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当家做主的法治国家》说课设计

《人民当家做主的法治国家》说课稿
一、教学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是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对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以及价值观的有机形成,体现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力求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和发展性。
二、教材分析:
    1、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中第六课第一框题的内容。该课在新课标中属于法律与社会秩序板块。教材介绍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等内容,是中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2、教学目标: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及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理解依法治国的内容和意义。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效方式,从而自觉拥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对国家决策的认同感;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法制观念,自觉守法,维护法律的权威。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了成人意识,希望成为师生交往中被尊重、被认可的一方。同样,在知识的学习方面,他们也渴望“成人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学生比较陌生但喜欢探讨的话题。据我了解,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开始不同程度关注自己或他人的政治权力,但观念比较模糊,存在困惑,很多学生不了解作为人民的自己是怎样当家作主的,因此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熟悉度和好奇心,这为他们深入学习本课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通过七、八年级思品课的学习,学生已逐渐认识到思品课对生活的指导意义,初步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为本课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四、教法分析:
    依托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把握“紧抓教材”的原则,利用图片展示、案例分析、调查报告、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让更多的学生更简单的理解课本内容。            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是合作探究学习等。
    五、教学重、难点
    1、依法治国是教学重点,讲解时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认识依法治国的内容及重要意义;还可以通过讨论进一步认识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离开人民的参与、支持和监督,要实现依法治国是不可能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教学难点,主要原因是这个知识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对此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调查报告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资料,了解学情,制定学案,做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查找资料,完成调查表的内容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用一张灿烂的笑脸带领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
    幻灯片:王宝强在士兵突击中的笑脸剧照和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的笑脸。
    历史链接: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的笑脸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学生发表观点,共同回忆历史事件,教师参与点评。 用学生熟悉的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在于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求知欲望,领会新课意图,愉快的进入学习。
    与历史事件衔接,思考引入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一、知识学习 教师提出问题:
    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事务。
    同学们知道:在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吗?   1、带着问题齐读课本p73第一自然段,从中找答案。 1、读书找答案,在于教会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文字、提炼文字,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有助于审题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引起学生对课本的重视程度。
  2、口头复述并概括我国人民管理国家的方式。教师辅助图片展示。 2、图片展示,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较抽象的理论知识,从平面感走向空间感,有助于对教学难点的掌握。教会学生掌握建构知识体系的基本能力。
二、调查报告
我做新闻发言人 XX年3月,我国召开了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请同学们搜集此次大会的相关信息,以小组为单位,发布信息。(视频做序幕,学生做发言) 以小组为单位,发布信息,从中教师归纳全国人大的地位、职权,及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等知识点。 为学生了解政治生活提供途径,鼓励学生走进政治生活,学会观察生活,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掌握第一手材料,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提炼材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说出自己在查找资料中的疑问,由学生互相解答或教师解答,以问带学,补充知识容量。对于复杂的问题,可以将其带到课堂外继续学习。 在课前准备的调查报告中设置疑问区,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能力,鼓励质疑,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将疑问带到课堂外,可以实现知识的延续性,学习的发展性。为学生主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创造机会。
衔接过渡 XX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吸取三鹿奶粉事件的教训,推动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视频) 看视频,复习全国人大的职权,巩固新知。 承上启下过渡到教学重点:生活在法治国家里的学习。
 引发对三鹿奶粉事件的反思。 听反思,体会法律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
学案学习
新闻链接 将三鹿奶粉的新闻有选择的制成学案发给学生,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知识逻辑关系设计问题梯度。让学生根据自学所获,完成学案。1、把新闻材料中横线位置补充完整。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学习。
    1、阅读课本p75第1、2自然段,根据自学收获,读新闻,在材料中填写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设计学案是为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学习中的归属感。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2、根据提供的学案内容,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汇总知识,帮助学生感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理解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明确法治国家中国家机关及公民应如何做。   2、学生分组讨论学案中的问题,教师穿插其中给予适当指点。
    学生表达对问题的认识,相互补充,完成对教学重点的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做到:学生会做的事,老师绝不做;学生做不好的事,老师稍加辅导;学生不会做的事,老师暗示启发。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怎样与他人合作,既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又要学会关注他人的不同见解,求同存异,善于分享。在相互思维的碰撞中,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达到主体与主体、主体与主导之间的思维和情感共鸣,使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层面得到完善和提高。

 3、引申思考:
    生活在法治国家里,青少年应如何规范自己? 学生积极交流,发言 这是完成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环节。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现实生活,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只是完成了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整个认识过程还未达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知识指导生活,反思生活,重新认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知识进一步内化为学生的品德,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分享收获 本课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        
    你认为在小组学习中,哪位同学的哪个方面的表现最突出,最值得自己学习? 积极发言,谈知识收获。
    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让学生共同分享学习中的收获,回顾、巩固知识点,实现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
    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学会欣赏他人,悦纳自己,为学生提供互相学习的平台。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包括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从而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七、板书设计(略)
    八、 说课设计说明:
    在设计本课的过程中,对知识的学习本着“抓大放小”的原则,赋予学生最大的活动空间,以活动带学习,弱化抽象的知识概念,强化活动中的感悟,缩小本课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快乐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教案   政治   初中政治   九年级政治   当家做主   依法治国   主体   能力   教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知识   国家   内容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