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研究专家谈“品味时尚” 泰斗级专家析作文考情

  编者按:《品味时尚》,首先要搞清“时尚”究竟是什么,然后是怎么去“品味”。这个问题有点玄。考生怎样去把握才能写出高分作文?昨天,记者约请了权威高考作文命题研究专家辛良教授,请他对今年的江苏作文题作一深度剖析。他认为,“时尚”的概念相当复杂,甚至有些深奥,因此考生能否对“时尚”内涵的复杂性有所思考,是文章成功的关键;而在对“时尚”内涵有了准确理解的基础上,作文于“品味”之中体现出来的感受力、分析力,特别是价值判断力的高下,是文章立意高下的关键。从这个题目看,容易写议论文,难于写记叙文。  

  泰斗级专家解析作文考情

  怎样“品味时尚”

  1、不容易的“评论”

  我们可以如此说:“品味时尚”,把“时尚”带到了考题中,让正值青春年华的考生获得了一个鲜活的话题,用“品味”来反观社会、反省自身、反思文化,平实而有内容,考生容易下笔,能够有话说,而且可以发挥自己的见解……

  然而,这又是一个可作为博士论文来写作的命题,内涵相当复杂,见仁见智;严格地说,它是不宜用于高考的。而且,对于发展相对滞后的贫困地区的考生来说,此题提供的施展空间,有失公平。但是,社会上,教学圈子内,依然会发出上面提到的种种“赞誉”。这些 “评论”,常常是流于表面,跟着感觉走;有“品位”而少思考,有“高度”而无“深度”,有“专家风度”而没有“专业精神”。所以,高考作文题,人人能够评论,但惟有考生承受真正“考验”。各种宏论高议,往往沦为表态与表演,作文之中真正的问题,谁曾认真研究?

  作文应当根据文章内容来确定题目,许多世界名著并非以题目惊人。高考,以及作文练习,需要用题目来限制范围,让学生“在限制中显出身手”;也需要在题目之中隐含规则,使学生“在规律中获得自由”。这样,才有覆盖面、区分度,也才有信度和发挥才华的激发度与自由度。  

  2、很复杂的“时尚”

  高考作文试题,不宜采用复杂、艰难的概念,否则,在考试的特殊情境下,很容易影响考生的发挥。特别是,应当注意题目中核心概念的难度,尤其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本题中“时尚”的概念就至关重要。这是一个颇为复杂的概念,在学术研究中,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讨论这个概念,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学术工作了。所以,这个题目的难度,并非像凭着感觉初看那样容易。在高考的考场上,更无法设想学生能够作学术性的定义,但是,与相似概念应当有着基本的辨别。否则,考试对题意的严格要求就难以落实了。例如,“时尚”是否等于“时髦”,便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考题的提示语中,对时尚做出了一个比较宽松的定义。窃认为,事关作文的核心概念,还是以准确为好。可以用明白、浅近的语言,但是不可模糊。提示语云:时尚表现为语言、服装、文艺等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与流传。以列举法来描述性定义,容易造成概念内涵的不清,并且影响考生对概念外延的认识。以“等”来说“新奇事物”,就把概念的外延扩张到模糊的“无限”了。说“时尚”与“模仿”、“流传”相关,应当是不错的。可是,“时尚”的重要特征又不见了。“一定时期”,“时期”长度应当怎样?都付诸模糊。这样,接着的几句话,就有些缺乏逻辑性。

  “时尚”,顾名思义,就是“时”与“尚”的结合。此“时”乃“一时”、“当时”、“时文”之“时”也。所以,“时”意味着变化、短暂,也以时间隐含地表现出空间上的流布。“尚”意为“崇尚”。所以,“时尚”应当是短时间内特定的人群所崇尚的东西。既然是“崇尚”,当然以精神追求、价值观念为核心,在各种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特定事物得以感性显现。所以,时尚与时髦的不同,或许,更根本的在于精神性的有无。“时尚”的核心是“创意”,是与众不同的思想观念,是由观念而形成的生活方式。

  要之,写“时尚”,应当注重精神性的内核,才能够切中题意。

  时尚有着前沿性、先锋性,往往是反对模仿和流传的事物,以个性、不入时、不赶“时髦”为特征。正如西美尔所说:“时尚的本质存在于这样的事实中:时尚总是只被特定人群中的一部分人所运用,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在接受它的路上。一旦一种时尚被广泛地接受,我们就不再把它叫做时尚了;一件起先只是少数人做的事变成大多数人都去做的事,例如某些衣服的式样或社会行为开始只是少数人的前卫行为但立即为大多数人所跟从,这件事就不再是时尚了。时尚的发展壮大导致的是它自己的死亡,因为它的发展壮大即它的广泛流行抵消了它的独特性。”

