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将莫邪》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在读懂文章、理解情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
        2. 理解文章所反映的古代劳动人民反抗专制暴君的斗争精神以及老百姓在民间传说中所寄托的美好愿望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析文章中侠客的人物形象
        难点:正确理解文章情节中的怪异成分
      三. 教学过程
        1 导入
        由《大铁锤传》导入新课
        2新授《干将莫邪》
         (1) 介绍作者、出处
         (2) 读课文,理清情节
          用两个字概括文章情节――复仇
          思考问题:“仇”缘何而来?
               赤有没有能够亲手复仇?为什么?
               最终赤复仇有没有成功?如何成功?
         (3)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思考问题:你最欣赏文中哪一个人物?为什么?
                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明确:主人公是文中最能够凸现文章主题的人物。
        3延伸阅读《李寄斩蛇》
         (1) 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2) 分析人物形象
          思考问题:这篇文章里有没有“侠”?如果有的话,是谁?为什么?
        4总结
        两篇文章中有些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为什么这样的故事能代代相传?(明确:故事寄托着老百姓的美好愿望)
        5课外作业
        推荐学生阅读鲁迅先生《故事新编》中的《铸剑》
        教后记:《干将莫邪》是一篇文言小说,我的设想是引导学生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这节课上下来,应该说基本完成了课前的教学设想。只是由于听课的老师比较多,我和学生都有些紧张,使得一些教学环节不够流畅,学生反应不如平时活跃,这也让我看到了自己教学经验的欠缺。就教学步骤而言,我的这节课仍有很多需改进的地方,如果能在分析人物形象以后再引导学生对人物作出一些鉴赏评价,那就更充分的体现了阅读的三个层次。

      《劳山道士》教案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
      2.       体味文章简练传神的人物刻画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
      3.       注意文中“乃”“其”“尔”等虚词,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意义及一些词类的活用。
      重点难点:
      本文叙事采用明暗两条线索交织的方式,既使情节曲折离奇又喻教于事。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要求
      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尽量读通读懂课文,并能讲述此故事。
      二、导入课文
      最近同学们中流行看鬼故事的书,其实神鬼怪的故事在古代也颇盛行,比如〈〈聊斋志异〉〉,就是一部谈狐论鬼的书。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其中的一篇《劳山道士》。
      三、简介作者和作品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年轻时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举屡试不第,71岁才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又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
      〈〈聊斋志异〉〉主要运用唐宋传奇小说的文言体,以丰富的想像,并借鉴当时流传的故事和前人的作品,通过谈狐论鬼的表现形式,以巧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创造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对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多有暴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多有批判,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了青年男女真诚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一些因果报应的说法和迷信的色彩。
      四、正课
      1.       检查预习
      请一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2.       朗读课文,试翻译。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词类活用:
      请师之   月光辉室  诸门人环听奔走
      “乃”字的用法:
      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         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
      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      乃以著掷月中
      “而”的用法:
      蓦然而踣                    不过早樵而暮归
      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          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
      3.       提问:我们讲述故事,按情节总是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这则故事的呢?请用几句话概括故事内容。(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开端(第一自然段):王生慕道,求师学法。
      发展(二 四自然段):看师演法,师父教法。
      结局(第五自然段):王生回家,演法失灵。
      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这就是本文的线索。
      4.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说
      明。
      明确:王生是一个想学法又怕吃苦,有了一点本事便忍不住要炫耀的人。这就是文章的一条暗线。
      5.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
      可)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总有不少想不劳而获的人,并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你对此有何看法,写成一篇400 500字的议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教案   语文   初中语文   八年级语文   聊斋志异   聊斋   词类   课文   文中   人物形象   情节   故事   学生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