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第五册二单元作文:学习写得充实

  有人说,人是很容易妥协的。是否在说,我们常常在非己愿的情况下接受不愿接受的事情?有人尝试改变,苦苦挣扎,遍体鳞伤。


  可谁说接受与改变是对立的呢?接受是一种改变;接受,有时也是为了改变。


  三毛曾说:“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横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由此观之,在必要选择时我们无法依赖外物,只能靠自己。接受与否,一念之间。然而生活常常不给我们机会拒绝,只有一个选项的选择题,显得无奈辛酸。


  若是因此而消沉萎靡,那一生便这般庸庸碌碌,可笑也可悲。殊不知接受与改变并不矛盾?接受之后,只要心仍在便可披荆斩棘,最终便可改变。


  你可记得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幽人?那个“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痴汉?黄州遥望汴京,终是回不去了。他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接受。可见他疯癫度日,借酒浇愁?他是智者,懂得改变。


  你在烟雨濛濛中看得见戴着斗笠,穿着蓑衣的他,笑吟着“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在溪流淙淙边看得见他坚毅的身影,唱着“休将白发唱黄鸡”。


  黄州一梦,他乐在其中,他是懂生活的人,接受与改变并存,他最终盛名千古,至今未衰。


  我们的生活,正在于下一刻的无法预料而异彩纷呈。接受与改变,二者共存,相生相灭。没有一劳永逸的改变。也没有无法拯救的接受,我们要做的便是该接受的,就毫无畏惧地接受,可以改变的,就当机立断地去改变。


  你可知道那个二十出头便失去奔跑权力的年青人?你可知道他在无数个时刻想到死?你可知道他在地坛日度一日之后如凤凰浴火重生?史铁生用残损的身躯说出了比健全人更睿智的言辞。他接受了上帝给他的这个玩笑,他沉沦无奈过,可终是了解到接受与改变的关系,他用笔将所接受的改变,换得新生。


  贾平凹说:“人这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只是心中的一泓清泉不能没有月亮。”那由此可认为,接受是向清泉中扔去的石子,改变便是有耐心等待水面平静,明月依旧。


  接受与改变,不是不共戴天,而是相互依存。如果说接受是一个牢笼,那么改变,是牢笼以外的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作文   单元   高中语文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   900字   由此观之   舟子   蓑衣   借酒浇愁   不共戴天   披荆斩棘   斗笠   牢笼   清泉   无奈   高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