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读”出来的 学习新课标一得

语文是“读”出来的
学习新课标一得
吴赞明

语文新课标突出了下列五点:
1、体现人文教育
新课标开宗明义:“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标指明学习语文必须汲取全人类文化精华,应该说是具有高瞻远瞩的指导性文件。
2、注重语言积累
新课标第二部分明确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必须认识3500个常用字,“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同时增加了一些名篇的背诵。并在第四部分“教学评估”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估要重视语言的积累”,这是检验语文素质最客观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3、加强能力培养
有关能力的培养,新课标作了全面阐述。培养欣赏能力:“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课文的选编要“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除了旧纲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的能力之外,又增加了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并且在第二部分“教学要求”中,还特别增加了“课外活动”条目,详细罗列了可以开展的各种类型课外活动,说明了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4、鼓励广泛阅读
新课标尤其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求“生动活泼地开展课外阅读”。不仅规定了“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还推荐了古今中外名篇书目。显然,仅靠课本是学不好语文的。广泛阅读是人文教育、语言积累和能力培养的必要条件,它既能提高语文的整体水平,又能陶冶青少年的性情。
5、激发独创精神
当代社会迫切须要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新课标处处体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质疑与独创精神。如“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写作“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学语文“鼓励用探究的学习方式”。“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怎样以新课标来指导语 文教学实践?我抓住以上五点中的两点,即“语言积累”与“广泛阅读”。从历届中考试卷看,内容均为三大块:1、语言积累和运用;2、语段阅读;3、作文。如果以中考试卷作为衡量教与学成效的尺度,那么,语文教学描准这两个切入点,不仅能全面涵盖中考试卷的内容,而且能全面贯彻新课标精神。
目前,语文基础训练主要方法是做题。因此,语言积累也主要通过做题来达到。但是,语言积累的内涵要比基础训练丰富得多;并且,也绝不等同于做题。语言积累的渠道很宽敞,其中广泛阅读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语言积累。其实,基础训练只是学会语文的手段,而广泛阅读才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学习语文是培养语感的艺术。语感是对于语言的领悟能力。对于语言的领悟是靠大量阅读而感悟出来的,而不是靠一本语文书,更不是靠做题训练出来的,显然,广泛阅读尤其重要。书读多了,分析与运用能力自然加强;书读多了,见识广博,才可能培养出独创精神。
广泛阅读是直接的人文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文化是人们之间联系的纽带,因此,人文教育本质上可以归结为情感教育。这情感不仅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如亲情、友情乃至热爱他人等;还有人与自然和社会的情感,如热爱世界、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知识等等。大量阅读古今中外名篇,在扩展知识面的同时,更在深刻地接受着最丰富的情感教育。再就中考试卷而言,其中分数最大的一块阅读题就具有极其浓重的情感成份。非注入感情色彩就难以取得高分。
2003年市中考试卷阅读题四个语段,共65分,包括古文和说明文这样的语段都充满着情感色彩,特别是两个散文语段。其中,通过情感揣摩答题所占的分数大大高于纯粹的“知识分”。参考答案中往往有如此提示,“意思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这些提示要求答案合情合理,这里的“情”即是“人之常情”,也就是“情感”,“理”是“事理”。答案合符“情理”,就必须对人生具有丰富的体验,中学生缺乏实践感受,只能从书本中弥补这个缺陷。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从大量阅读中“洞明世事”,“滋润情感”,如果仅就答题取高分而言,这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想象,哪怕做再多的语段,而见识浅陋、感情闭塞的人,也是绝对做不好开放题的。
我校陈霓虹同学的例子充分说明大量阅读对语文水平提高的重要性。中考分数还无法查询之前,霓虹母亲回家告诉霓虹,报上登有个考生语文得149分,霓虹说“此人肯定是变态”。他父亲说“说不定就是你哩”,后来果然是她。为什么连她自己都不相信呢?确实,作文满分时有所闻,语段满分才是独一无二的。说明她的答案非常通情达理,富有人情味,恐怕每道题都能打动老师的心,使老师感同身受。其实这结果是必然的。她在校三年来,每次大考语文几乎都能接近满分,原因是她阅读了大量作品,而不是做题。笔者是陈霓虹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初一半期考后,除了每周阅读配套的《自读课本》中五篇,还有周记、作文外,该班有十几个同学的语文其它作业 都被免除。笔者引导他们尽量多看课外书籍。初二,霓虹主持班会得奖,笔者送她一部《红楼梦》,两周后,她就看完,还写下不少笔记。初三,笔者又送她一套《中外名著》,共有十几部作品,她打开包装箱,发现里面有三分二作品已经读过。因此,霓虹高分现象绝不是偶然,也不全是她天生素质高,更不是哪个老师教得好,而是她自己“读”出来的。
新课标反复强调:“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培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读书作为一种情感体验,还必须通过交流来深化。我校方云峰老师的阅读交流课方式值得提倡。他每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交换阅读课外作品的信息:可以介绍好书,畅谈心得;可以就阅读内容质疑答疑,展开讨论。以此扩大阅读面,提高鉴赏能力。笔者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对教材中某些篇目进行删与简处理,另外选择好散文,好语段,能吸引学生兴趣,乃至投入的文章补充教学。再则,除了配套的《自读课本》外,另外订一两本语文类杂志,指导学生阅读,启迪他们潜在的智慧与情感。我们还不能仅仅让小孩陶醉在古典作品中,有些小孩更喜爱读新作品,网上作品,虽然不少好文学好文章他们看不懂或者似懂非懂。由于青少年好奇心强,这些作品又富有时代感,充满现代生活气息,因此这些作品往往比课文更能吸引他们。因而,扩大阅读面,还存在一个阅读能力与方法问题。当代的好作品总是用新奇的表现方法,并从崭新的层面揭示生活。它们往往没有明显的主题,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揭示人的复杂的内心世界,或仅仅是营造某种氛围。因此,如何指导他们更广泛地阅读各类好作品,这应该成为我们语文老师共同重视与探讨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教案   语文   语文相关   杂文收录   霓虹   中考   试卷   笔者   能力   语言   情感   作品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