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的儒学

中国人自古,大部分历史都是很尊重儒学的,因此儒学在中国的影响非常深远,地位也是不可动摇。仁人君子,上善若水等思想都是为人称道和学习的。  
  很古的时候,能有这样先明的思想确实很不容易,也不怪后世的人为什么这样广为流传儒学,这是对儒学的尊重,是对先人圣贤的敬佩和认可。当然,它在文化文学上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断灌溉学子圣人思想,同时,对统治者也带来了莫大的好处,从一个方面讲,儒学的出现带动了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只一代,更是后世多少朝的动力。儒学,功不可没。  
  但从什么时候开始,传颂的思想变得迂腐和僵硬,不是儒学变了,而是人被儒学溺死了,明明不懂,还要生搬硬套,讲一套装圣人君子的理论。渐渐地,文人雅士只会坐而论道,夸夸其谈,而真正实行表现什么,又是一般小人模样。此风气非一日所形成,在南宋,那种酸腐的书生气是很明显的,还有五代那时华而不实,奢靡浮躁的气质,真不知道是怎样形成的。诗人骚客的作品拿出来,都是很虚浮的。这种品质的出现实在不幸,是民族的不幸,也是国家的不幸,以至于爱新觉罗氏建立大清国到灭亡,扭曲接受的儒学起了大作用。  
  为什么闭关锁国,说自己地大物博,典型的自大,这种自大是读书人的自大。也怪清朝实行的八股取士什么的,读了书的人才有官做,却不想,有人为了功名利禄而死读书,拼了命的考来官做,正是这样,才有人觉得,读书就是一切,读书最大,就瞧不起那些没读书的俗民了。这样的人进了朝廷,国家能不自大狂妄吗,这些读书人只会耍嘴皮子,开口几句之乎者也,似乎就万物大吉了。我说,能不能实在得搞点事?  
  现在,这种现象仍存在,人们说一套,做一套。听着多好多好,觉得不错,可就是不行动。其实在唐朝的是时候,还不明显,虽是实行科举制度,但读书的人实在,还没疯癫得和范进一样。这些迂腐的文人,还真是有损儒者的形象了。还是说说现在,中国白纸黑字规定了很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条例,说是为了人类,为了健康的,但现在有些厂商为了利益已严重污染了环境,规定的人却没有管了。既然做不到就不要说,说得好听谁不会。  
  还有这种“坐而论道”品质表现的也是虚浮,不踏实,产品广告做得好,但物不对实,产品价值没那么高,所以生产的东西有些是质量不好的。就生产车来说,中国的车生产出来在国外卖,销售得不好,而德国生产的车却大卖,德国人干事踏实,这就是差距。不是不相信中国的车,而是我们的这种诟病确实需要改掉啊。  
  现在的社会需要这种干实事的人,饱有学问也实事求是,如果还能有儒者的气度,就是真正的中国式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作文   高中   高二   议论文   1100字   儒学   坐而论道   儒者   虚浮   多好   迂腐   读书人   自大   中国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