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继续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对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容易混淆,特别是反向应用乘法分配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什么叫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样表示?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二、活动尝试
1.出示例题场景图。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3.列出算式:32 102
4.你会先估计,再算一算吗?
5.交流算法。(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三、师生探究
1.用简便方法计算:32 102。
(1)自学课本第52页,完成书上例题的运算过程。
(2)同桌讨论: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3)组织交流理解算理。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01 84=(    ) 84 (    ) 84
92 203=92 (200 )=92 200 92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3.试一试:
用简便的方法计算46 12+54 12。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交流:
①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②你是怎样算的?这样算为什么简便?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师板书(略)。
4.师生共同小结:
四、巩固反思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填空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这些算式的特点,以及计算的过程和依据。
3.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
先让学生口算出结果,再说说口算这些题的共同思路。
4.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
让学生先用简便方法计算。
交流:把第4题与第2题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5.思考题。
(1)先对前两行每组中两个算式分别计算,并在〇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2)观察、发现规律,并用这个规律在框里填上合适的相同数。
五、总结作业
1.这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
2.作业:想想做做的第4、第5题。

练习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应用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通过迁移转化发现乘法分配律的拓展运用,加强新旧知识的比较与沟通,引导学生综合应用运算定律,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的能力。
3.使学生能联系现实问题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 1.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促使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资源:
小卡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整理乘法分配律及其应用。
1、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数。
   (18+54) 5=     5+     5
27 (15+38)=27      +27
65 20+35 20=(      +      ) 20
58 29+28 67+58 13=58 (      +      +     )
(a+b) c=     c  +      c
学生自己独立填写,并说出是根据什么运算律填写的。
2、第1题,用两种方法计算下图中小正方体的个数。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试着用两种方法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并说说怎样想的。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把两种方法的算式用等式连接,并说说这里其实是体现了什么知识?(乘法分配律)
3、第2题的上面3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并指名板演。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运用了什么知识简便。
4、判断对错。
(1)14 63+16 63=63 (14+16)        
(2)12 47 38 47=47 (12+38)      
(3)40 (125 25)=40 125+40 25  
(4)101 45=100 45+45        
二、对乘法分配律的拓展运用。
1.第3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每组中两道算式的特点,再猜猜这两道算式的结果的大小。
    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
    除了计算你还有什么不同的验证方法?(可利用乘法运算的意义进行解释。如第一行的两个算式都可以看作算28歌2是多少,所以结果相等。)
说明:乘法分配律对于减法也适用。
    2.第4题:你会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1)出示:12 (40-5),问:怎样算才能简便?指名说出计算过程,为什么简便?
12 (40-5)
=12 40-12 5
=480-60
=420
   (2)余下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计算。交流时说说为什么这样算简便?
    3.第5题,读题,理解题意。
让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分析,列出相应的算式。
大致有两种方法,如第1个问题:3 12+3 8 或 3 (12+8),让学生观察比较两道算式:哪种算式计算时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解答。
三、总结作业。
1.这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
2.完成练习与测试上的有关习题。

练习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应用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通过迁移转化发现乘法分配律的拓展运用,加强新旧知识的比较与沟通,引导学生综合应用运算定律,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的能力。
3.使学生能联系现实问题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 1.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促使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资源:
小卡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回忆运算律。
1.第6题,填一填,比一比。
学生先填写,然后要求学生分别说说每一题体现了哪种运算律。
你能举例说说每种运算律吗?学生举例。
二、综合运用。
1.第7题,算一算,比一比。
学生分组计算,说说每组的两道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教师注意巡视检查学生的应用能力, 并给予指导。
第8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教师选取典型习题,让学生交流思考过程。
3.第9题。
学生读题并观察信息。
让学生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列出算式解答,鼓励学生用综合算式。
有没有不同的解法?
你认为哪种解法比较简便?
三、知识拓展。
1.指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2.分析比较,让学生用乘法分配律解释算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教案   数学   小学数学   小学四年级数学   分配律   乘法   简便   算式   定律   规律   独立   发现   方法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