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语文味”

多媒体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与生机,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但是,毋庸讳言,有相当多的多媒体教学课,在媒体的使用上并未取得应有的效果,甚至冲淡了语文教学的主题,在一番表面的热闹之后,留下更多的是遗憾。

语文多媒体教学相对于别的学科的多媒体教学具有怎样的特质,在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和语文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怎样的原则才能有"语文味儿"?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 关于多媒体教学在语文学科的适用性问题

 

在多媒体手段介入语文教学之初,有一批语文老师甚至是专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多媒是否适用于语文教学?这一问题源自于一批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诸如,教学中过分的形象性,过大的教学容量,对学生思维的剥夺等等。随着语文教学多媒体手段的广泛应用,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逐渐走向纯熟,这个问题已经没有讨论的必要。多媒体教学正如一批斧子,在不同的人的手里发挥不同的作用。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或教学手段,它的优势是为众多的教师所认同的。

 

但是,多媒体手段适用于语文教学,并不等同于适用所有的语文课,每课必用,自始至终用,同样是走向了一个误区。多媒体同样有其局限性。在某些方面,这种局限性往往会影响到整个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学生的认识特点来选择媒体,恰当的融入教学,使之如黑板、粉笔一样自然。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一般来说,课文的朗读、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说明性文章中的比较难懂的原理与程序的演示、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某些练习与测试等等内容比较适合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二、 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语文味"

 

所有批评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人几乎不约而同的指向了一点:少了"语文味",语文课变得不像语文课。

 

语文多媒体教学怎样才像语文课?怎样的语文多媒体教学才算有"语文味"?

 

深圳市语文教研室的程少堂先生对"语文味"的内涵和外延有这样精辟的论述:

 

我们把语文味概念的内涵界定为: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从外延说,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语文课本(教材)的语文味、教学过程 的语文味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语文味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 中情趣、意趣和理趣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的和谐统一(这就意味着仅仅教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学科特点的语文教学也不一定有语文味),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统一。语文味是语文教师"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的产物。

 

由此,我们提出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语文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能激发师生情感,形成强烈的情感氛围

语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有其独特的效应,例如,教学《安塞腰鼓》,师生在激越、豪迈的安塞腰鼓声中朗读课文,师生的感情很容易就激发了出来,仿佛都置身于黄土高原的辽阔苍茫的天地中,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对课文的读解,对语言文字的旨趣的领会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2.   能使教学方式方法变得有趣味

语文教学的趣味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由教材内容与学生经验的脱节造成的,学生的经验与所要读解的文本的意象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填补这个鸿沟,才能使学生走进文本。例如,教学《爱莲说》,很多学生连莲花都没见过,又如何理解莲的"亭亭净植、不蔓不枝"?又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很多学生根本没见过雪,又如何去体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之"妙"呢?多媒体教学能有效的填补学生的这些经验图式上的空缺,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趣味。

 

不仅如此,借助于网络手段,我们还可以很方便的组织学生的课堂竞赛等,学生相对的可以获得更多的主动性。较之于传统教学,我们无疑的获得了更多的选择。

 

3.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快感

多媒体教学,究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传播手段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相对于传统的纸质媒体,多媒体的声形俱备的特点,能通过多种通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更易激发学生的审美快感。

总而言之,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儿"更浓郁、更芳醇。

 

三、 让语文多媒体教学多些"语文味"

 

"语文味"不拒绝多媒体,多媒体也不是"语文味"的"杀手",明乎此,我们便可深入探究如何让语文多媒体教学多些"语文味"和借助多媒体教学增强"语文味"的问题。

 

1.   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因素,不要破坏"语文味"

教学是一种传播,根据传播学的研究,传播过程中有所谓的"杂音",如果"杂音"一多,势必对主要信息产生干扰,造成信息的失真。因此,在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要尽量的减少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与教学主题无关步骤与材料。一般说来,一个课时的课件页面转换不能太多,宜在10个以内,页面的转换不能过快,音频、视频、动画的使用要适度,操作要简便容易,教师在使用时要熟练自然,最佳的结果是让学生不觉得教师是在使用课件。否则的话,例如,则会适得其反。例如,不少老师在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时,就特别喜欢用"枪炮"、"激光"、"打印机"、"照相机"等声音效果,这些声音效果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破坏教学情境,也就使"语文味"丧失殆尽。

 

2.   情境暗示

从根本上说,多媒体是为创设教学情境服务的。通过情境的创设,去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一角度出发,在学习的交流过程中,把各种无意识的暗示因素组织起来。"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通过情境去"激情"、"发辞"、"促思",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3.   适度直观

如果太"实"、太"直",教学便失去了"空白",语文的"味"、"韵"则尽失,因此,语文多媒体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留白",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语言与声像应是互相补充的关系,而不应一味强调直观,以声像来替代语言,剥夺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扼杀学生的思维。

 

4.   美感熏陶

与其它学科的课件相比,语文课件应更具屏幕美感。在构图、配色、字体、排版等方面应更为精致,声音、图片、动画等素材在恰当的基础上要尽量做到精美,让每一个页面本身就具备美感,令人赏心悦目、印象深刻,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注:

  余迅《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内容选择策略》,《教学月刊》,2003年第3期

  程少堂《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新起点》,《中华读书报》2003年7月16日

 刘勰《文心雕龙》

  郑有才主编《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一点通》,吉林教育出版社,第12-13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教案   语文   语文相关   杂文收录   安塞   多媒体   语文课   情境   课件   手段   和谐   教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