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解救的姜戈影评3篇

  被解救的姜戈影评1

  今天上午在上海西南影城观赏了姗姗来迟的(姜戈),电影票是用一个月前就在时光网预订的优惠券兑换。到影城已开映五分钟,剧情从赏金猎人舒尔茨挨个询问待售黑奴开始。

  必须承认,瓦尔兹的演技已渐入佳境:对黑奴贩子兄弟的冷静处理和对交易手续的严谨作风,和角色的职业背景(牙医)很好地吻合在一起。之后舒尔茨在小镇干脆利落地干掉猎物并巧妙脱身的桥段是本片的第一个高潮,此后舒尔茨邀请姜戈合作并现场传授职业经验的镜头让俺回想起(里昂)。这时俺象一名初次受名厨邀请的业余吃货,边看表边寻思: 猪脚呢?准确的说,都一个小时了,腩猪脚还没有现身,俺可是冲着腩猪脚来的呀!

  导演胖昆给莱胖的出场做足了功课,舒尔茨和姜戈备行头,对词,然后是登门拜访,黑甜妞迎接,和莱胖饰演的庄园主坎地的小律的亲民引见,最后才是莱胖的华丽背影,和经典坏笑。到此为止,所有重要人物均已出场,接下来就看他们飚戏了,俺毫不怀疑自己的判断。

  但是接下来的情节差点让俺昏昏欲睡,除了恶霸地主坎地叫手下放狗咬人,害俺差点被狗叫声惊醒以外,莱胖的表现只能说了无新意,瓦尔兹饰演的舒尔茨医生更是犯怂,稀里糊涂要拯救被虐黑奴,俺当时想,哥们吃错药了?赏金猎人转行做黑奴拳手投资人,连这点场面都hold不住,怎么转行看黑奴互殴至死呀?

  直到庄园主坎地的老仆:塞缪尔·杰克逊饰演的史蒂芬出场并且和姜戈的妻子“小捣蛋”有过两次对手戏之后,俺才回过神来,原来这部电影的真正腩猪脚是他。

  瓦尔兹饰演的舒尔茨医生,以及杰米·福克斯饰演的姜戈,甚至莱胖饰演的庄园主坎地这些角色,都有着和他们的身份,地位以及性格相吻合,或者说统一的角色特征。唯独塞缪尔·杰克逊饰演的史蒂芬-这个在主人前面假扮瘸子,低声下气的老黑奴,在主人的书房里奇妙地转变成庄园主坎地的军师和养父(坎地被杀后真的悲恸),这样一位协助小主人精心料理家族生意,管理家族人口的职业管家(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庄园不会被任何人毁灭),为何要给自己戴上面具?而庄园主坎地为何在私下对老管家言听计从?

  对于上述问题的答案,导演胖昆似乎已经籍由庄园主坎地的解剖分析给出解释,黑人的生理构造决定了一切。但是,姜戈呢?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万立挑一的例外?虽然庄园主坎地在作出解剖分析后,得意洋洋地告诫姜戈,你也只是一个奴性不改的黑鬼,所以难逃被奴役的命运。但是俺还是想问,真的是独特生理构造决定了黑人的悲惨人生吗?

  这个问题的真实答案,也许落在庄园主坎地的军师和养父-史蒂芬这位具有双重人格的老黑人身上。他在坎地家族的庄园生活了76年,见证和参与了家族生意的繁荣和小主人的成长,也经手和处理了无数黑人奴隶的肮脏交易。因为他的肤色和身份,所以不得不在人前假扮瘸子,实足的老家奴派头;然而他的丰富阅历和不寻常的智力,让他有资格说服主人放心地把家族交给自己代管(也许他曾照顾庄园主坎地的经历让坎地对他更为信任)。这样一位见证了无数黑奴的悲惨人生,同时也逐渐泯灭了同情和良知的老黑人,才是奴隶制度的坚定维护力量,他唯一顾忌的只是自己的肤色而已。若无此顾忌,对姜戈或者是其他反抗者,史蒂芬会有比白人更毒的招数。

  胖昆用史蒂芬这个有说服力的角色,间接证明了人性的恶才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塞缪尔·杰克逊的演技已入化境,他才是这部电影当之无愧的最佳演员。