  你看,时尚的概念蛮复杂,蛮深奥吧!从学术角度看,“时尚”就有着某种自相矛盾的悖谬性质,它自我消解,自我否定,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还抗拒定义。不愿与大众为伍,却正显示出对大众的高度重视;它的创新,却往往表现为怀旧、复古,所以,不是“新奇”,而是“与众不同”才是“时尚”的追求;“时尚”的炫耀性常常以“低调的奢华”为目标。如此等等,说明“时尚”有着复杂的内涵。这就是提示语中所说的: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歇地互动。这也就是“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能沉淀为经典”的原因所在。

  因而,提示语中的复杂信息,需要认真分析、提炼。并且以题目为准,作出自己的判断。  

  3、需深思的“品味”

  此题与XX年的“怀想天空”构思相似,同为动宾短语结构。作文时,对“品味”的理解也很重要。“品味”是中国文化中的味觉隐喻,表示的是鉴赏、评价、判断之意。以“品味”搭配“时尚”,可以把“时尚”作为广义的文化现象来理解,也可以选取某种“时尚”的观念、精神、生活、事物作文。但是,应当注意,由于“品味”偏于“出乎其外”的鉴赏,所以,其对象主要是已经成为“时尚”的事物。感受、追求、遭遇、沉迷、创造、实践……这些关系到“过程”的,都只能作为背景略写,而重心应当落在“品味”上。

  所以,此题容易造成立意的平庸化。因为,“品味”的结果是价值判断,无非是“好与坏”,“雅与俗”,“美与丑”之类的结论。在二元的价值判断之上,至多加上“辩证”,“既……,又……”,就难以写出深刻的见解。如果能够注意不要亟亟于判断,而是把“入乎其中”的“品味”的过程写得细致、深入,则可以使文章言之有物。

  在对“时尚”内涵能够准确理解的基础上,作文于“品味”之中体现出来的感受力、分析力,特别是价值判断力的高下,是文章立意高下的关键。

  由于“品味”主要是一种对于感受的回味和判断,所以,这个题目,容易写议论文,难于写记叙文。动宾结构的命题,如果引入因果关系链条,正好可以作为叙事文的情节核心,也正构成了说理文章的内在逻辑。“品味”与“时尚”的搭配,则不容易构成这样的关系,“品味”的对象是“时尚”,有一种置身事外的客观和审视,所以,在中国文化中,“品味”主要用作审美判断。这样,缺席的“主体”,与“时尚”这个“客体”之间,就缺少因果逻辑的关联,写作记叙类文体比较难以措手。

  当然,对于能够“寓论断于叙事”之中的高手来说,这是一个可以解决的难题。我们要说的是,由于“品味”的明确要求,使写作优秀记叙文的难度提到了很高。在记叙文中,能否把“品味”融入到关于“时尚”的叙事之中,是文章能否写好的关键,需要高度的才华和智慧,才能够完成这样的转换。好文章都是在向“不可能”的挑战中完成的。但是,请注意,由于“品味”的限制,容易在写记叙文的时候也发议论,这样,就会形成文体的错杂。这是文章的大忌。

  总之,对“时尚”内涵的复杂性有所思考,是文章成功的关键;选择具体的“时尚”事物是否可以准确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选材的“落实”是否具有特别性,对具体“时尚”的内容、形式,对“品味”的“眼光”,“品味”者本身的“品位”,“品味”的方式、方法等,都可以深入思索,写出“味道”,写出“品格”,在“品味”对象的同时,也“品味”自己的“品味”……如此等等,就可以开拓心胸,调动情性,发挥才华,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最佳。

  高考作文命题研究专家 辛良

  今年平庸作文会比去年多

  “如果把网络时尚‘品味’出民主意味就能得高分!”“今年会冒些精彩文章,但平庸作文会比去年多!”“今天《扬子晚报》刊登的小学生作文因为有真实感受,所以要比一批高考的考生作文出彩!”“高中生作文按套路疯狂训练,大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昨天下午,江苏省写作学会召集全省作文泰斗级专家,召开高考作文题述评和研究座谈会,解析09高考作文。专家指出,高中生生活不“时尚”,对生活缺乏思考,导致作文易陷入平庸化。

  [考题评价]  

  《品味时尚》时尚大气用意深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究竟出得怎么样?与会专家们态度一致:是个不错的题目!品味时尚的重点就是要引导学生或者希望考生在写作方面要感悟人生,要关注社会生活方面,这个就是品味的重点所在。

  要求考生写出“个性”

