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认识整亿数”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教材编排特点
1、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能正确读、写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教学认识亿以内的数。通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认识亿以内的数,会读、写亿以内的数和整万、整亿的数,感受这些大数的实际意义。了解十进制记数法,会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接着认识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运用认识的数进行简单的交流。
2、编排特点:
(1)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逐步开展认数活动。教材的知识结构既要符合数学知识的本身的逻辑性,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因此教材在编排例题的时候,在学 生已经学会“万和亿”这两个计数单位的基础上开始教学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者亿作单位的数。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用万和亿来表示数,因此学生对这个 例题不会感到困难,既加深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先后为学生提供了涉及我国工业、农业、教育等部门以及历史、地理、自然等领域的多个具体数据。这些真实的数据一方 面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大数目能准确表达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另一方面能增强学生对大数的认识,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的社会和生活,使学生的学习内容 更加丰富、活泼。
(3)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
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所积累的各种学习经验,可以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教材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如在例题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4)重视估计,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93页“想想做做”第5题通过有趣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估计和推算1亿枚1元硬币的重量,帮助学生产生对大数的直觉。
(5)注意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在认数的过程中,教材搜集了大量的社会、自然、科学知识中的数量信息。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认识大数目,感受大数目;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从这些信息中,拓展知识视野,培养对社会、自然、科学以及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例如在教学完十进制计数法 ,教材安排了一则“你知道吗”,向学生介绍了“二进制计数法”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利用上网或查阅书本等方法,进一步了解有关知识与信息。这样既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又较好的把数学学习从课内引向课外,为学生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帮助。
二、教学建议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需要。
教学中要提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实际意义的例子。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收集一些数,以使课堂学习更加丰富生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提供的数据使学生感受到大数目的存在,体会大数目的价值。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索。
把认识整亿的数和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结合起来,穿插介绍十进制记数法。教学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让学生加深对“万”和“亿”这两个记数单位的认识。教学这部分内容,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自己用两种不同方法写出960万和13亿;二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哪种写法简便,体会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的必要;三是掌握改写的方法,先找到“万”位或“亿”位,把后面的0去掉。
3.重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1)两处分析比较:一是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比较好,让学生感觉到用“万或亿”作单位比较简便。二是在想想做做的第2题,先组织学生观察各组数,写出数之后再引导学生比较,找出每组数之间在读、写方面的联系和区别,发现规律,以提高读数、写数的能力。
(2)一处归纳推理:在想想做做的第5题,要让学生根据一枚1元硬币大约重6克,具体的进行推算,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对600吨重的了解,以丰富对“1亿”的感性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教案   数学   小学数学   小学四年级数学   目的   大数   例题   简便   教材   单位   方法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