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课件出示)
美吗?(美)欣赏图片
(二)情景延伸  复习旧知
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滑冰区有72人,滑水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
2、交流、反馈
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
(三)学习新知  算法探究
同学们,咱们到滑冰场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下面请听滑冰场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你们也进去看一看吧!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
1、 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反馈交流。
(1)、72-44=28               (2)72-44 85=113
      28 85=113
72-44表示什么?28 85又表示什么?
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方法(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4、运用方法(2)列式。
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8人,又进来50人,下午离开37人,现在有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78 50-37
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5、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这两题以后我们来观察这两题的计算顺序,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有加有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总结评价
“冰雪天地”参观得差不多了,我们该回到学校去了。路比较远,咱们就乘公交车吧!
1、(课件出示)咱们在“城南站“上车,公交车上原有乘客36人,下车12人,又上车15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1)请学生快速地列出算式。
(2)完成后同桌说一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运算顺序又是怎么样的?
2、到校了,我们去图书室看会儿书,请听图书管理员阿姨为我们介绍:同学们,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借故事书的人特别多,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了46本,返回25本,你知道现在图书室里有多少本故事书吗?
3、小结: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哪里还掌握得不够好?
第二课时: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列出算式,分析算式的意思,使学生明确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遇到乘除混合运算式题学生能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来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能够看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咱们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谁能说一说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回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只有加减法的算式里,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咱们来看两题,结合具体的题目咱们再来分析一下运算顺序。
2、说说运算顺序并计算。
25 78-91         105-58 46
(二)展开新课
看来同学们掌握得不错。大家用掌声表示对自己的鼓励。今天咱们再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那里会不会有什么新情况。
1、出示例2。
“冰雪天地“3天接待了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2、请一位学生读题。
3、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每天接待的人数,按3天接待987人计算。
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解题方法,可以借助线段图来理解,列出算式,想一想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组织交流:
a、 分步列式:987 3 329                      
329 6 1974                      
综合列式:987 3 6 
         329 6
         1974
线段图:        3天接待987人
               
                       
                       一共接待几人?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线段图画在黑板上,特别是评价表示6天接待人数的线段的长短。
987 3表示一天接待多少人。
329 6表示一天接待的人数乘天数6就能算出6天接待的人数。
比较分步列式与综合列式哪个更简便?(综合列式比较简便,他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
b、6 3 987
6 3表示6天里含有两个3,即2个987人。
6、小结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只有乘除法的计算式题里,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7、总结出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三)巩固深化
1、口算。
27 3 7        3 6 9          25 5 8
45 8-23       63 7 8          24-8 10
28 4 7        35 24-12        48 8 9
开小火车的方式进行,每说一个,其他同学判断是对还是错,前面的同学说错了,后面的同学进行更正。要求越快越好,如果前面的同学慢了,后面同学可以快速进行抢答。
2、一箱橙汁48元,芳芳要买三瓶,共需付多少元?
请学生按照第二题的方法进行解答。可能有的同学会问这道题做不来的,缺少条件,引导学生看图找条件。
(四)小结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哪方面进步了?
第三课时: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两节课,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有关“冰雪天地”游乐场的一些情况。今天,老师带来了“冰雪天地”游乐场接待人数的统计表。大家来看看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出示下表:
这是“冰雪天地”游乐场接待人数的统计表
日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人数 312 306 369
提问: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一些一步计算的题,教师可提示他们提出一些两步计算的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3天一共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一周预计接待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计算顺序。
导入新课: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大家说说到了“冰雪天地”游乐场门口,得先干什么呀?(买票)大家看,游乐场到了,牌子上都写得清清楚楚,你能看懂它的意思,会买票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
谁能用语言完整地叙述问题?
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成人票每张24元,儿童票半价。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提问:成人票每张多少元?半价是什么意思?儿童票每张多少元?要买几张成人票?几张儿童票?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要求购门票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2)列式解答。
生1:24 24 48(元)24 2 12(元)48 12 60(元)
生2:24 24 24 2
生3:24 2 24 2
师板书,提问:这三个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一个算式是分步列式,二、三两个算式是分步列式,后两个算式的意思其实一样,24 24和24 2都是在算两张大人票要多少钱?)
24 2表示什么意思?24 2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解答。
(3)明确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
24 24 24 2                24 2 24 2
  24 24 12                 48 12
  48 12                     60(元)
  60(元)
以上两种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进行呈现,虽然两种算式都是来求购门票需要多少钱?但写法却有所不同。
(4)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复习题的算式与例3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提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
生回答,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2、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小组讨论并交流。
学生可能提出:
(1)买1张成人票,3张儿童票,一共要付多少钱?
(2)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
3、比较:这些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异同?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小结,深化运算顺序。
4、反馈练习:第7页“做一做”第1题。
运算顺序一样的画“ ”,不一样的画“ ”。
(1)2 9 3       (2)36-6 5          (3)56 7 5
2 9-3              36 6 5                56 7 5
(三)巩固提高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03-134 2             28 120 8
97-12 6 43          26 4-125 5
先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请四位同学到黑板上来板演,其它同学在自己草稿纸上完成。完成后进行校对,有错误的及时指出。
2、解决问题。
(1)同学们植树,四年级140人,每人植树2棵;五年级120人,每人植树3棵。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2)果园里有苹果树48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和桃树的总数多12棵。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
3、课堂小结:自己评一评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请你的同桌评一评你这节课学得棒不棒?

