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赛课《身体变变变 》

  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和观察,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2.探究多种折叠的方法大胆创作人物。

  3.感受在有折叠的纸上作画的夸张效果,体验其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重点:探究画面人物造型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难点:探究多种折叠方法大胆创作人物。

  教学方法直观教具法,启发引导法、操作法、谈话法、分享交流法、比较分析法、总结归纳法教学准备1.经验准备:会画人物,会收放学习用具的常规。

  2.实物准备:哈哈镜,长方形桌子8张,篮子8个,小型吸铁石若干个、水彩笔若干支、黑板两块、浅黄a4纸若干张、折叠的白色a4纸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参考资料《重庆版大班幼儿用书  艺术下册》、《纲要》、网络资源

  教  学  设  计时间分配一、照哈哈镜,感受哈哈镜中自己的变化。

  1.引导幼儿照哈哈镜时自由交谈自己的发现与感受。

  2.请个别幼儿讲述哈哈镜中自己身体的变化。

  【设计意图:此环节属于导入环节,通过幼儿照哈哈镜,感受自己变化,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在纸上绘画出"哈哈镜中的我"。

  1.幼儿自由绘画"哈哈镜中的我"。

  2.欣赏并小结作品。

  【设计意图:此环节幼儿绘画出哈哈镜中的夸张自己,培养大班幼儿的观察能力,同时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三分钟左右七分钟左右大班艺术活动教案:我的身体变变变三、观察讨论,探究画面人物造型与纸张折叠的关系。

  1.引导幼儿用折叠的方法在纸上再次画出"哈哈镜里的我"。

  2.引导幼儿打开折叠过的纸,观察折纸上人物的变化,并探究人物变化的原因。

  3.幼儿思考并连接断开处的方法,并讨论连线后人物的变化。

  4.展示作品:欣赏作品并小结研究后的结果。

  小结:画在折线上的部位在打开后都会变化,所以我们想要把人的某个部位变形,就要把那个部位画在折线上。

  【设计意图:此环节属于探索环节,幼儿探索在折纸上画人后"变"与"没变"的原因,梳理出人物造型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四、探索用不同的折叠方法创作夸张的人物。

  1.教师引导幼儿多种折叠纸的方法。

  2.幼儿在多种折叠纸上画自己。

  3.幼儿相互欣赏和介绍作品。

  4.启发幼儿在折叠的纸上绘画其它物体,将创作活动延伸到生活中。

  【设计意图:让幼儿带着折叠绘画的经验,去探索多种折叠纸的方法绘画自己,从而体验用不同的折叠方法创作更加夸张人物的乐趣。】

  五、游戏:我的身体变变变。

  引导幼儿自由做"我的身体变变变"的游戏。

  【设计意图: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身体变化的的乐趣,让快乐伴随活动结束。】

  十二分分钟左右十二分钟左右两分钟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教案   幼儿园   幼儿园大班   幼儿园大班艺术   大班   哈哈镜   意图   夸张   环节   人物造型   多种   幼儿   身体   人物   方法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