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发展的立场出发重新系统建构数学课堂—《动手做》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九册第二单元“动手做”,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认识并会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今后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教材中没有给出底和高的概念,让学生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感受高和底及高和底的对应关系。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每天都在和各种图形接触,日常生活中积累下的对图形世界的感知、表象和思考构成了学生丰富的经验背景,成为他们认识“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物质基础。经过几年的数学训练,头脑中对创设的情境具有一定的想法,他们敢于尝试自己的想法,并且善于和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合作交流学习。他们还具备了分类、转化等一些重要的数学基本思想。
案例描述: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的第二单元中新增加了“动手做”一课,我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注意到有学生想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剪开拼补来转化它,使之成为长方形。还有学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的想法,例如:沿着横中线剪开…。这些方法行不行呢?只有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才能够证明行与不行!而行与不行正是这节课的关键点:只有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拼才能将它转化成长方形。面对课堂上出现的这些“意外”,我在课堂上紧紧抓住这些学生自己生成的教学资源,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用事实说话!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自学和合作学习,请学生把自己独特的想法都亲自实践一下,在交流反馈时,有此想法的学生用一个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拼补,结果发现沿对角线剪开不能拼成长方形;让学生充分操作后,我又请学生把按自己的想法实验的结果分成“成功的”与“失败的”两大类。然后大家共同分析原因:怎样转化就能成功,怎样转化就一定不行?这一现象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学生答道:说明只有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才能将它转化为长方形。
这时的课堂上,很多人不约而同有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这一难点,靠着自己的努力大家达到一个共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而刚才那些出错的学生有些懊丧、失落。这时,如果我继续后面的教学环节,这些学生以后还会大胆尝试自己的想法吗?他们在这一学科上还会再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吗?还会发表自己的想法吗?我停了下来,我说:“今天我们要感谢这些同学!感谢他的失败!”所有的学生全愣住了,没想到我会说出这样的一句话。全班静静的听我说着“他们的方法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失败是非常有价值的,正是他们的失败让我们认清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关键。他们的失败为我们证明了这些思路是不可行的。在我们的科学实验中,不是每次实验都会成功,但每一次失败都是经验教训的积累,学会面对失败,我们才会成长。”
教学反思:从几何发展的历史来看,人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是首先根据生产生活实践经验,依靠直觉观察、反复实验而形成的,不是靠后来人们整理时所运用的逻辑推理而形成的。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直观表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相当于人类早期认识几何的阶段。因此,我们应引导小学生借助他们身边直观、可感的空间世界,借助他们原先储备的经验积累,主动地关注、认识周围的图形世界,在大量的操作和思考活动中丰富表象,提升数学思考,发展空间观念。在本课中,我注重体现这一理念,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随时调整教师的角色变化。
积极调整自己在教学中的所处的位置:参与学生的观察、研究、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恰倒好处地进行引导、点拨;对学生汇报时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为学生汇报的研究成果加以重点强调或升华;为学生取得的成果而欢呼与喝彩……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根据不同的需要,随时发生改变,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这节课中,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此过程让学生的个性思维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每个同学都能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
在整堂课中,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鼓励学生将实践的结果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进行分类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
案例分析: 从学生的发展角度设计教学,提出问题、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本节课很好的实践了这一理念。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为本课安排的内容量很少:先介绍平行四边形的转化成长方形,然后认识三角形和梯形的高,最后尝试自己画出图形的高,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留下的空间和余地,在尊重教材、理解教材主要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作了补充。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适合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活动,有效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平行四边形的转化成长方形,只要沿着一条高剪拼得到长方形就能解决问题了。据此,教师注意适时提出操作的要求,引导学生在操作时主动的思考不同的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更可贵的是,让学生将所有想法实践后进行分类并交流成功与失败的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平行四边形的高,分类并分析这一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得到了发展。
3、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有效的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平行四边形的转化,学生提出各种想法;学生运用了类比方法、分类的方法;学生发现了图形中高的特殊性,利用了高的特殊性明确了图形中底和高的对应关系。正因为融入了学生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浓厚的数学情趣和一个个富有挑战的数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思维得到磨砺,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优化,学习的经验得到充实,成功、自信的体验得到强化。
4、让学生尝试失败和错误,有效的利用错误资源为教学服务。如果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个性化教育观来看,过去那种严丝合缝,看似一帆风顺的课未必就是好课,因为它把学生的错误“隐藏”起来了。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往往不是笔直的,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剥夺学生犯错误的权利就等于限制他们的自由选择的意愿。”所以,数学教学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尝试错误的机会,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锤炼个性,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
课堂中学生出现这种错误是美丽的,错误是孩子们最朴实的思想,最真实的暴露。课堂中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让学生尝试错误,更重要的是要有效的利用错误资源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每个人都本能的追求成功,逃避失败,但比起学会获得成功,学会承受失败更重要。人的一生中,经历的失败要远远多于成功,成功往往是在经历多次失败后才获得的。先前有一种农药叫“六六六”粉,就是在经历665次失败后,在第666次才获得成功的。甚至这样的情况也不少见,就是经历过多少次失败后,最后仍未取得胜利,这是我们常常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一个理智的人不仅要学会在成功的时候不被冲昏头脑,更要学会在失败不可避免的时候能够承受失败。滑冰教练在教学员时,先教授的不是如何滑冰,而是如何摔跟头,是很有道理的。那些能在一次次失败之后又重新站立起来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教学生学会承受失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获得经验,我们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受到了教育!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正是面对一次次的失败和遗憾而获取经验,不断研究修正课堂预设,才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渐完善的吗?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真正“新”的是视角,即从学生发展的立场出发重新系统建构数学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教案   数学   小学数学   小学五年级数学   学生   长方形   课堂   图形   想法   立场   错误   教材   思想   操作   方法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