第四课时: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分析数量关系来总结出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你了解了混合运算的哪些知识?(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
只有加减法                        从左往右
只有乘除法                        从左往右
乘除法、加减法兼有                先乘除后加减
2、说说运算顺序后,快速地计算出结果。
51 16-18            67-29 15
5 15-12 3           56 8-2 3
请四位同学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并快速地报出答案。
(二)新知学习
近几天来“冰雪天地“的客流量很大,游客特别多,为了使”冰雪天地“保持良好的环境,服务部决定请一些保洁员协助管理卫生。上午冰雕区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
1、你理解这三条信息的意思吗?“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这句话你怎么理解?(游客30人就要派一名保洁员,下午与上午的标准是一样的,都30位游客派一名保洁员。)
教师还可以问:60位游客派几名保洁员?90位游客呢?有多少游客要派5名保洁员呢?
2、你能根据这三条信息编一道应用题吗?可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
3、交流,板书。
4、你会解答吗?先来解决第一题。
老师请大家仔细读题后想一想,列出算式并计算,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如果有一种解答方法了,同桌间讨论,还有别的解题方法吗?
5、反馈。
6、你能把以上两种算式方法写成综合算式吗?
a、180 30 270 30
b、(270 180) 30为什么要加上括号?(因为是先算总游客数,如果不加括号,就先算除法,就变成上午要派的保洁员加下午的游客了,意思就说不通了。)
7、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8、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
9、解决第二个问题。
上午冰雕区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请几名保洁员?
列出算式,并说一说运算顺序,以及每一步的意思。
    同学们真是帮了冰雕区叔叔阿姨的一个大忙,他们能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尽快地来安排保洁员了。下面,我们再来解决一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妈妈用一百元钱先给玲玲买了一件冬衣,又买了一副手套,还剩多少钱?
 

2、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必小时才能批改完?
3、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四)总结全课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用简短的几句话来概括今天学习的知识吗?(含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的。)

