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导学案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导学案
一.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目标: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主要矛盾,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2.能力发展目标:     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学科书面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目标:
在正确认识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 明确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二.重,难点:
我国最基本国情, 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三.教学过程:
导入:单元知识盘点.
(一)知识讲解
1.日益强大的祖国: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3.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4.我国的最基本国情是:                       ;具体表现为:                    ;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                  
5.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1.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8.面对更多的急流险滩,应对更多的风险挑战,要让“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高歌向前,必须                                                                         
                                                                                     
(二)学生自由识记 (5-6分钟)
(三)活动探究,小组讨论
讨论一:p32页 ;  讨论二:p33页;  讨论三:p34页;  讨论四:p35页;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练习巩固:
ⅰ.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我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最近的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相当于1858年的英国,1892年的美国,1957年的日本经济现代化水平。这则材料表明 (   )
a.我国永远也赶不上发达国家;         b.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一直不高;
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还大不到小康;     d.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②它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段时期;   ③它指明了我国的社会性质和所处的历史阶段;
 ④它是由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所决定的
a. ① ③;                b. ② ④;       c。① ④;        d.  ② ③.
3 .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
a.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b.引导人民群众降低物质文化需求;
c.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d.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4.下列选项中,能直接反映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是(   )
a.上海获得XX年世界博览会举办权; b.我国边远地区还有部分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c.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d.中国水稻基因组的工作在美国发表.
5.XX年3月14日,xx总理评价自己就任总理三年期间的工作时说:“我最觉得痛心的问题是在我这三年的工作中,还没能够把人民最关心的医疗、上学、住房,安全等各方面问题解决得更好。” xx总理的拳拳之心表明(    )
a.我国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高; c。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      d。我国政府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ⅱ.主观题:                   
6.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发展状况:
年份(年) 1978     1997    XX    XX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74772    95933   136515

材料二:截至XX年,每10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我国为454人,而日本为4909人,美国为3676人。在科技工人中,我国高级技工占3.5%,而发达国家为40%左右;XX年美国硅谷的产值是5000亿元,相当于我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而我国企业500强的收入总额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3名之和的80%。
“中国强大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已不再是初级阶段了。”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9分)
 

教后反思: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导学案
二.党的基本路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目标: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及制定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能力发展目标:         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学科书面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目标:
能够坚持和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能够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二.重,难点: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和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导入: 课题中的关键词和资料22页例1
(一)知识讲解
1. 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是:                                                            
2。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即: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因是:                                                                
                                                                             
                                                                                
4.四项基本原则是                  的政治基础,是                   的政治保证。
5.改革的性质和目的是:                                                     
6. 实行                是我国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                                               
8.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①                                                                                   
②                                                                                    
9.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是                             ,
发展是                             ,稳定是                                        
(二)学生自由识记 (5-6分钟)
(三)活动探究,小组讨论
讨论一:p38页 ;  讨论二:p39页;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练习巩固:
ⅰ.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① 初级阶段    ② 基本国情   ③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④ 基本路线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④①②③;     d. ②①③④.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   )
a.改革开放;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一国两制;     d.  四项基本原则.
3 . 从现在起,我们将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部署。从“温饱”到“小康”是中国经济﹑社会的一次深刻变革;从 “小康”到“中等发达”﹑基本实现现代化,更是一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据此回答(1),(2)题。
(1).实现这一历史性飞跃的动力是(   )
a.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大力发展生产力.
(2). 从 “小康”到“中等发达”,这期间我国 (    )
a.仍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将全面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c.将过渡到社会主义发达阶段;d.将完全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4.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 (   )
a.坚持以文化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坚持改革开放.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制定基本路线的依据有(    )
①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② 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改革是发展的最终目的      ④我国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ⅱ.主观题:
6.材料:1997年世界银行在《崛起的中国》的报告中指出:改革改变了中国经济的增长进程,在过去的XX年中,中国经济增长了4倍,这一速度比多数国家发展处期都要快。
请运用所学知识, 结合上述材料, 谈谈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8分)

教后反思: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第3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知识目标: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维护民族团结。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促进祖国统一,最终要落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中。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在日常行动中自觉做到“三个尊重”;从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难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课前准备:收集个别国家和极少数分裂分子企图利用民族问题分裂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相关材料。
当今国际社会涉及种族冲突、国家解体的事件,并思考这些事件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板书)
阅读教材p41上的图,回答其中的问题。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问题1: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答:① 我国有56 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② 从遥远的古代开始,我国各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疆域辽阔的大地上,历经几千年的民族迁徙、分化和融合,逐步形成了今天中国的民族面貌;③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用xx同志的“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来阐述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板书)
活动2:阅读教材p42上的表格并完成填空
(答:各民族在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等方面具有平等的权利。)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板书):
民族平等,团结和繁荣(阅读教材上的相关链接。再从法律的角度加以阐述)
活动3:我们在生活中还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答:关心少数民族同学,学习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并注意尊重少数民族同学的风俗习惯,和他们一起庆祝他们的传统节日等。)
2、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做到“三个尊重”)
问题2: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了什么样的基本政治制度?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如何做到维护民族团结?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时代,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载人了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③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履行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从两幅图案入手,了解并体会祖国统一及“一国两制”)
1、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板书)
(教师讲述爱国统一战线的内涵,并用香港、澳门回归后实行的制度的事例,来说明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板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问题3: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答:①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这一本方针简称为“一国两制”。②含义:“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③意义:“一国两制”的提出,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问题4:港澳回归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这说明了什么?
(答:这说明:① “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3、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板书):一国两制
(并明确告诉学生:)
坚持一个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板书)
问题5: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栩国宪全统一的具体方式是什么?
(答: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②我们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洲.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xx”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课后练习:
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了什么样的基本政治制度?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如何做到维护民族团结?
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3、港澳回归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这说明了什么?
4、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栩国宪全统一的具体方式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教案   政治   初中政治   九年级政治   板书   主要矛盾   少数民族   中国   各民族   党的基本路线   民族   关系   我国   基本国情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