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妙可,丰胸门、陪酒门、炫富门,为啥人们总跟这个小女孩过不去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林妙可的出场让人眼前一亮。

她清亮的歌声、俏皮的模样瞬间成为全场的焦点。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盛大的时刻之后,她也会陷入骂名的泥淖,被诟病、被质疑、被诽谤……

林妙可,出身于一个文艺世家,外祖父林锴生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书画大家,对红学更是研究有素;

伯父林阳则是国内知名的旅行家兼漫画艺术家。

在这样皓皓书香氛围的熏陶下,林妙可自小就对文艺表演有着特别的兴趣。

父亲林晖是北京《法制晚报》的摄影记者,母亲刘喆平则在北师大担任教授,两人平日里也十分支持女儿的爱好,送她学习声乐、舞蹈等艺术课程。

正是在这种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林妙可的天赋得以渐次绽放。

仿佛就是被上天眷顾的娃娃,她自小就机灵过人,待人接物也格外乖巧懂事,在很小的时候就展露出了扮演表演的天赋。

当年林妙可年仅两岁,父母哄着她去参加一场儿童秀。

本以为她会像其他孩子一样害羞或无动于衷,却没想到她自觉地跟着大人们走上了T台,活力四射、神情专注,惹得现场一片欢呼。

演绎得有模有样,现场的主办方也被她可爱的形象所吸引,特意赠送了一套新装作为小小的鼓励。

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却将林妙可与表演结下了不解之缘。

仿佛开了小小的头,接下来她对表演事物的热情,便如燎原般在她内心蔓延开来。

后来父母发现孩子对艺术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便予以了大力支持,五岁那年,她有了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表演机会——接拍了一条儿童广告。

虽然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但林妙可个人的努力同样令人钦佩。

比如在《红楼梦》剧组海选小林黛玉的时候,她不仅翻阅了许多文献资料、请教长辈对人物的理解。

更是背诵了《葬花吟》等经典诗词以全面展现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和对这个角色的领悟,最终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扮演"小林黛玉"的机会。

可以说,自小就把艺术事业作为毕生追求的林妙可,靠着个人的勤奋和努力,已在襁褓之中就奠定了今后的成就。

回溯林妙可成名的整个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她很早就是个让人瞩目的小明星了。

但真正让她在瞬间爆红的,还是因为张艺谋。

当时,张艺谋准备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安排一个小女孩高唱《歌唱祖国》,全国各地为此陆续寄来了数千份小朋友的录像带。

在反复观摩之后,张艺谋最终锁定了两位小姑娘:一个是当时9岁的林妙可,一个则是7岁的杨沛宜。

就声音条件而言,张艺谋更偏爱杨沛宜一些。

这个小朋友嗓音甜美动听、音准极佳、实力颇强,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天籁之音"。

但遗憾的是,当时她正处于换牙的时期,整体形象上略显逊色。

反观林妙可,虽然嗓音平平,却长得活泼可爱、气质俏生生,而北京奥运会作为全球盛事,形象素质的考量自然极为重要。

面对这种两难困境,张艺谋当机立断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他找来了多家转播公司的负责人进行商议,在征求了他们的同意后,最终决定在开幕式上由林妙可领唱,但是采用了杨沛宜的声音。

对此,张艺谋的原话是:"这并非一个唱歌的节目,而是一种情景展现,我们所追求的是最佳的视听效果。"

就这样,林妙可有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舞台:2008年8月8日,她穿着一袭红裙,在鸟巢中心的大型显示屏前领唱了这首气势磅礴的歌曲。

她天真的形象、纯真的眼神、稚嫩的歌喉和祖国母亲般温馨的造型,与那恢宏大气的奥运场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组成了一幅极其震撼的视觉盛景。

这个画面,至今难以忘怀。

彼时的观众无疑是被深深打动了,林妙可一时成为了全中国的宠儿。

但就在这份璀璨的荣光之后,她却也步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风暴"之中。

就在开幕式结束几天后,一位名叫陈其钢的人在采访时,毫无预兆地说漏了林妙可的一个"天大"秘密——她是在假唱!

"其实这天籁之音来自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的杨沛宜小朋友......"陈其钢一语成谶,立马掀起了舆论的狂风骤雨,无数的质疑和谩骂随即如雪片般向林妙可袭来。

许多人都在痛斥她"窃取"了杨沛宜的荣耀。

甚至还有人恶毒地猜测她是走了后门、顶替了原定的杨沛宜。

一时间,各种质疑和谩骂如影随形、挥之不去,这个曾被万众追捧的童星一下成了众矢之的。

面对如此猛烈的舆论攻击,林妙可自然无能为力。

一个年仅9岁的孩子,对于所谓"假唱"又有什么概念呢?

更何况,张艺谋的做法也是出于最佳视听效果的考量。

然而外界的质疑并没有因此而止步,相反它如滚雪球般越变越大,最终使得林妙可差点连"东城区十佳少先队员"的头衔都被剥夺了。

作为一个孩子,林妙可对此的反应自然是一脸的困惑和无辜:"为什么我为国家做贡献了,他们还要骂我呢?"

