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高铁来常熟买菜”,这是什么新玩法?

这个五一,“#乘高铁来常熟买菜#”这个梗突然就出现在了不少自媒体平台上。



其实坐着高铁来常熟买菜终是透着点玩笑,但以南门坛上的丰乐菜场为“原点”,串联周边的市井繁华、雅园幽巷,来一场关于常熟古城的深度品味游,小编倒是深表赞同。


走!跟着我们逛一逛吧。





游:古城记忆



· 南门坛上 ·


其实,丰乐菜场之所以有味道,独特的地利是关键,因为这个菜场就位于常熟最著名的南门坛上历史街区里,所以到了这座菜场,你也就等于一脚踏入了常熟最具人间烟火气的一处所在。



这里近百年来商贾云集,是传统商业的集聚之地,市井文化的繁华之地,水巷风情的怀古之地,被称为常熟最具烟火气的地方。集结了亲切的乡音、本地的味道,还有岁月留痕的老宅。




· 文庙 ·


逛完南门坛上,从历史街区里走出来,穿过红旗桥前行不过三五百米,就是文庙。


这座庄严恢弘的建筑伫立在古城区东南的学前街上。跨过一座石桥,朱红色棂星门上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八个金色大字,在秋天的蓝天下朗然照耀。常熟文庙始建于北宋,历代屡有修葺,大成门、言子祠、泮池等建筑留存至今,恰是此方土地文脉流传的象征。



常熟文庙,其特别之处在于共有三条轴线,惯常“东庙西学”的孔庙和学宫之外,还又多出了条轴线,就是中轴文庙东侧的言子祠。



言子大约生活于公元前506年至公元前443年,名偃,字子游,小孔子45岁,是孔门中的少年弟子。他在孔子周游列国后期入学孔门,虽然从师较晚,但孔门四科中,他在文学一科中位列第一。26岁即以弦歌载道、礼乐熏化于一方。37岁后,言子游历各地传道讲学,61岁回到故乡,促进了江南文化的形成。



作为常熟的地标之一,文庙见证了常熟文教自古至今的繁荣:从唐代至清,常熟共出了进士486人、举人1137人,光清代累计秀才5314人,当代则有院士26人,“文脉的延续都摆在这”。


· 翁氏故居 ·


告别文庙的红墙,沿着常熟文脉的印记前行,信步走在一条条充满历史感和江南韵味的小巷之间,很快就能来到另一处园林所在,位于翁家巷门2号的翁氏故居。



翁氏故居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明清风格的建筑,已有五百多年历史。两朝帝师翁同龢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在这里,成就了晚清常熟八大家的第一大家,成就了翁心存、翁同龢父子帝师、父子宰相,翁同龢、翁曾源叔侄状元,翁同书、翁同爵兄弟封疆等科举仕宦佳话。状元门第、帝师世家的独特风貌,粉墙黛瓦、古朴典雅的江南庭院格局,为古城增添了一处光彩夺目的人文胜迹。



翁氏故居最重要的文物当是主厅綵衣堂。翁氏故居的建筑装饰整体比较朴素简约,唯綵衣堂高敞堂皇,画栋雕梁。



如果是在春夏之交的花季来到这里,白墙灰瓦的院落里,那盛开的繁花,更是不容错过的盛景。



· 赵用贤宅 ·


走出翁氏故居,横穿过引线街,则是小编私心推荐的一处小众所在——赵用贤宅。



这座建筑位于常熟城区南赵弄10号,目前为“虞山派古琴艺术馆”,是常熟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建筑院落,宅内的脉望馆是明代江南著名的藏书室。



宅内梁枋斗拱具施彩画,且沥粉堆塑,整个色调看起来清新淡雅。赵用贤是明代隆庆五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与其子赵琦美设“脉望馆”藏书处。所藏元、明杂剧,保存了一些明代宫廷溢出本,极为珍贵,因此在中国藏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想感受常熟这座城市浓厚的书香韵味,那这里绝对值得一游。