  被解救的姜戈影评2

  昆汀的影像风格早已被影迷们所熟知,早期观影时的无限惊喜转化为现在对既有风格的无限期待。影迷们看的就是昆汀的风格,明知道是新瓶装旧酒但仍然乐在其中。

  《被解放的姜戈》只是外在包装形式上的改变,而骨子里的昆汀套路一点都没有变。这依然是个关于复仇的老套故事,只是时间从《无耻混蛋》的二战过渡到了美国内战的前两年。所以昆汀的电影形式越来越像春晚,每年都是相同的基调感觉和差不多的演出形式,甚至还是那些熟悉的老面孔,只是故事环境稍作改观。对于昆汀来说,重复自己就是对自己既有风格的强化,从而成为自己的独立品牌,他昭示大众,这就是昆汀风格,甭管我给你讲什么故事,都是昆汀味儿。于是观众们看了《被解放的姜戈》并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妥,虽然很多情节上的起承转合都在料想之中,虽然很多运镜和配乐都似曾相识,不过,影迷们依然陶醉其中。倘若昆汀想搞个什么改良,观众觉得不是原有的昆汀味了,反而越改心越凉。所以料想中的昆汀电影当然会有料想中的成功,昆汀照此拍片已不会有什么风险,只是若想在奥斯卡拿个技术奖项外的小金人,唯有寻求自我的突破才能得到评委的承认。

  昆汀深知其中道理,骨子里的昆汀风格难以改变(观众们也不希望他改),唯有寻求形式上的花样翻新。就算这样,昆汀的每部电影依然值得期待,而他的每部电影也都会给人以惊喜。也就是说,用昆汀风格嫁接其他不同的电影题材,这本身就是创新,用昆汀风格拍二战会成为二战电影的创新,用昆汀风格拍西部片会成为西部片的创新,就在这种不断的嫁接中,昆汀在不断重复自己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制造惊喜。所以影迷们依然期待下一部昆汀作品,所期待的不是昆汀风格的改变,而是他又要拍什么题材了。

  昆汀戏谑的影像风格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他敢于触碰任何敏感题材,观众从不会为昆汀影片中对某一类人的挖苦和戏谑而感到不适。所以《无耻混蛋》出现了希特勒和“德国香肠手”的台词,而此片所拍的更是美国人羞于触碰的黑奴题材。因为关于黑奴题材的电影本身就少,电影人因为其题材敏感往往不敢触碰。斯皮尔伯格拍的《紫色》和《林肯》只是旁敲侧击,换作昆汀,他并没有管那么多,在戏谑外表的遮掩下,他的大胆和深度反而是其他关于黑奴题材电影所没有的。在影片中大量出现的“黑鬼”称谓已显得平常,对黑奴的鞭打、买卖、下蒸笼、放狗咬之类的体罚,影片都有所体现。非但如此,影片还有曼丁戈的黑奴角斗以及莱昂纳多对黑人头骨的分析,这些都是同类影片所不敢触碰的。但因为昆汀的不着调风格,大家也都没有把这当回事。然而我们的黑人兄弟一定会想起什么,正如我也很想知道,大仲马看了此片后,会想些什么。

  “被解放的姜戈”,关键词是这个“被”字,对于“解放”来说,姜戈是被动的,这是时势使然,没有办法改变。1858年的美国南方,所有的黑人都是奴隶,既使你是自由人,也得让白人解放你,自己解放自己是不可能的,姜戈也是这样。历史很残酷,美国的黑人虽然不断抗争但无法寻求个人的解放,而最终的解放者是北方白人和南方的开明奴隶主。影片中的牙医,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虽然救下了姜戈,但为了得到姜戈的帮助,仍然需要维持姜戈的奴隶身份,“一方面我鄙视奴隶制,另一方面我需要你的帮助,如果你没有拒绝的余地就最好了。”而牙医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不断改变着他跟姜戈之间的身份关系,姜戈从最开始的牙医的奴隶,变为牙医的侍从,然后变为牙医的合作者,最后成为自由人。这个转变过程的完成首先有赖于牙医对道义的遵守,其次才是姜戈对奴役的反抗和对自由的追求。

