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笔记」登泰山记


在去年九月份开学之初,我与妻子、儿子登上了仰慕已久的泰山。

泰山有“五岳独尊”之称,孔子云:登泰山而小天下。自古至今,诸多历史名人曾登临泰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诸如秦汉唐宋明清的帝王将相,文人雅士都曾留下过诗文或墨宝,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泰山文化。作为一名新泰人,也时常浏览泰山方面的故事传说,此前也曾两次登临泰山,只是走马观花,没有细细领略泰山的魅力。这次一定要慢慢品味泰山的美,和家人共赴这场人文之旅。

我们三人从岱庙南门出发,经过岱宗坊,来到环山路,这里人潮涌动,车辆往来穿梭,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外地来泰安的游客多半是冲着泰山来的,他们奉泰山为“神山”、“圣山”,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让泰山成为世界名山,成为中老年人心中的图腾,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经过红门,万仙楼,微信扫码买门票,排队登上心仪的泰山。

由于是夏末秋初,不算是旅游旺季,所以登山的过程不算是拥挤,我和妻子都带足了矿泉水,走累了就坐在路旁的石阶上,补充一些水分。走到一处丛林茂盛之处,上写“四槐树”字样。传说唐朝初年,开国元勋程咬金在此手植四棵槐树,其中一棵横卧在路上,本以为此树就此亡矣,没想到在护林人员的精心呵护下,这棵树奇迹般地存活了。唐槐在科举制盛行的古代,因其生命力旺盛,生长迅速,有“步步高升”之意。这让我想起了二姨家的门口就有一棵老槐树,她们村地处山区,长寿的老人非常多,都说是老槐树在保佑着人们。

继续往前走,听着山涧泉水的清响,迎面吹来阵阵山风,将汗水化为阵阵凉意,浑身感到无比的惬意。这里古树参天,灌木苍翠,游人上下穿梭,秩序井然,心中一切烦恼都统统忘掉了。路上有不少外国游客,高高的个子,笔直的身材,男人留着络腮胡子,身边没有导游跟随,应该是对泰山非常熟悉了吧。爬了两个多小时后,经过壶天阁、回马岭,终于来到中天门,这里有索道可以上山,也有饭店供游人用餐。我们一行三人在饭店里要了碗拉面,一来歇歇脚补充体力,二来打开百度,浏览将要走过的景点,计划下一步的行程。

在中天门继续行走,进入较为轻松的路段——“快活三里”,此处会看到很多的书法石刻,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毛主席诗词,书写的气势磅礴,引入入胜,不少游客在此合影留念。再往前走有步云桥、对松山、龙门等景点,山势越来越陡,著名的十八盘就坐落于此。爬了这么久的山,体力渐渐不支的时候,却遭遇如此陡峭的台阶,这对每个人的体力都是严峻的考验。每走过几段台阶,我们都找个平坦的地方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喘口气,眺望一下远处的风景。然后再看看前面还剩多少台阶没上,当时下定决心,一定要坚持,走完全程就是胜利!

在奋力攀登的过程中,偶遇几位泰山挑山工,他们挑着两大包物品正有节奏地往下赶,常年的挑担劳动已经练就了宽实的肩膀,坚韧的筋骨。腿上的肌肉坚实有力,走起路来也非常轻快。学习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勇挑重担、敢闯敢干、稳中求进、不畏艰难,这样无论我们坚守在哪一岗位,都能做出自己的业绩。看着前面的游客正匍匐着身子,一步步地向上爬。也许只有到了这里,我才真正感受到“爬”山的真正含义。也许是受到他们的激励,我们三人也奋勇向前,一路直奔南天门而去。


在南天门前,我们轮番合影,此前所有的疲惫都一扫而光。再往前走就没有大的陡坡了,来到“天阶”,游人更是摩肩擦踵,热闹非凡。泰山极顶的名胜古迹众多,细细观赏下来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在一座饭店的旁边,有一个刻小葫芦纪念品的摊位,我们刻了一个葫芦留做纪念。在“孔子小天下处”、“拱北石”、“五岳独尊”下留影,在蔚为大观的泰山摩崖石刻前徜徉良久。石刻上赫然展现着“置身霄汉”、“壁立千仞”等遒劲有力的字样。人们在碧霞元君祠下烧香祈福,祈求国泰民安,身体健康,家人平安,诸事遂顺。

大约在下午四点左右,我们乘坐高空缆车从南天门到达中天门,这样的体验是惊险刺激的,索道在空中平稳地滑行,云雾在身边环绕,群山就在脚下,确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然后转乘大巴车到达山下的天外村,用时约半个小时。同时乘车的有来自河北的、湖南的、广东的游客,现在高铁那么方便,要到泰山游玩是非常便捷的。

这是一趟激动人心的旅行,以后有时间,我们还会来泰山看日出,领略泰山不一样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泰山   南天门   挑山工   蔚为大观   槐树   石刻   游人   台阶   体力   游客   旅行   笔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