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图形的变换》图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图形变换内容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或轴对称,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并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上设计图案。
本节课的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结合观察、操作、想象,体会图形变换的过程。
教材呈现了多个由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形成复杂图形的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分析图形变换的过程,并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同时,每一个情境中,图形变换的方式和步骤是多样的,通过交流,学生将加深对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的理解,体验变换过程的多样性。在教材呈现上,鼓励学生将观察、操作与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鼓励学生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三年级下册
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四年级上册
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图形的变换
图案设计
数学欣赏
2.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体会图形的美和图形世界的神奇
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选择一部分有趣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是很有帮助的。教材中专门安排了图案设计与数学欣赏的活动,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欣赏图案,并引导学生尝试绘制美丽的图案。教材安排了“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那么就会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的活动,引导学生绘制美丽的图案,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二、学生分析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结合实例了解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并经历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本内容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学习图形变换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结合实例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四年级时,结合实例观察,学生了解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
教学时,可以按照“想一想、做一做、再想一想”的过程,鼓励学生先独立想象,再摆一摆,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最后再回想图形的变换过程。教学时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图形的变换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可以让学生剪几个一样的三角形,让每个学生自己进行操作,通过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再尝试用语言来表达变换的过程。这里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操作,它不仅仅能帮助困难学生解决问题,而且能验证想象的过程,同时操作和想象的结合也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表象。二是在图形的变换中,不同的思考角度,常常会产生不同的变换方式。每一次变化可以有不同的变换方式,如第一次变化可以只通过平移,也可以旋转与平移结合。再如第四次变化,除了上面提到的变换方式外,还可以这样变换:左上角的三角形绕正方形最上面的顶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 ,再旋转90 ,再旋转90 就可以变换到最初的图形中b的位置,其他几个三角形也可以类似地旋转。所以当学生出现不同的变换方式时,教师应给予鼓励。三是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说一说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本单元的很多内容和习题都是可以通过操作来完成的,因此,在课前可以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结合操作思考问题,并把操作、思考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2.能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等的变换过程。3.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4.学生能体会到客观世界的变化与统一
四、教学活动
一、设置情境 导入新课(2分)
师:(出示两幅图:两只不同动作的由几何图形组成的小狗)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好朋友,大家喜欢吗?请大家仔细观察,其实第二幅图就是用第一幅图经过变换而得到的。今天我们一起利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变换。(板书)
二、实践操作 构建新知(28分)
1、拼
师:你能用自己手中的几何图形,在方格纸上拼出第一幅图中的小狗吗?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几何图形,在小组内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拼出第一幅图中的小狗。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小组拼好的小狗放到实物展台上展示给大家看
同学们互评,指出拼错的地方及改正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拼的过程中,体会图形的变换规律]
2、移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只“小狗”变换成第二幅图中的“小狗”,在变换的过程中,要说清楚变换的方法。注意语言的准确。(平移要说清楚方向和格数;旋转要说清楚旋转点、方向和角度;对称要说清楚对称轴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边说边做,培养学生的动手、口语表达、思维能力,加深对对图形变换的理解,为说做铺垫]
3、说
全班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小组变换的方法,全班互评。(评价要求:语言准确;能有条理地表达一个图形经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方法的简单及多样性)
预设:
①、图形a向右平移六格,再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度,再向下平两格,得到图形a′
②、图形b向右平移十格,再以直线mn为对称轴做图形b的轴对称图形,得到图形b′
……
三、巩固应用(10分)
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利用方格纸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并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在小组内交流。推荐几名同学全班交流。
五、教师反思
这节课实现操作、思考和语言表达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上面的活动对学生空间观念的要求比较高,部分学生会有困难,所以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突破难点。
六、点评:
1. 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利用学生最喜欢的小动物导入,学生带着兴趣先去观察,再去想,再去拼,再去移,再去说,无疑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从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结合操作思考问题,并把操作、思考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教师先是请学生观察图形变换的过程,再通过操作进一步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在集体交流后,再让每一位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图形变换的过程,通过操作帮助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学时,对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教师都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有条理地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平移或旋转、轴对称的认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教师能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师也能作为参与者,主动地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促进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
七、教学效果评价
能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等的变换过程。并能设计出比较美观的图案。
指导:孟范举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教案   数学   小学数学   小学六年级数学   图案   图形   轴对称   新世纪   方格   观念   小组   过程   操作   简单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