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征文初中组]给高一新生的一封信(点评)

  亲爱的高一新生们

  你们好

  唐太宗曾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足以见得一面镜的重要性。(引用唐太宗的名言精准点题,同时引领下文。)

  镜如此重要,因何会有镜的出现呢?

  《玉篇》曰:“镜,鉴也。”

  《战国策·齐策》曰:“窥镜而自视。”

  《大戴礼记·保傅》曰:“明镜者可以察形也。”(三则古文文段的引用,显示出作者较深的知识储备。)

  镜,为像而生。

  能够与其平分秋色的,自然非“既可绘形,又可绘神”的丹青莫属。

  清风拂动,岁月消逝。丹青中蕴含的墨香,透过斑驳的青铜镜飘向了如今的岁月。当今岁月中的我们,又当如何“画”好自己的自画像呢?(提出“怎么办”的问题,文章的思考深度更进一步。)

  正如唐太宗所言——鉴(论点一)

  用铜当作镜子,可以端正人的衣帽,能够看到人的外部形象。将人当作镜子,可以知晓他人的做法,能够择善而从,择不善而改之,明白得与失。把历史当作镜子,可以明了过去国家的兴衰与荣辱,能够展望未来国家的崛起与灭亡。

  步入高中的你们,步入未来的我们,都应以铜为镜,端正自己的衣着,保持自己整洁的外部形象;都应以人为镜,在知晓他人行为的同时,明辨是非得失,择善而从,择不善而改;都应以史为镜,关注历史发展潮流,关切当今时代背景,做一个对世界有价值的人。(先说理再联系实际给出具体建议,结构清晰。)

  当然。如今的我们还稍显稚嫩。

  但仍可以铜为镜,改善外部形象;以人为镜,对比自己行为做法;以史为镜,立下高远的志向。

  同史冊一般证明岁月流逝的,不只有镜子,还有丹青。

  如《汉书·苏武传》:“竹帛所载,丹青所画。”——绘(论点二)

  既然清澈透明的镜子帮助我们明得失,辨是非,立志向。那么色彩斑斓,墨笔挥洒的丹青就只能借山河抒发我们的志向,只能借烛光坚定我们的脚步;只能借花草装点我们的人生,只能借色彩渲染我们的思想。丹青为漫长的走向理想的道路,增添了诗意,增添了美,增添了韵味。

  那么我们。就应从内心出发,携着得失,提着是非,肩负志向,在历史的余韵中,同千年前青铜镜中的墨香一起,绘一幅独属于自己的丹青。(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一鉴一绘丹青成。(综合分论点,鲜明点题。)

  祝:

  前途似海,学有所成。

  姓名:郭晶晶。

  年级:九年级(初三毕业生)

  题目选自:全国III卷


立意

内容

结构

语言

本文立意准确扣题,抓住高一新生该如何审视自己,做好自己的核心主题,以镜与丹青为反映人生的载体,鉴与绘分别作为认识自己,绘制人生的方式,从不同层面给出人生建议,立意较深刻,寄托较精妙。

内容丰满,针对高一新生用含蓄深刻的比喻寄托立足整个人生大格局的建议,视野广阔,关注点较高。同时辅以具体学习生活中的可行建议作文的补充,小方面和大方面都有所兼顾,论述较全面。

结构清楚,层次清晰。除了首尾照应,各自点题外,中间段落整体思路分两步,一位“鉴”,一为“绘”,再针对这两个不同的方面做阐释,做论证,讲道理,给建议。逻辑严谨,环环相扣。

语言优美,富有文学色彩,将议论文打造出了诗意流淌的美感。多处引用古文、典故,显示出作者过硬的文学功底。


  老师简介:韩云恪,学而思爱智康高中语文产品教研员,济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

本地一对一辅导,就上学而思·爱智康


  品学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作文   网友投稿   1400字   择善而从   以人为镜   立意   丹青   论点   志向   诗意   新生   镜子   初中   点评   建议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