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 “轻叩诗歌的大门”,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三、单元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4.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
四、单元教学难点:
1.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2.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五、单元教学建议:
1.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2.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3.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4.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5.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6.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六、单元课时安排:
本组教学时间原则上应为两周,共计11课时。
课题    《轻扣诗歌的大门》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目标: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重点:确定适合自己的研究专题,制定切合实际的实践计划。
难点:激发热爱诗歌的情感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强烈愿望。
教学具准备   
导学过程    我的再创造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
(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
(4)举行诗歌朗诵会。
(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三、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阅读材料1 2《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目标: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重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具准备   
导学过程    我的再创造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 结合资料自学 合作学习 组织讨论 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阅读材料3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目标: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重点: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具准备   
导学过程    我的再创造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二、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品学网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① 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② 解释个别词语。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① 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② 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阅读资料5 6《太阳的话》《白桦》    课时安排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难点: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具准备   
导学过程    我的再创造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太阳的话》中“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诗人说过:“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正是从这种美学思想出发,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这一时期写得最好的光明颂诗是《向太阳》与《黎明的通知》……《黎明的通知》则是以一个更加乐观、明朗的调子宣告着新的时代的来临:“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在这里,诗人正是一个时代的预言者与理想世界的呼唤者。)假如你就是木板房的主人,看见太阳的到来,听到太阳的这句话,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注意回扣第一小结体验的“蛮不讲理”,进行矫正;也要随时关注个性化体验,回归个性化朗读,如可以强调“你们”,也可以强调“心的空间”,也可以强调“让我”。)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太阳的话》《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
① 诗歌的特点: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语言具有音乐美。
② 这六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自然景物)
六、拓展延伸
1.背诵这两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整理诗歌,欣赏诗歌(一)    课时安排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目标: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重点: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难点: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教学具准备   
导学过程    我的再创造
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 楚辞 汉赋 汉乐府 魏晋南北朝民歌 建安诗歌 陶诗等文人五言诗 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学生稍作了解。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整理诗歌,欣赏诗歌(二)    课时安排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目标: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重点: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难点: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教学具准备   
导学过程    我的再创造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 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可以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
可以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
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诗歌分类表 整理人:
类别    诗歌的题目    作者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学习欣赏诗歌,推荐自己喜爱的诗歌    课时安排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目标: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搜集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对诗歌的热爱。 
重点:学习欣赏诗歌,推荐自己喜爱的诗歌。
难点: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导学过程    我的再创造
一、学习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吗?
4.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怎样欣赏、理解诗歌?(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5.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6.师生交流。
二、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
诗歌    作者    推荐理由
推荐人:
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5.欣赏诗歌(教师推荐)
6.教师推荐书目:《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毛泽东诗词鉴赏》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举办诗歌朗诵会    课时安排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重点: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难点: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教学具准备    准备好自己想要朗诵的诗歌,注意读好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导学过程    我的再创造
