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2)

  窦建德助友葬父

  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从小就刚强正直、乐于助人。12岁那年 ,他的一位小伙伴死了父亲,无钱安葬,全家痛哭不已。窦建德知道后就瞒着家里,将自家 的 牛卖掉,买了棺木,帮助朋友安葬了父亲。窦建德的父亲知道儿子将家里的主要财产卖掉后 大怒,痛打了窦建德。窦建德说:“我们失了一头牛,却帮朋友尽了孝道。这样做没有什么 错。” 杜甫的爱心

  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生穷困,生活艰辛。在安史之乱中,他带领全家老 小颠沛流离,从陕西流落到四川成都,在城西南的浣花溪畔盖起了几间茅屋安了家。每到深 秋,狂风刮走茅草,屋子里雨漏不止,这种情景引发杜甫创作出传世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后来杜甫把这里的房子让给一个姓吴的亲戚住,自己搬到了十几里路外的东屯。 不久,以前的邻居寡妇来诉苦说,新房主不让她打树上的枣子。于是杜甫写作了《又呈吴郎 》一诗劝告自己的亲戚,要他对这位无依无靠的寡妇亲切友善一些。 热心助人的徐老

  徐特立老人在长沙师范教书时,对贫苦学生总是尽力帮助,为他们解决 经济上的困难。当时在此求学的田汉,因父亲早亡,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徐老就为他 买书、买蚊帐,使他得以安心学习,迅速成长。后来,为官清廉的姜济寰丢掉官职后无以为 生,徐老就把长沙师范校长的位置让给他,自己到别的学校教书。在他的行为感召下,姜济 寰先生后来成为共产党的朋友。长征途中,徐老仅有的一张御寒羊皮送给身体较差的谢觉哉 老人,还送给他一此极为宝贵的粮食。组织上分配给他的一匹马他也很少骑,总是将马让给 有病负伤的同志骑,自己却坚持步行。

   巴金救人

  1936年冬天,巴金收到杭州西湖边的庙里一位落难姑娘写来的求救信, 知道了这位姑娘因母亲去世,受后娘虐待,又遇上失恋,曾打算投湖自杀,但因巧遇一个远 亲,被安排到庙里安身,可姑娘后来发现庙里的和尚对她韦了歹心,远亲又不在,无奈灾害 中只好给巴金写了这封信。巴金当即约了鲁彦、靳以二人一起,到这位姑娘落脚的庙里,冒 充是姑娘的舅父,替她付了80多元房租和饭钱,将她救了出来。然后又为她买了火车票,将 她送到上海做了妥善安置。数十年后,有人要在文章中写进这件事,并向巴老打听有关细节 。可巴老说,鲁彦、靳以都故世了,没有人证明,就算了吧。 乐于助人的雷锋

  雷锋是个普通战士,每月的津贴很少,他的生活也很俭朴。可是 当他听说辽阳地区受了灾,就不声不响地给灾区人民寄了100元钱。后来成立人民公社,他 又给抚顺市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寄了100元钱表示支援。寄走这200元钱后,他的存折上只剩 下了3元钱。在出差途中,他给老人让座,帮列车员扫地,擦玻璃,帮旅客倒开水。在沈阳 换车时,他看到人位大嫂丢了火车票,正急得不行,立即用自己的钱为那位大嫂补了票。大 嫂一再问他叫什么名字,是哪个部队的。他却笑着回答:“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当 他出完差从丹东返回时,正遇上位老大娘到抚顺找儿子,可又说不清儿子的住处,雷锋就帮 老大娘背上行李,扶着她在抚顺望花区找了两个多小时,直到找到老人的儿子才放心离去。 后来人们知道了雷锋所做的这些事,称赞他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助人何必曾相识

  广东省顺德县易浦小学教师吕坤过去曾被划为右派,政治上遭受 迫害,生活上孤苦无依。但他并没产生消极厌世心理,反而在获得平反后以极大的爱心回报 社会。当他在《羊城晚报》上看到孤儿陈文聪考上大学的报道后,立即给广州荔湾区民政局 写信表示愿资助陈文聪上大学。后来他还专程去广州看望了陈文聪,为小陈解决了一些具体 困难。有人问吕坤说:“你过去认识这孩子吗?”吕坤笑着回答说:“助人何必曾相识。” 一家三代乐于助人

  成都市郊农民李桂珍一家三代三十年如一日热心照料生活困难 的邻居,在当地传为佳话。李桂珍现已年近70,儿子媳妇都孝顺,孙子孙女也懂事。这个幸 福的家庭30多年前就向邻居罗易才家伸出了援助之手。罗易才当时患气管炎、肺结核等病, 全身浮肿,不能劳动,他的妻子罗胡氏精神失常。李桂珍就和儿子廖金光一起帮他们料理家 务,照料生活,请医拿药,端汤送水。后来罗易才去世,照顾罗胡氏的责任又被李桂珍的孙 子、孙女承担了起来,他们和长辈一样,细心护理,无微不至,继承了良好的家风。 活雷锋徐虎

  徐虎是上海市一位普通的管道工人。在他负责的区段里,流传着他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许多小故事。他无论刮风下雨,节庆假日,只要有人说家里的管道有什 么问题,他都随时随地上门维修,并且不接受人家的任何招待。为了方便群众,他挂出了徐 虎信箱,每天都去看一看有没有反映问题的纸条。只要有,他也总是及时处理。后来,他又 在节假日主动上门巡查,发现问题立即解决。他的女儿抱怨说,长到17岁,只和父亲一起过 了两次春节。在他的带动下,上海又出现了一大批“徐虎”。人们称赞他是新时期的活雷锋 。

  文明售票员

  北京市第21路公共汽车上的售票员李素丽同志,热情为乘客服务,温 暖着普通群众的心。她坚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以诚心待人,以笑脸迎客,为老弱病残让座 ,并搀扶他们上下车;她坚持唱票报站,为外地旅客提供咨询服务;她还在车上增设了针线 袋,增加了播送天气预报的服务。她所做的虽然都是些平凡小事,但她的行动中却体现了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风气。 异姓亲姐妹

  张海迪的事迹在报上宣传后,一位山东农家姑娘自愿来到张海迪身边 ,为她服务,照料她的生活。这位姑娘叫郑凤琴,十分佩服张海迪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 精神,她把为张海迪服务看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她为张海迪流脓的褥疮清洗换药,帮着按 摩,张海迪夜间学习,她也在旁边陪伴,两人亲密得像亲姐妹。 白书樵的小车

  在北京鼓楼的正门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到中午,就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在这里摆摊提供便民服务。这位老人就是北京西单商场的退休工白书樵。他 的小车上挂着“义务服务,分文不收”的牌子,摆着几十本书籍,十几种报纸、杂志,还有 列车时刻表、北京游览图、针线、信纸、打气筒、修车的钳子、扳手等。他热心为行人修 车、指路、代写信件、提供咨询服务,甚至解答养花、种树等方面的技术问题。 登出求救启事之后

  武汉市有位女工的小孩得了胃癌,急需白花蛇草配药治疗。可 是这味药在药店里买不到。情急之下,她就在报上登了一则启事,说明情况并向广大群众求 助。不久,她陆续收取了50封电报、300多封来信和200多个药包。还有人借出差之机亲自送 药上门。此外,还有一些人主动提出,要把她的女儿接去医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作文   素材   2700字   抚顺   乐于助人   庙里   杜甫   巴金   姑娘   儿子   父亲   困难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