第五课时: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通过探讨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重点: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单刀直入  教学新知
前几天,咱们都到“冰雪天地”去寻找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就不去了,请看老师这儿有两题,你会计算吗?
1、出示:
(1)42 6 (12-4)         (2)42 6 12-4
2、比较这两题的异同点。(数字、运算符号都一样,第一题有小括号,第二题没有小括号。)
3、你能用和、差、积、商来表述运算过程吗?(第一题:先求差,然后求积,最后求和。第二题:先求积、然后求和,最后求差。
4、会解答吗?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做在草稿纸上。
4、反馈交流,指出不足。
42 6 (12-4)
   42 6-8
   42 48
   90
以采访的形式向板演的同学发问:在计算之前,你先干什么?(先确定运算顺序)你是根据什么来确定运算顺序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然后再乘除,最后加减)
42 6 12-4
42 72-4
114-4
110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确定运算顺序的?
5、计算这两题后,你想说些什么?(数字、运算符号一样,就因为一个有小括号,一个没有小括号,运算顺序不一样,导致运算结果也不一样。)
6、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明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回忆混合运算的学习,小组合作总结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交流,形成板书。

(二)及时练习  加深理解
1、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请学生用和、差、积、商说说运算顺序。
(2)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3)交流,改错。
2、学校食堂买来大米850千克,运了三车,还剩10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少千克。
(1)请两位同学来读题,其他同学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说说算式每一步的意思,再说说运算顺序,看看算式意思是否跟运算顺序相符合。
3、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1)先进行小组合作,看看哪个小组列出的算式最多。
(2)交流,列出各种方法。
   (6 4-2) 3     6 4 (3-2)    6
4、旅行社推出“ 风景区一日游”的两种出游价格方案。

(1)分析两种方案的意思。(第一种方案是按人数买,成人和儿童的票价不一样;第二种方案按团体计价,五人以上就一口价每人100元。)
(2)共同解决第(1)小题,分别让学生按两种方案分别购票,看看哪种方案购票便宜一些?
(3)独立解答第(2)小题。(与第(1)小题是同样道理)
(三)课堂小结  结束新课
    上完了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第六课时:有关0的运算
教学目标:
1、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这部分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
2、借助故事引起学生对0的有关知识的回忆,使学习变得主动、积极。
本课的难点是说明0不能作除数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零国王勇战食数兽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零国王勇战食数兽。请同学们认真地听,仔细地思考,想一想,零国王为什么会战胜食数兽?你对0有什么看法?
故事开头:一天数字王国突然闯进来一个三只脚的怪兽,吓和数字公民纷纷逃走。怪兽张开血盆大口,一口吞下数24,接着它又吞吃了44。数5吓得脚软,奇怪的是,怪兽看也没看它一眼。
(1)听故事。
(2)说说零国王为什么会战胜食数兽?你对0有什么看法?(零国王抓住了食数兽的弱点。看来大家别小看这个0,它虽然表示什么都没有,但是它的作用是不能小看的。)
(二)知识梳理
同学们真会听故事,还能听故事来进行分析。今天咱们也来学习有关0的知识。
1、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大家在组内畅所欲言,派一人记录。
(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加法: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举例说明:6 0 6     23 0 23      0 91 91
减法: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减去0还是这个数。
    举例说明:5-5 0    60-60 0      8-0 8
0的运算   
乘法:一个数和0相乘,得0。
             举例说明:3 0=0     0 9=0
             除法: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
             举例说明:0 5=0    5 0就无意义
(3)请几个同学来总结有关0的运算。
2、如果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a、5 0表示一个非零的数除以0,从除法的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5,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5呢?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所以5 0不可能得到商。b、0 0,从除法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0,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0,然后问:能找到这样的数吗?能,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时指出0 0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所以不研究,最后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
(三)数学游戏
归纳、整理了0的知识以后,咱们来轻松轻松,做一个数学游戏。出示:
(1)看清游戏要求,
(2)分组进行游戏,看看哪个小组找到又快又多,并记录下来。
(四)巩固提高
1、口算。
79 0     6 0     9-0     0-11
0 35     0 71    6-6     4 0
0 53     54 0    54-0    0 900
以小火车的方式进行,前面的同学说不下去了,后面的同学可以进行抢答
3、破译密码。

先计算出圆圈和方框中的数来组成密码。注意计算过程的推导。
(五)总结全课
今天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教案   数学   小学数学   小学四年级数学   乘除   算式   除法   括号   下册   小结   四年级   冰雪   顺序   游客   天地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