  凌焕新(省写作学会会长、南师大文学院教授):今年江苏作文命题我认为限制性和自由性方面结合得比较好,所以还是一个好的题目:具体来说:1、从选拔性来讲,好的作文题是看能不能有利于考生写出个性化的东西。今年的作文题从品味这个角度出发,每个人必须从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感悟来写,所以必须要写出我的认识,我的感悟,我的品味才行,这就能显示出它的个性;2、从导向性来讲,今年的作文命题第一是关注学生的生活,把学生生活里面平时的热点的人和生活作为整个写作的对象,这样一来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第二是符合高中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这个思维特点我刚才讲了用自己的思维品味客观生活。第三是符合学生学习的程度。3、这个题目要求考生不仅关注社会各种各样的现象,还要关注怎么样去探究这些社会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审题“如何品味”是关键

  孙芳铭(南京第一中学特级教师):题面通俗,但用意深刻,两个词搭配起来一看就懂,但实际上我的体会是可能从一个角度来让学生品品人群追逐的目标,品品社会的变化,对社会的某种潮流作出自己的思考,所以我讲它用意比较深刻。它显示了一个教育大省在作文命题上显现出来的眼界、胸襟、气度。然而这种作文上所反映出的眼界、胸襟和气度,恰好是目前的基础教育最缺少的;第二个是题意显赫,蕴含丰富。从《扬子晚报》上看,有一个男生走出考场抱怨说“谁关心时尚呀”,其实我想他不会对时尚麻木不仁的,只是他没有理解到时尚的含义。“品味”和“时尚”这两个词就预示了两个空间,让学生去发挥,挖掘题目的韵味。从题目来看品味是关键,品味是重心,但前提则是考生对时尚的认识,而对时尚的理解很能看出一个考生的认识水平。  

  [解析“考情”]谈网络想到民主“有胜算”

  孙芳铭:比方说报纸上谈到网络是时尚,但作为一个考生关注什么?今年作文这方面肯定非常丰富,有人关心娱乐游戏,有人关心隐私,当然也有人关心网络上很雷人的文字。先讲讲网络这个题材。现在谁掌握了网络就掌握了时代,谁同网络不沾边就不能算是现代文化人了。同一个东西,看法不一样,善恶美丑很多话可说。这个题目怎么写不落入平庸,我的看法是网络上的舆论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网络上若干个博文、若干个评论,显示的是民情、民意、民心,表现的是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侮、民情不可违,反映社会民主趋势。如果考生能想到这一点,想到了民主,联系到民主精神的发扬,那立意就比较深远,比那些谈娱乐、谈游戏、谈文字要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吃喝玩乐也是一种时尚,至少在某些人群当中是一种时尚,但是这种时尚折射出一个什么问题呢?是相当一部分人信念的动摇或者泯灭。我想腐败问题是人们议论的热点,考生如果把吃喝玩乐向这个方面延伸思考,文章就会比较有深度。还有时尚是在不断变化的,从前穿喇叭裤学校里认为是奇装异服,可中国奇装异服的老祖宗不就是屈原吗?屈原年纪老而不衰,到年老还是穿奇装异服。如果探究这种变化的原因也是比较深刻的。我举这些例子说明什么呢?这个题目预留了两个空间,一个是对时尚的认识,一个是品味,加在一起学生发挥的空间很大。我估计今年考场上好的作文会有或者说不少,但是平庸之作将会非常非常之多,甚至比去年还多,因为学生不会分析。

  “模拟”多了未必就好

  王继志(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出作文题目有四句话12个字,第一是猜不着,第二是抄不上,第三是有话说,第四是有信度,出的题目不要太朦胧,否则越是好的学生越会研究题目有什么弯弯绕,影响发挥。目前猜不着和抄不上还不能完全避免,但要尽量避免。虽然很多考生都认为自己做过了类似的作文题,甚至沾沾自喜,但是考前没有一个老师敢说今年就做这个题目,并专门指导“品味时尚”究竟该怎么品,而是一下子出个二三十个题目,在解析时提醒学生“比如品味你们要注意哦”、“时尚要注意哦”,这些题目只是仅仅进入了学生的视野,看过了并没有特别的帮助,甚至还会干扰考生的发挥,让学生陷入定向思维。

  虚空浮夸的文章骗不了分

  喻旭初(金陵中学特级教师):什么算好文章呢?应该是紧扣题意,内容充实,感情真实,语言流畅,如果说多少体现点心灵的清准,表达的灵动,有创造性,有鲜明个性那就更好了,但现在有创造性和个性的文章太少。有些考生存在矫揉造作、言不由衷、虚空浮夸的毛病,既远离生活,又远离真诚,讲得不好听,有些话是用美丽的装束来骗取人们对它的好感,骗分数。一个网友讲得话能发人深省:“中学生作文请多一份真诚,少一点深沉;多一些生活,少几个典故。这样哪怕内容肤浅,却也肤浅的清澈见底。即使文笔稚拙,却也显得可爱”。真正的好作文应该是有个性、有思想的文章,那些内容充实,即使语言很朴实的也能打高分。   