  牙医可以说是影片中最具道德感及最守规矩的人,作为美国司法体系中一员的赏金猎人,他所作的一切事都在维护现有道义和法律的尊严,影片开头,当有人举枪威胁他时,他出于正当防卫才杀死了对方,而另一个人他只打了他的马。当姜戈提出将黑人妻子偷出来时,牙医表示反对,因为那样就得不到契约,也得不到法律的支持,所以他坚持要和姜戈演一出戏。他作的每一件事,杀的每个人都有理有据可查,而他最后杀死庄园主坎迪却只是出于公义而不是出于法律,因为莱昂纳多扮演的坎迪只是过于操蛋,但并没有违法,而牙医总对被狗咬死的达达尼昂念念不忘,于是他违法杀死了坎迪,牙医对自身戒律的打破,其结果也葬送了自己的生命,所以他对举枪相向的坎迪助手说“对不起,我没忍住”而并没有打算继续他的杀戮。

  而姜戈则不同,姜戈所要作的不是遵守规矩,而是要打破规矩。所以姜戈杀人和牙医杀人是不同的,牙医杀人是为了违护体制,而姜戈杀人是为了打破体制。牙医是影片中道义和法律的化身,而姜戈却正好相反,他反对牙医买逃跑的达达尼昂,因为他不值一文钱,于是眼看着达达尼昂被狗咬死,当然这其中也有其无奈的一面。荷马说,“当一个人成为奴隶时,他的美德就失去了一半。”,而阿诺德说得更好,“当他想摆脱这种奴隶状态时,他又失去了另一半”。而影片中的姜戈就是这样。

  影片中有两段故事,这从片名就看得出来,《被解放的姜戈》前半部分牙医为主角,讲的是他如何解放姜戈,姜戈处于被动状态,是被解放的奴隶;影片后半部讲的是解放后的姜戈,姜戈成为复仇故事的主角。影片前半部是牙医所代表的体制,后半部是对体制的打破。一黑一白,相得益彰。

  我是这么看的,不知道大仲马看了会想些什么?

  被解救的姜戈影评3

  一直以来,对于传统的颠覆、经典的解构、崇高的消解成为识别昆汀电影中的个性化标签。而暴力和血腥也成为了昆汀电影中的一块金字招牌。无论是在电影内容还是电影形式上,昆汀的电影都以其颠覆传统的精神独立于好莱坞主流电影形态之外,树立起自己别具一格的暴力美学旗帜。

  《被解放的姜戈》延续了昆汀电影中一贯的风格和传统,为观众提供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视觉盛宴。昆汀总是能够在影片中为观众提供一种叙事快感,使观众与影片中的主人公形成高度的认同感,尽情宣泄自己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忿恨与不满。本片是一部向1966年塞吉奥·考布西执导的经典意大利西部片《姜戈》的致敬之作。在1966年版本中,姜戈是一位流浪的白人西部牛仔,而在昆汀的手中却变成了一个反抗的黑奴。影片中,牙医舒尔茨给姜戈讲述了一个德国人家喻户晓的英雄救美的爱情传说故事,昆汀也为观众讲述了一个黑奴为爱,为自由,拯救妻子的动人故事。这个故事本身就包含了种族、复仇等冲突问题,有着强烈的戏剧张力,而在昆汀的颠覆精神下更使得这个故事散发出一种彻头彻尾的狂欢精神。在白人种族统治的世界,一个黑人奴隶却打破了这个世界的惯例,走向争取自由的反抗之路,并最终获得了胜利。当我们在银幕上看到一个黑奴开枪打死白人,用皮鞭狠狠抽打白人,难道我们没有获得心理上的快感吗?在《无耻混蛋》中,昆汀也是以这种颠覆传统的狂欢精神拿二战题材开涮,将希特勒炸死在电影院,改写了历史。昆汀的颠覆精神正是基于这种观众在现实世界无法得到满足为前提,而这正是观众获取快感的源泉。

  暴力是昆汀电影中的一大魅力。在《被解放的姜戈》中,姜戈为爱,为自由,杀出了个黎明。而昆汀电影中的暴力行为却总是带有一丝出其不意,事先没有任何铺垫,不给观众打声招呼,往往让观众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片中的暴力行为所惊吓,但是事后余味却大呼过瘾。这就是昆汀电影的魅力所在。牙医舒尔茨在出场的20分钟内,先后开枪杀了三个人,而每个人都是在观众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挂掉的。昆汀给牙医这一角色注入了一种非理性的暴力冲动,也正是这一非理性的暴力冲动为牙医的生命在影片最后的“临别握手”时画上了句号。