· 赵园·曾园 ·


出脉望馆,举步向南不远处,你就能邂逅赵园·曾园。


曾园借山入园,赵园以水景取胜,两处园林仅一墙之隔,却因同为明代“小辋川”旧址而串联起了前世今生。四百多年的历史卷轴上,足以留下太多名人贤士的故事,等你挖掘。



赵园·曾园、燕园、之园、半亩园……据史料记载,仅明朝一代,吴地270多处园林中,常熟城里就有近50处。游园听古,琴川时韵,江南的写意,在这里得到最大的体现。而赵园·曾园无疑是常熟园林中的典型代表,更重要的是,如今这里只需网上预约就可免票进入,如果节假日得闲,强烈推荐来感受。





吃:古早味道



如果你是个吃货,那么南门坛上的总马桥大街,堪称天堂,熙熙攘攘的街道两侧,各色摊点,美味云集,大多数常熟人都有一本关于这里的“解馋笔记”。



端午临近,小编私心推荐一波南门坛上的无绳粽,精挑细选、肥瘦相宜的猪肉,配合上调料入味的糯米,在粽叶的裹挟下,经过高温的蒸煮,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如果恰巧遇到,值得试一试。



如果你是“糯星人”,那么去往文庙的途中,路过百年老店松盛糕团时,别忘了停下脚步尝一口,黄尚、血糯糕、方糕……现吃或是打包,都合适。又或是坐定了,点一碗绉纱馄饨+汤圆的经典组合,满满的老常熟味道。



来常熟,炒浇面怎么可以放过,周边的小街巷里随意走走,看着人多的炒浇面馆大可放心地进去点上一碗,鲜香、鲜美、鲜活,古城的古早味就在其中了。




住:宿进历史




既然来了常熟,那就别急着走,不必走得太远,就在南门坛上,同样能让你宿进历史之中。



常熟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有许多“藏”在特色老宅中的精品民宿、酒店。住在这里,可“听”形态各异的老街巷诉说历史;出门漫游,十分钟可达城中青山拥抱自然。


/ 虞见 · 唐宅 /

县南街43号



唐宅曾是清末漕运总督唐一葵的私家花园,建筑跨度从明清到民国,共400多年。2020年,这里被修缮并设计打磨为以古典园林为基础,结合常熟山水、人文的老城区旅游住宿新标杆!



唐宅保留了明代建筑中的雕梁画栋, “林”“影”“闲”三种客房共计20间,一式一物,各具特色,极为精致,既有符合唐宅气质的古香古色,又有散发着现代气息的轻松舒适。



院内锦鲤小池,上跨三曲石桥,四周假山绿植环绕,可谓一步一景。跨过三曲石桥,便是供客人饮茶休闲的歇山顶式水榭。这里以前是文人墨客饮酒和诗的地方。




唐宅后人是虞山画派的代表人物,在宅子漫步,能看到一些唐宅后人的花鸟画、山水画和书法作品。一些厅堂的拐角处,还陈列着唐宅原址中的老物件。



/ 公望马宅艺术酒店 /

南门坛上历史文化街区


公望马宅艺术酒店是一处隐于闹市的江南风格建筑,为清末民初的传统居民建筑群落,青瓦白墙,共有六进。



改造后,这里保留了原建筑的木顶结构,以“书、琴、画、印”四道贯穿风雅,整体以山水的浅色系为基调,配有9间以元代山水画命名的合院套房,山水古画、屏风雕刻、园林景窗,处处流露出虞山画派的深厚底蕴。



现代化的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视觉上却保留着古典韵味。家具选用黑胡桃系列,挂画以元代风格的古画入境,嵌入做工考究的屏风雕刻。



开放式的回廊,青瓦灰砖,保留苏式庭院的造景。一杯茶,几句闲聊,几段小曲,便可享受“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趣。



马宅还设置了文化展示空间,长期展出虞山当代书画家作品,免费供客人参观。马宅的餐饮也颇具江南特色。除了“公望厅”“山居厅”等不同规格、各具特色的包厢,还提供订制化菜单和苏州评弹表演服务。



常熟,

一座宝藏的城市,

可游、可购、可食、可宿,

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都能在这里找到和你契合的那个点,

相信我,这辈子,

总要抽个空来次常熟的!

来源:常熟发布

编辑:肖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常熟   文庙   江南   菜场   南门   故居   明代   园林   建筑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