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教师的专业底气

记者 茅卫东

——记全国首届新生代教师成长论坛
    “当教师需要以专业人员的资格和社会对话时,许多教师的底气显得不足。”叶澜教授说到这里,心情颇为沉重。
11月27 28日,由中国教师报、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和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一届新生代教师成长论坛在杭州成功举行。来自北京、浙江、上海、山东、江苏、吉林等15个省、市的500多位中小学教师、专业教研人员参加了会议。著名教育家、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教育家、国家督学、山东潍坊教育局局长李希贵,新生代教师代表薛瑞萍老师和与会代表一起探讨了新生代教师成长的问题。那么,教师,特别是新生代教师的专业底气究竟如何打造?
 
底气来自于角色再定位

  叶澜教授不太赞同“新生代教师”这个提法,她认为这个概念给人年龄限定的感觉。叶澜教授更愿意提“新型教师”这个说法,因为教师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有时代意识并努力实践,都可能成为新型教师。当然,尽管提法有些区别,中国教师的角色理想重建是一个更核心的问题。
  过去,人们一般都认为教师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授现成知识的人,教师的工作不具有创造性。许多教师也就把自己定位在技术操作人员这个角色,习惯于掌握具体的教学方法、管理方法,对教育教学理论的重新思考、理解认识不够。
  “这样的角色定位使得教师智力退化,没有一种很强烈的、不断要去研究发现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认识的愿望和冲动,只希望你能给他一套方法。”叶澜教授说。
而强调奉献、强调任劳任怨的传统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位又明显具有一种悲剧情结。教师只有靠牺牲自己才能换来他人的成长,这种定位忽视了对教师本身的生命价值的思考,忽视了教师与整个社会沟通的思考。教师的职业满足只能在别人的成长中得到体现。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使教师职业最具吸引力只能是美丽的空想,而自然也无从言说了。
    因此,要,首要的是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
叶澜教授认为,新的教师角色理想重建需要强调三个方面:
1. 教师不但承担着传递人类文明的责任,还承担着开拓创造新的人类文明的使命。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创造能力更新能力的培养。这是当今教育与以往教育的根本区别。
2. 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劳动,是充满智慧挑战的劳动。
不同的学科知识提供了不同的逻辑和独特的视角,如何充分发挥学科知识的育人价值是教师创造的舞台。同时,教师又是一个设计者,教学目标 、过程、反馈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各有特点的学生也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何利用好学生这一教学资源,也需要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3. 教师劳动的内在快乐是在创造性的劳动实践中实现的,是在挑战智慧的实践中实现的。
新课程改革,为教师创造性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教师应该把课程改革目标设计转化成学生的真实成长,这个过程是由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生成的。教师应该是多元课程资源的重组者、选择者。教师又是课程改革合理性、可行性的评价者、完善者。
“在这样的劳动中,你才会感受到自己的创造力,会觉得有一种言说的需要,才会具有专业人员的话语权,才不会在专业问题的言说上被边缘化。”叶澜教授充满激情的演说让台下的教师为之兴奋。

底气来自于广博的学习

“马斯洛有一个需要层次理论,他说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我就是一个自我实现的人!”安徽的小学语文老师薛瑞萍此言一出,台下听众为之一震——一向以“谦虚”自律且律人的教师们还有些不习惯这样的自信话语。
薛瑞萍却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满足,“我们当教师的,都曾经有过类似于灵感袭来的课堂教学上的那种让人沉醉不已的高峰体验。那种体验,一旦品尝,就抑制不住要一再的复制它……高峰体验使人感到自己更强壮、更成熟、更有力,这是诗意的感觉。”
她敢于向专家叫板:“如果你从来就没有教过小学一年级,那么请你不要告诉我一年级的课应该如何上!”声调不高却字字句句铿锵有力。
这份底气来自于她的广读博取。
她谈老子的《道德经》,谈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谈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刚参加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谈左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谈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她谈诗人艾青、狄金森、泰戈尔……
她以自己的阅读体验劝告同行们多读经历了历史考验的经典:“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经典不是书。”
    其实,2004年夏天之前,薛老师没有读过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教育理论书籍。“然而,教育是无处不在的,好比盐在汤中”,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使她于有意无意之间,悟出了很多鲜活生动的教育理念。
   因为阅读,薛瑞萍知道了要警惕庸俗的亲昵关系。“为了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的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于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苏霍姆林斯基《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美国优秀教师行守则》中的第八条是这样写的:“不要和学生过分亲密,但态度要友好,记住自己的目的是尊敬,而不是过分随便。”
   因为阅读,她领悟到在课堂上“不要以发言为中心来考察学生,而要以是否学会了倾听来考察他们”。作为动态过程的学习,是“个体和个体的互相碰撞”并发生反响和激荡的过程。但是,如果学生不会倾听,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没有获得丰富的知识,反而习得浮躁、自大、难以交往的种种毛病,那么学生凭什么去碰撞(左藤学《静悄悄的革命》)?
   因为阅读,她明白了“青少年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因为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未来就不值得憧憬了。教师应当告诉学生:生活既是消费性的,也是准备性的,我们要珍惜享受每一天,也要为将来努力(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这学期开学,薛老师在一个教育论坛开始撰写题为《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的教育随笔系列。不久后,有条件上网的家长和学生天天去看,紧接着,很多家长和孩子就自愿跟着每天一段每天一句的写了。薛老师说要把这个帖子提升为一个家教培训班,“我已经给他们发了16封信,主题就是《请跟我来》”。
这是一个有足够底气以专业人员的资格与社会对话的教师。
“跳着舞过暗淡的日子,使我飞翔的是一本书。”
“智慧让看云(薛瑞萍的网名)如此美丽!!!”一位与记者相识的教师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边听边给记者发了这样一条手机短信。
    腹有诗书气自华,诚哉斯言。

