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征文高中组]虚怀若谷,盖世无双(点评)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凭栏远望,齐桓公虚怀若谷,听从鲍叔牙建议成就霸业定格于中华民族的浩瀚星河;放眼今朝,滚滚后浪虚心求教依旧是炎黄子孙薪火相传的精神坐标。借此读书会,再读管鲍之交的千年佳话依然震撼,我有良多思考愿与诸位分享。(开篇对仗工整,用语气势浩大,夺人眼目。)

  侧望逝水,究竟是什么使齐桓公快速完成从公子小白到一代枭雄的蜕变?或是像孔子所说是管仲的风华绝代,审时度势使他一匡天下;亦或是如司马迁所言是鲍叔牙的慧眼识人,鞠躬尽瘁助他九合诸侯。而我却认为:君子使物,不为物使,是齐桓公坚守着的虚怀若谷让他有足够的底气立足于世界的高塔,永远俯瞰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先设问,再回答,最后一个转折给出本文中心论点。构思巧妙,观点鲜明。)

  同学们,泰戈尔曾说“当我们是大为谦虚的时候,便是我们最接近于伟大的时候。”对比居高自傲,如果说美德是人类最美的衣饰,那么谦虚则是获得这枚饰章的通信证。也许有人会说谦虚求教,接受建议是一种不自信的做法,也是我们承认不如对方的表现。实则不然,谦虚往往意味着我们愿意跳出功名利禄的“舒适圈”,正视自我的弊端,决心“沉潜”后再度升起。而这种敢于正视自我和承认他人优秀的气魄难道不是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吗?难道不是通往人间正道的“最优解”吗?(以名人名言开头说明谦虚的重要性,再假设“谦虚”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解读,观点解析到位;结尾连用反问,增强文章说服力和观点的正确性,仿佛掷地有声。)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无论历史的年轮如何翻滚,上至古帝王臣子布衣百姓,下至今国家元首官员人民,虚心求教永远是立国之本、升官之道、做人之要。而作为一国之君的齐桓公愿意放下身份的芥蒂,虚心听取鲍叔牙的建议任用管仲,这一明智之举难道不是他成就齐国霸业的奠基石吗?(说完谦虚本身,又往前更进一步,将它的重要性上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回首古今,国家、民族、个人,若能心怀若谷,方达盖世无双。假使蔡桓公能虚心听取扁鹊劝告,何至于病入膏肓,一命呼呜?倘若刘备能听信忠言,戒骄戒躁,又怎会落得个火烧连营,白帝托孤?反而言之,如果唐太宗不曾听从魏征的逆耳之言,“贞观之治”的局面便难以出现;辩证看待,如若刘备不能三顾茅庐,虚心求教,又怎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呢?而正是齐威王的虚怀若谷,齐国才出现“燕赵韩魏皆朝于齐”的战胜于朝廷的“名场面”;又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以来的扎根人民笃实奋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带领着中华民族创造世纪辉煌……(凝炼有力的语言铺陈开一个个生动具体的典故,有力地对观点进行了论证。)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揆诸现实,“运海抟扶,毕借垂天之羽;乘流击汰,必伫飞云之楫”,同学们,让我辈后浪学桓公智,扬桓公德,在时代的洪流下,虚怀若谷;在世界的见证下,盖世无双!(结尾排比句式总结中心论点,深化主题;激情呼吁,极富感染力和煽动性,有力地完成了一篇演讲稿的重要要素。)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年级:高二

  作者:安一丹

  题目选自:全国一卷


立意

内容

结构

语言

立意精准扣题,既立足原材料,又在此基础上有所生发,有所深入,有所升华,既有对人物立场的分析和解读,又有借此对读者的建议和激情呼吁。文意广阔不逼仄。

内容丰富,议论和演讲的要素完整。论点提出鲜明有力,论据的使用恰当而丰富,解读亦贴切;在议论的同时注意和兼顾到了演讲稿需具备的一些形式和特征。无论从内部条件还是外部条件看,都是一篇完成水准很高的文章。

结构清楚,逻辑非常清晰,层次分明。

本文语言流畅自然而有飞驰之势。擅用排比,反问句式,有力增强气势,为议论文的说理论证增色不少。此外众多四字词语、成语,典故的信手拈来和准确运用,又在说理中为语言添上文学色彩。足见考生不寻常的语言文学功底。


韩云恪,学而思·爱智康高中语文产品教研员,济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作文   网友投稿   1700字   盖世无双   虚怀若谷   管仲   后浪   排比   论点   虚心   观点   点评   高中   语言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