一、在班里分组讨论一下,怎样开好诗歌朗诵会
1.确定内容,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搜集到的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诗。可以利用教材,本学期教材中,《中华少年》就是一首典型的朗诵诗,本组教材中的《我们去看海》,选读课文中的《我们的方阵》都可作为选材。还可以是自己写的诗歌。
2.小组内商定形式,可以展示,也可以比赛。
3.全班商议可以是小组合作参加,也可以是小组初选后,推荐代表参加班级的朗诵会。
4.确定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还可以配乐朗诵。
5.组织分工,力求每个同学或小组都有任务,如,环境布置、编排节目单、化妆,人人为班级朗诵会出力。
6.确定时间、地点、形式等。
二、制定一张班级朗诵会安排表,如:
主题    “秋诗冬韵”诗歌朗诵会
时间:11.21    地点:教室
形式:四人小组参赛
主持人:    向诗燚  陈能新
教师布置:    1、2小组
串词准备:    3、4小组
道具准备:    5、6小组
评委安排:    7、8小组
场地清洁:    9、10小组
活动报道:    11、12小组
负责照相:13、14小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自己动手写诗    课时安排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目标:1.阅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
2.尝试写诗。
重点:尝试写诗。
难点:掌握写诗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导学过程    我的再创造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咱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了解了许多关于诗歌的知识,谁能谈谈自己前一段活动的收获?(预设:)
2.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可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两首你们的同龄人写的诗,你一定会对诗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二、自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1.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
2.师相机归纳板书:大胆想象
3.读了这两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预设:我知道写诗并不是那么神奇的事,我们也可以学着写。写诗就是写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4.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三、补充诗歌,让学生欣赏。将下面的诗歌复印给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交流交流写作方法。
巧用比喻;妙用拟人;运用夸张;运用假设。
四、你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听听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
六、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诗海拾贝 与诗同行》综合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    目标:1.通过第六单元综合实践课的积累、感悟和了解、运用古诗,充分感受古诗的意蕴美,养成背诵古诗的良好习惯。
2.培养观察、分析、想象、记忆等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3.拓展能力,丰富课外知识。
重点:歌的积累和理解。
难点: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具准备   
导学过程    我的再创造
一、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规则:
1.今天这节课,老师要与同学们一起来组织、参加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擂台赛。首先请参赛的四个代表队队长自报队名。
2.本次擂台赛的比赛规则是:各代表队的基础分均为100分,然后按要求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最后按得分高低分别设立一二三等奖  
(二)导入:
播放歌曲《春江花月夜》
多么动人的旋律啊!多么优美的意境啊!老师知道:在同学们的记忆仓库中已储存了许多古诗,今天,让我们打开记忆之门,一起来猜一猜、填一填、背一背、画一画,进行古诗擂台赛,看看哪个队能获得本场擂台赛的一等奖,好吗?
(三)竞赛:
宣布:六年(     )班古诗擂台赛现在开始!
1.猜:(8个数字,每队任挑2个,说出画面上描绘的是哪首诗的内容并背出来。)
(1)《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们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村晚》(蕾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印日荷花别样红。
(5)《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几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填:
  (1)在空白处填一种动物名称:
   ①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②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在空白处填一种植物名称:
   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④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联:(说出诗的上句或下句)
     (8个数字、每组任选两个)
    ①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②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③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④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⑤采得白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⑦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⑧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背:
   (1)背一首李白的诗:
   《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背一首颂春的诗:
    朱熹《春日》、杜牧《江南春》、贺知章《咏柳》、叶绍翁《游园不值》
5.找:(写在答题板上,多找一句加10分)
    找一找写有“桃花”的诗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獗鱼肥。
    (4)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6.画(根据诗意作画):
    (1)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鹞。高鼎《村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总结    课时安排    第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    目标: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重点: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难点: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学具准备    带上自己活动过程中随时记下的点滴收获和体会以及活动前拟订的活动计划
导学过程    我的再创造
1.同学们,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之下,开展得比较成功,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出了语文课堂,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延伸到了其他课堂和学校以外的其他地方,在这样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大家都有了一些收获,今天,我们就把自己点滴的收获总结一下,让我们今后的活动开展得更好。
2.还记得活动开始时我们自己拟订的计划吗?请大家将自己的活动计划浏览一遍,回忆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想想本次开展了哪些活动,哪些活动自己收获比较大,然后用5 8分钟的时间写一写。
3.就象大家写的一样,这次活动我们有了不少的收获,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还记录了点滴体会,赶紧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交流。
4.全班交流活动中的收获,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教师相机板书:诗歌的特点 诗歌的分类 朗诵的技巧 学习写诗 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5.接着刚才所写的活动过程,详细地写写自己活动中的收获。
6.小组里交流总结,评选出优秀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教案   数学   小学数学   小学六年级数学   朗诵会   上册   古诗   课时   难点   诗人   诗歌   单元   小组   计划   情感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