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同窗

  其实这篇文章应该叫悼同窗,只是我不喜欢太悲切,我更愿意认为他只是偶然走了,我回忆回忆他。

  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是前几天给母亲打电话时,母亲随口告诉我,由富死了,今天才出葬。我在电话这端一脸愕然,不会吧,今年春节回老家时我还见过他,当时还寒暄了几句。好半晌才想起问,怎么会死了呢?母亲说,就说是头痛,心脏病吧,去得很快。还是死在外地,火化了带骨灰回来的。我听了又是一震,细细地问了事情的经过,才弄清楚:原来春节过后,由富俩口子就去广州打工,老婆进厂了,他还没找到工作,就突然说头痛,到医院检查没多久就死了。家里人去了几个有点见识的去广州处理后事,回来就把骨灰土葬了。

  末了,母亲嘱咐我,身体第一,其他都不重要。是啊,我们都要好好保重。由富与我同岁,我们整整同学了六年,童年时代我们一起度过。不过那时他叫小弟,因为他有个姐姐,父母没多少文化,就喊他小弟。小时候的他非常机灵,说话一快就有点小结巴;有点小聪明,只是学习成绩不太拔尖,所以小升初时他就掉队了,我去了本镇的中学,他去了临近的一所乡中学。因为同村有个长辈,排行第九,是乡联校的校长,我们都尊称他九老师,据说由福的父母找了九老师,于是去了那所乡中学,而且连名字都改了——由富,非常俗气的一个名字,以至于我一想起这两个字就想笑。初中毕业后,我们各自上了不同的高中,但是没多久他就辍学了。再见面时,他变得不爱和我说话了。再后来我上了大学参加工作就很少遇见他了,陆陆续续听父母说,他外出打工了,结婚了,有女儿了;再后来听说婆媳关系处理不好,公公很强势,结果老婆离家出走了;老婆一走就是好几年,没离婚也没回家,女儿由老人带着。有几次在村口匆匆相遇,他更是一刻也不愿停留,只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有时候我想,为什么我们变得如此陌生?但我总是安慰自己,来日方长,见面、叙旧的机会多的是。或许那几年正是他最痛苦的时候:和女儿聚少离多、和老婆相聚无望。一家三口分居三地不能团圆,那是他心里永远的痛,只是孝顺如他不愿伤了父母的心,只好苦自己。他像蚕一样,用厚厚的茧把自己包裹起来,不让人看到自己满身满心的伤痕。去年春天他老婆回来了,一家人终于团圆了;秋天的时候开始重建新居,到年底的时候我回家一眼就望见了那栋漂亮的小楼,生活开始驶入幸福的港湾,我默默地为他祝福。春节我去叔叔家小坐又遇见了他,他家就在叔叔前面。那是个阳光很好的午后,我带着女儿在院子里转悠,他正在后墙的窗台上站着擦玻璃,我喊了他,他大声地回答我,还热情地邀我女儿去他家找小姐姐玩。不一会儿,两个小姑娘就肩并肩地走出来了,还一起去一里地外的商店去买零食呢。后来女儿告诉我,那个姐姐家里怎么有彩电,还有龙头,热水器,跟城里一样?还告诉我,小姐姐还带她去了商店旁边的小学参观了,说是妈妈以前在那里读过书,,,,我知道,那热情里透着自信透着幸福;我知道,过去那个顽皮可爱又结巴的小弟又出现了。可谁知道呢,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夫妻俩一起去打工,互相有个照应,再也不用分离,该是人世间多么自然而美好的事情,可是造化弄人,竟让才双飞的大雁又成了孤鸿,让可怜的女儿少年丧父。

  由富可以说是独子,父母都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了。父亲刚强了一辈子,两鬓已经斑白了;母亲身体不好,常年服药;女儿今年十三岁,自出生没多久就一直由爷爷奶奶带着,这下恐怕彻底得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了。可以想象得见老人的悲痛,那种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怆不是常人所能够理解的。可怜的由富还来不及和妻子重温旧好、还来不及看着女儿慢慢长大、还来不及侍奉双亲报答养育之恩,就这样撒手去了,没留下片言只语,那一刻,心中该是多么的不甘哪!人生苦短,短短三十六年,少时懵懂十年,寒窗苦读三四载,谨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婚三四个春秋,剩下的就是长达十年的分离和等待,一朝团圆他又去了。苦哉悲哉,一路走好,愿天堂里不再有痛苦和悲伤,不再有分离和等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作文   课外阅读   读者文摘   1600字   结巴   同窗   广州   团圆   小弟   说是   姐姐   女儿   父母   母亲   老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