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义》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
2、使学生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这组概念。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景,感知等式
1、出示天平:
师:认识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称物体的重量、使得左右平衡)
生:天平是用来称物体的重量的。
2、鸡蛋天平图
a、演示:平衡
在左放两个鸡蛋,右放上100克砝码,天平平衡。
师:天平这时怎么呢?说明了什么?
生:天平平衡了,说明这两个鸡蛋重100克。
师: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吗?
生:50 50 100(板书:50 + 50 = 100或 50 2 = 90)
师:谁来给这种式子起个名字吗?
生:可以叫等式。(板书:等式)
b、演示:天平不平衡
师:左边拿走一个鸡蛋,天平会怎样?说明了什么?
生:天平就不平衡了,说明左右两边不相等。
师:能不能也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呢?
生:50<100(板书)
师:这是等式吗?
生:不是等式。
【反思】学生先要观察天平的现象,再独立的思考该如何解答?这样的一个思考过程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随后出现的式子70 + x=9070 + x < 9070 + x > 90
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来的。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是为了使知识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以便于后续教学活动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饮料,糖果天平图
a、演示:左边70克糖果,右边90克饮料,天平向右倾斜
师:天平怎么了?说明什么?
生:饮料比糖果重。
师:谁来用式子表示?
生:70 < 90 (板书)
b、如果在天平的左边加上x克的牙签。
师:这时天平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生一一说出“3种情况”
师:你能分别用数学的式子表示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70 + x=9070 + x < 9070 + x > 90
师:这几个式子同上面的式子比,有什么不同?
生:它们含有未知数。
4、教材中的杯、水、砝码天平图。
a、演示:左边空杯,右边100克砝码,天平平衡。
师:通过你的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一个空杯的重量是100克。
b、师:往空杯中加入水,天平会怎样?
生:天平会向左倾斜。
师:有其他可能吗?
生:不会有其他可能。
师:可以用y表示倒入的水,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吗?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个现象吗?
生:可以用其他的字母。
生:100 y>100(板书)
c、演示;往天平的右边加了100克和50克的砝码,天平再次平衡
师:能不能又用一个式子表示此时的现象呢?
生:100 y 250(板书)
师:到底倒入的水有多少克,你能知道吗?
生:水有150克,因为250-100 150克

二、主动探究方程的意义
1、分组尝试、引导分类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思考得出了这么多的式子,你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它们分分类吗?把你思考的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派代表全班交流。(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各种式子说)
50 50 100
50<100
70 < 90
70 + x=90
100 y>100
100 y 250
70 + x < 90
70 + x > 90
2、提供给学生观察的时间、尝试分类
3、反馈
(注意:让学生说说这样分的理由是什么?多指名几位学生说)
第一次分类:按照等式不等式分
第二次分类:按既含有字母有是等式分
a、让学生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b、如果学生按照多种标准分时,指出:“分类一次时只能是一个标准”。
c、引导学生分
师:那么按照是不是等式分应该怎么分?
d、第二次分类:
师:你能把这些等式再分分类吗?
4、 概括概念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按自己的标准对式子进行分类。
(老师把黑板上不是方程的式子擦掉)
a、教师指着黑板说:那么,像这样的等式我们叫做方程(注意语气语速)。
(板书: 方程)
b、你能说说什么叫方程吗?
c、学生发言,概括出:“含有字母的等式叫做方程”(板书)
……
【反思】设计分类有两个目的:第一,通过学生找到一定的分类标准,自主对式子进行比较,辨别,明确什么是方程。第二,明确“分”的标准虽然不同,但通过连续两次“分”,最后的结果是一致的。在分类过程中,我的打算本是把学生的两种分法的结果一一抄写在黑板上,可由于黑板有些小,我就图简便,第一种分法我就在原算式上调整了位置,没重抄。当学生说到第二种分法的结果时,我们的原始算式没有了,给人一种将第一种分法的结果又再分的错觉,听课的老师有这种错觉,我想学生肯定有的没把两种分法弄清楚。

三、拓展练习、巩固概念
1、判断: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书上练习)
8x=06 x+24+2 102 y 5=10 n-5m = 15
17-8 = 9 10 3m 6x +3 = 11+2x 4+3z =10
提问:在判断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新的体会以下几点:
学生可能会说:
(未知数)也可以在等号的右边;
未知数可以用x、y等多个字母表示;
一个等式中可以含有多个未知数;
小结:看来我们要判断是否是方程,必须要具备什么条件。
师:认识了方程,以前见过吗?
师;其实一年级就见过。(生奇怪)比如8 =10
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方程离我们并不遥远。 
2、讨论、辨析概念
a、判断,下面的说法对吗?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
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b、你能用一个图(或表)来形象地反映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吗?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教案   数学   小学数学   小学五年级数学   方程   式子   板书   等式   砝码   未知数   天平   演示   意义   课堂实录   标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