  台词也成为昆汀电影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很大程度上,昆汀的电影是由对话推动的。昆汀电影中的台词总是天马行空、风马牛不相及,但却总是能够让人忍俊不禁,尽显黑色幽默风格。《落水狗》中,几个劫匪在抢劫珠宝店之前在餐馆里为了几个毫不相干的事情喋喋不休的说了八分钟;《低俗小说》中的朱尔斯在杀人之前总是要朗诵一大段《圣经》。在《被解放的姜戈》中,也有类似桥段。庄园主率领众人戴着面罩偷袭姜戈之前,还因为面罩眼孔的大小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在如此紧张的环境氛围之下,昆汀都不忘黑色幽默一把。

  对于主流的反抗与传统的颠覆都使得这个“痞子”与好莱坞格格不入。然而,20xx年的《无耻混蛋》,却或多或少的向观众传达了一个信息:昆汀开始有意向好莱坞主流电影靠拢。影片关于二战题材的宏大叙事是之前电影中所未曾涉及的,而在这部《被解救的姜戈》中,这个信息的可靠性再次得到了强化。

  在《被解放的姜戈》中,昆汀摒弃了他之前所擅长的非线性讲故事的方法,而采用了传统的单线叙事。虽然这种单线叙事并非他首次尝试,在1997年的《危险关系》和20xx年的《金刚不坏》中,昆汀也分别尝试了这种传统单线叙事手法。然而,很有意思的是,这两部片子却是昆汀电影履历表中最不被人所提及的。直到这部《被解放的姜戈》,昆汀才将这种传统的叙事方式运用的轻车熟路。

  影片将故事背景设置在了美国内战爆发的前夕,在这种宏大历史背景下又添加了种族问题。这种宏大叙事正是昆汀向好莱坞主流电影靠拢的一个标志。而影片中所流露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助、道义、友爱等传统伦理价值观取代了之前影片中关于抢劫、复仇、黑帮等主题的道德混乱。这或许是昆汀对主流电影的一种归附,与过去的分道扬镳以及与“痞子英雄”们的一个告别。

  在昆汀的电影中,正邪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这种正邪之间的二元对立比较模糊。影片中的人物都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展开行为,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而在《被解放的姜戈》中,这种正邪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却比以往明晰很多。姜戈是一位黑奴,他之所以进行反抗杀戮都是为了救自己的妻子,重获爱情与自由。牙医舒尔茨除了是一位牙医之外,还是一位赏金猎人,而他杀的人都是政府通缉的罪犯,个个罪恶滔天,死有余辜。所以,影片中主要人物的行为都可以找到一个合理正义的理由来反驳他们所犯下的罪行。在这里,正邪关系便十分清晰起来了。

  在影片一开始,姜戈与牙医只是雇佣关系。牙医借助姜戈来找到政府通缉的要犯,获取高额奖金,而姜戈也可以得到一定报酬,还可以摆脱奴隶身份,恢复自由身。这叫双赢。再之后,姜戈帮助牙医完成了任务,而牙医也帮姜戈恢复了自由,但是两人却并没有分道扬镳,而是姜戈跟随牙医成为一名赏金猎人,这叫合作。最后,牙医帮助姜戈找到并救出妻子,自己却惨死于枪口之下,这叫义气。当牙医面对死亡还不忘调侃一番,被子弹射中,带着血雾飞起的那一刻,完成了作为朋友的使命。纵观昆汀的所有电影,还没有哪个角色对待朋友能够如此充满真诚与道义,牙医舒尔茨算是第一人吧。

  在这部《被解放的姜戈》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之前昆汀电影中一贯的暴力、血腥与黑色幽默。我们也可以发现他或多或少,有意无意的对于好莱坞主流电影的靠拢。但不管怎样,昆汀还是我们之前认识的那个昆汀,他唯一不变的就是他一直都在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作文   观后感   6000字   庄园主   黑奴   牙医   白人   影评   黑人   奴隶   观众   风格   影片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