底气来自于反思性教育教学实践

“一堂历史课上,教师以学生分组比赛计分的办法组织教学,表面上是促进了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但仔细观察就能够发现,学生关注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谁来回答问题,能不能得分。而且教师提出的问题,有85%的问题学生立即就回答出来,没有一个问题引起争论。可见,教师设计的问题非常一般化。这不是有效的教学。”
  山东潍坊教育局局长李希贵下了飞机直奔会场,近两个小时的《让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报告,全部都是课堂教学个案的解剖。山东高密是首批国家级新课程实验区之一,李希贵局长一年听100多节课,报告中大量的案例就来自他的听课手记。
某个年级的两个班缺少语文老师,学校在无奈之下选择让学生到图书馆自习来代替语文课。期末临近,在老师的战战兢兢中,学生考完了语文,成绩让所有语文教师异常尴尬:不仅基础知识与平行班相差无几,阅读分析及作文还略胜一筹。“所以,老师一定要把认知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感悟。”
真实的课堂记录,细致科学的分析,使教师们意识到,在习以为常的课堂教学中,可能存在着大量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假问题充斥课堂、提问时没有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经不住课堂上的沉默……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质量,教师必须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谈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叶澜教授提出,要在“学校研究性变革实践”中造就当代中国新型教师。
学校研究性变革实践是超越经验,具有更新指向的实践,是一种创生性的研究实践,是将研究的态度、意向和内容贯穿到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全过程。研究性变革实践不是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以外加一个东西,它是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一个转换。这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个发展的过程,持之以恒才能见效。
为此,叶澜教授希望教师要学习教育变革的各种理论,在学习中思考,同时要与头脑中已经形成的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碰撞实现转换,然后努力实践。
这种研究性变革实践具有造就新型教师,促进教师实现转型的内在力量的生长的功能。“它将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富有人性魅力的职业”。相信到那时,专业底气将不再成为困扰教师的难题。

教师专业底气的展示

如果说教育专家主要是从理论上阐释了打造新生代教师专业底气问题,那么,杭州市拱墅区的3位特级教师和3位省教坛新秀的六堂精彩的公开课则是新生代教师优秀代表的底气展示。
一位从事小学教学研究的博士生这样描写张敏老师的音乐课:
小张老师带着一脸灿烂的笑容走到舞台中央,在热烈的迪斯科音乐中,他带领孩子们跳着、扭着,整个礼堂的气氛都被调动起来了。接下来的环节一个比一个逗,用孩子们的名字来做节奏、分声部练习,别出心裁;老师以童话的口吻带领同学表演提线木偶的各种身体动作,不断举臂、放下,弯腰、提臀等,到“全放下”的口令发出时,小张老师真的率领所有小朋友全身扑倒在了舞台上,台下不由得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后来,古诗《春晓》的多元表现手法成了小组合作、排演的主题,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与帮助下,每个小组都对着台下几百名观众表演了自己方式的“春晓”。到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小张老师似乎还嫌现场气氛不够热烈,率领这群兴奋的孩子走下舞台,跟着音乐向观众发出邀请,一时间,一些观众经不住盛情和小家伙们在行间“翩翩起舞”。

全国首届新生代教师成长论坛降下了帐幕,相信叶澜教授报告的最后一句话还在与会者耳边回响:“教育是一个使他人和自己都变得更美好的事业。”为了这份更美好的事业,我们需要努力打造自己的专业底气。
新生代教师,准备好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教案   语文   语文相关   杂文收录   底气   教师   专业   新生代   台下   角色   教授   过程   老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