  [作文导向]   

  没有生活,训练不出好文章

  平庸的作文不能怪学生平庸

  裴显生(中国写作协会名誉会长、南大新传院教授):从这个题目出来以后的反映来看,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今年的平庸作文会很多,我也有这样的担心。可我认为这不能怪学生平庸,而是中学教育把学生关在题海里,天天做题目,不去好好读书,不好好关心社会,社会活动很少,所以这个可能不能怪学生。而学生在题海里走不出来教师也没有办法,教师也困在题海里呀,不出那么多题目,最后考坏了教师不打屁股吗?所以这次题目对于改革中学语文教学能引起我们很多警惕。

  学生现在陷入题海中,我有时候讲我孙子没出息,他早晨6:30就集中读书,到什么时候结束呢?晚上10:30回家,整天读书,简直是书呆子了,而且书还没读多少,基本是做题目。我写过一篇文章是“走出题海,面向生活”,不走出题海,天天从早到晚做题目,孩子将来会怎么样呀。时尚这个题目怎么写,校园里还有时尚呢,只是孩子们有没有时间去关注,去思考。时尚一词不同人可以做出不同文章,从人体来说,从头发开始,一直到穿什么衣服,穿什么鞋都可以追求时尚,个人有个人不同看法。刚才讲到电脑、网络,以前哪个人手里拿着手机是时尚了,身上背着一个笔记本电脑那也是时尚了,现在恐怕不算时尚了,每人都有手机,高中生、大学生电脑也多了。现在有很多高中生通过网络收集资料,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日志、日记,有自己的著作,那就是个性写作、自由写作了。所以同一个东西,看法不一样,善恶美丑很多话可说。不光是作文题目,必须让学生走出题海,面向社会,关心社会,有社会责任感,能够思考社会,能够有自己的看法,这些方面今年的题目可以起到引领的作用。至于到底影响怎么样,我是比较倾向于以后越来越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引导学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现代社会有责任感。

  不要过于强化写作技法

  孙芳铭:不光是作文题目,必须让学生走出题海,面向社会,关心社会,有社会责任感,能够思考社会,能够有自己的看法,这些方面今年的题目可以起到引领的作用。第一、我们要想办法在目前困难的条件下给学生创造一点关心社会、了解社会的空间和时间,如果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越来越没有作为的话,作文教学就越来越没有前景了,前景会越来越暗淡;第二、现在高中作文教学技法的训练太多,有的恐怕还不能算是技法了,应试制定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往里面套,现在规定到什么程度了,开头必须这样写,结尾必须这样写,第二段必须这样写。这是高考作文辅导模式。今年的命题为什么好,学生可以自由表达,也可以有个性的表达,极少数学生会有创意的表达。如果我们现在继续或强化这种教育上的封闭,中学继续强化技法,或者继续设置条条框框,那就跟自由表达、有个性表达、有创意表达整个背道而驰。

  老师不能给孩子“上套子”

  靳贺良(南京12中特级教师):我认为目前作文教学改革相当滞后,高考指挥棒一搞,老师一个礼拜两个礼拜都不写作文,自己写不了作文,也不会教作文,就只知道教孩子模仿,讲套路,这些是非常不好的:第一、务必关注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生活;第二、引导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真才实料、发出真情实感;第三,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在作文题教学里,什么题都不要押,拿到题目要学会审题,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比如第一梯度的学生能看到哪个层次,第二梯度的学生能看到哪个层次,进入独立思维的空间,培养社会习惯和社会能力,强化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创新思维的品质;第四、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作文做得是文章,要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我们反复讨论文学教育,实际就是语言素养,首先是写作功底,书面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首先要打扎实。

  很多考生恐怕写不过小学生

  许祖云(南师附中特级教师):我们一直在提要让学生关注生活,但实际上学生离社会生活是比较遥远的,特别是高中生,苦得不得了,在题海里面转。现在作文怎么做呀?全是模拟题!孩子做不了了,老师改不动,所以即使美好的作文题目和我们现在不美好的教育反差太大。江苏很重视高考作文,从60分到70分,全国没有几家,上海一家,福建一家,这都是很有前瞻性的。对于我们搞了一辈子语文的人来讲,高考作文不就一篇吗?在《扬子晚报》上看到扬子小记者写的作文,有一篇小学生的作文也不得了呀,小学六年级的,满分70分,给了他50分,今年54万考生中我敢肯定有相当一部分人还不如他。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有一个比较了,读了6年打50分,说不定再读6年连50分都拿不到。原因出在什么上,没有生活、没有思考,写不出真情实感!这恰恰是中学作文教学的最大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作文   素材   写作指导   7400字   题海   命题   时尚   泰斗   平庸   考生   题目   概念   专家   社会   学生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