在她天真的眼里,参加奥运开幕式只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从未想过会因此而受到如此厉害的非议。

直到几个月后,张艺谋终于站出来为林妙可解围并澄清了事情的经过。

他坦言当初的确存在声音与形象的矛盾,但自己的做法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并获得多家转播公司同意的。

对于那些质疑者,他则斩钉截铁地表示自己并不认同"假唱"一说,只是在追求最佳的视听效果而已。"

在我看来,参与其中的两个孩子都是国家的宝贝和小英雄,都值得被赞扬。"

张艺谋的这番解释,终于让舆论的风暴暂时平息。

林妙可也在随后的日子里,迎来了人生中一个又一个机遇,各种广告代言、综艺活动等纷纷上门。

曾几何时她一度被视为"全民偶像"。

但就在这个时刻,她和家人却也错失了一个重大的发展契机。

林妙可事业的发展,她的母亲刘喆平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方面,正是刘喆平在女儿小时候发现了她的艺术天赋,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培养;

但另一方面,刘喆平也因为对娱乐圈环境的不了解和防范,最终阻碍了女儿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开幕式过后,各种工作邀约不断,据传其中最高的一个广告代言邀约,直接开出了高达500万的天价片酬。

可见当时林妙可的身价到底有多么高昂。

任何一家专业的经纪公司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果断把林妙可签下,并为她制定全方位的职业发展规划。

但刘喆平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辞去了自己的工作,亲自陪伴在女儿身边,为其打点生活起居。

刘喆平的这一做法,看似是出于一份母爱,但实际上却埋下了祸根。

刘喆平作为外行,她虽然聘请了两位"经纪人",但显然远远不够专业。

就连最基本的公关危机处理都做不好,面对外界的质疑和攻击,她往往采取逃避和删帖的方式,极为被动。

更糟糕的是,刘喆平从未为林妙可制定过合理的职业规划,反而自作聪明,为女儿挑选了一些十分不当的剧本。

比如在林妙可年仅14岁的时候,就让她出演了一部与37岁男演员有亲密戏份的剧集《仙女湖》。

当时这件事在外界就引发了不小的争议,网友们普遍认为这对林妙可的年龄而言,戏份实在是太过暴露和不当了。

除此之外,林妙可在成长的道路上也遭遇了更多的非议和口诽。

比如有人质疑她是去隆过胸,因为相比一般14岁女孩来说,她的身材发育过于丰满了;

还有人直指她和娱乐圈某些女星一样,未来可能会用身体做交易;

更有甚者,将她与陪酒女相提并论,种种污言秽语铺天盖地。

面对这些风风雨雨,林妙可的表现却一直游刃有余,甚至可以说是沉着冷静。

她不但从未在公开场合对那些谩骂做出任何回应,本人也继续在事业道路上孜孜不倦地前行,专心为自己的音乐和表演事业而打拼。

公众对林妙可的印象,似乎也因此发生了一些微妙的转变。

相比以前单纯可爱的形象,现在的她透出一股成熟、果敢、自信的气质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曾经被宠爱的女孩,仿佛硬是凭着个人的勇气和韧劲,熬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光,终于步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

就拿她近年的生活作风来说吧,不难发现林妙可正在渐渐摆脱从前青涩懵懂的模样。

她经常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生活,从中不难看出一种独立自信、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比如她晒出了自己在尝试"空中瑜伽"的照片,身材窈窕曼妙、容颜出尘脱俗,判若两人。

这样的生活方式,与她过去被母亲呵护备至、缺乏独立性的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些年来林妙可不仅在外表上发生了巨大转变,在内在品质上同样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她经历的种种际遇和非议,对一个年轻人而言或许有些残酷,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磨难也正是她由少女蜕变为成熟独立女性的经历。

从懵懵懂懂到亭亭玉立,林妙可走过的路固然不算平坦,但她所付出的努力和承受的压力,我们是否也给予过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一个孩子在经历如此多的质疑和非议时,身边的长辈们又是否给予了应有的引导和保护?

回想林妙可的成名之路,我们不难发现她的母亲刘喆平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双刃剑的角色。

正是刘喆平发现了女儿的艺术天赋,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培养;

但另一方面,她作为外行对待女儿事业的一些做法,则又让林妙可在事业上陷入了停滞甚至颇受委屈。

一位业内人士就曾这样评价过刘喆平:"把孩子当成了摇钱树。"

的确,从刘喆平为林妙可选择了一些超龄剧本,到让她去代言一些奇葩的产品广告,再到对她的穿着打扮指手画脚。

种种迹象都在说明,刘喆平或许并没能真正尊重女儿的意愿,而是将她视作一种"经济资源"在使用。

人们对待孩子的态度,是否就该如此"功利主义"?

把孩子培养成自己心目中的"模样",而不是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发展,是否也会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才华?

回顾林妙可的成长之路,我们不禁要问,如果她一开始就有一个职业且专业的团队做规划,是否能避免那些荆棘?

我们无从得知林妙可事业的未来将走向何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个经历了太多世俗质疑和非议的女孩,正在用自己的努力实力,慢慢走向成熟。

就像是一只茧中的蚕蛾,她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蜕变之痛,终于摆脱了从前的束缚,振翅飞翔向更广阔的天空。

结语

林妙可的成长历程折射出当下社会存在的一些人文困境,例如舆论的简单化审丑文化、浮躁功利主义等等,这或许正是我们需要反思和改正的地方。

而对于林妙可个人,她的故事也昭示了一个道理:每个人的成长皆不尽如人意,但只要持之以恒、用勇气和智慧面对人生中的种种际遇,就终将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她现在所取得的成绩和转变,正是对这一道理最好的诠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非议   开幕式   舆论   天赋   小女孩   母亲   女儿   形象   事业   孩子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