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生娃了?上海产科医生称:从一晚上8个剖腹产到现在1个没有!

没人生娃了?产科成了整个医院最清闲的科室。

这是上海一位资深产科医生的感叹,从业几十年,她从没见过现如今这种情况。

曾经产科是一床难求,一晚上就有八九个剖腹产的,可现在产科连孕妇都很难见到。

产科如此反差巨大,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新浪财经 澎湃新闻】,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人口下滑

2023年,我国全年仅有902万新生儿诞生。这一数据令人咋舌,因为它仅是2016年出生人口数量的一半还不到。生育率的持续低迷,让整个社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婴儿潮的退去,势必会给孕婴童相关产业带来沉重冲击。

作为直接的受影响者,母婴店、孕妇用品店、月子中心等孕婴童实体店面将面临生存危机。

线上平台的母婴类目销售也必将遭受重创。用品供应、生产和加工环节同样将陷入内需疲软的困扰。

教育行业也将遭受连锁反应的影响。幼儿园、早教等婴幼儿阶段教育机构,甚至会因此倒闭。

而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则是滞后数年后才会感受到这一冲击。虽然高等教育有国际生源作为补充,但国内生源的减少无疑也将带来负面影响。

除了教育机构外,生育率的持续低迷也将给产科医院带来巨大冲击。

产科局面严峻

产科医院作为最直接的受影响单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很多曾经人满为患的产房如今常常空空如也,整个医院里就连一名待产孕妇也很难见到。

随着生育人口的锐减,产科医院的开支收入比将面临巨大失衡。

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分娩费、产前检查费和新生儿护理费等,这些收入在生源枯竭的情况下必将遭受重创。

而产科医护人员的工资、医疗设备的折旧维护、药品和耗材的采购等开支却并不会同步大幅下降,反而还有可能因为通胀等原因而上涨。

这种收支失衡将迫使医院不得不裁员降薪、缩减运营规模。

产科规模的萎缩不仅影响医院的经济收益,也将对医疗人才培养带来负面影响。

规模缩小意味着实习和培训的临床岗位将大幅减少,医学院校产科专业的学生将面临实践机会匮乏的困境,导致人才培养无法为产科医疗事业输送足够的新鲜血液。

如果生育率持续低迷,产科医院将被迫关闭产房并裁撤部门,并最终可能面临彻底歇业的命运。

届时产科医疗资源将遭到极大破坏,分娩质量安全也将无法得到保障,甚至可能出现"一孕伤妇"的悲惨后果。

颠覆性变化

上海一资深产科医生称,从前一晚上能接生8个剖腹产,当时的产科可谓是忙碌到连轴转的地步。

然而如今,曾经那般热火朝天的产房已经变成了无人区。偌大的分娩大厅内,只余下几名孤零零的值班人员。

连除夕之夜,这里都难有一个新生命诞生的喜讯。这对老产科医生们无疑是沉重的打击,让他们不得不面对产科学科式微的残酷现实。

医院统计显示,去年一整年产科的分娩量竟然只相当于以前短短一个月的水平,形成了鲜明对比。

面对着如此严峻的业务下滑,产科不得不压缩编制、裁减开支,甚至有可能被迫关停。

一旦关停,意味着这家老字号医院的百年产科将成为历史,医护人员也将随之流离失所。

更重要的是,关停将给整个上海地区造成产科资源匮乏、分娩质量下降的负面影响。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上海这家医院的遭遇并非个例。2023年,不止一家上海地区的医院已经主动停止了产科分娩业务。

按照目前的生育率水平,很快就可能出现一批产科医院被迫关停、倒闭的情况。

业内人士对产科学科的前景也是忧心忡忡。产科一旦面临人才失养、设备闲置、质量下滑的困境,将直接影响产前检查、孕期保健和分娩安全。

最终儿科、幼教等与婴幼儿密切相关的学科和行业也会受到牵连。

如此一来,将危及整个教育体系的根基。可以说,产科学科的兴衰不仅关乎母婴健康,更事关国家的未来发展。

专家们呼吁社会各界重视产科保卫战,制定政策为孕产妇提供优惠和便利,鼓励生育率回升,给学科注入新的活力。

唯有如此,产科才能从阴霾中重现生机,继续肩负起孕育新生命、维护母婴健康的重任。

为什么生育率下降如此之快

生育率下降如此迅速,主因在于当代年轻人在经济压力下生育意愿的巨大降低。

高昂的房价、教育费用让许多年轻人举步维艰,纵使双薪也承担不起养育子女的重负,因此他们宁可过"重里子、没孩子"的简单生活,也不愿意勉强生育后让生活质量直线下滑。

房地产问题是他们面临的第一大阻力。以上海为例,这个国际大都市的房价简直是天价,就连偏远郊区一套八九十平米的小户型,价格也高达500万元以上。

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这完全是天文数字。纵使他们年复一年的攒钱,再加上双方父母的全力支持,勉强也只能拿下首付。

之后二三十年的房贷都得靠自己一点点还,这无疑将成为沉重的经济包袱。

上海名校林立,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不得不拼尽全力。

从孩子入读学前班开始,就要给他报各种利于升学的兴趣班和补习班,这一笔开销就已经不菲了。

到了小学、初中、高中,更是要精挑细选优质学校,而这往往需要支付高昂的捐资助学费。

最后即便孩子能进入名牌大学,四年学费加生活费也是一大笔钱。

光是房贷和教育两大支出就已经够年轻人喝一壶的了,更别提衣食住行等其他生活开销了。

生娃后,从尿不湿、奶粉到保健,从孩子的营养到医疗,无一不是一笔笔大开销。

按照如今的通货膨胀水平,养育一个孩子至少需要百万存款。这对于一般家庭的收入水平来说,根本就是奢侈品。

在如此沉重的生活负担面前,很多年轻人选择望而却步。

他们认为,与其生下孩子后拮据度日,倒不如过轻松简单的"重里子、没孩子"生活。

毕竟他们正处在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万一生育,必将大大影响工作效率和职场发展。

国家出手

近年来,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和不断下降的生育率,国家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力度出台利好政策,努力为广大育龄家庭营造良好的生育环境。

从经济层面来看,各地政府纷纷推出了生育补贴、幼儿补贴等各类补贴措施,旨在分担家庭的部分生育成本负担。尽管补贴标准普遍较低,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

除了现金补贴,很多地方还推出了房租补贴、购房贷款优惠等政策,帮助二孩家庭缓解住房压力。

重庆市就允许二孩家庭可享受更高的房贷额度,首付比例也更低一些。上海等一线城市则为符合条件的二孩家庭提供住房租赁补贴。

有的地区更是开创性地允许在现有住房内加盖"内宅",以缓解多子女家庭的居住空间不足问题。

在教育方面,针对择校难的普遍困扰,各大城市都调整政策预留更多学位资源给二胎家庭。

北京明确,在同等条件下,二胎家庭可优先入读高质量学校。上海也做出类似安排,并承诺新建小区将按标准同步配套建设幼儿园,缓解入园难题。

为给职业女性更多生育缓冲期,多地还延长了产假和陪产假时长。

上海生育后可享受1年产假,同时增加男方15天陪产假。

重庆更超前一步,规定生育后女职工可享受2年产假。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新手父母更好地平衡家庭与工作。

结论

生育率下降的确不能单单归咎于经济因素,除此之外,社会观念的转变和整体环境的变迁都是重要原因,并对生育率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代社会节奏快、竞争激烈,生活压力较大,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种生活环境下,家长往往难以承担生育和抚养孩子的巨大经济和精神压力,从而望而却步。

同时,从事职业工作的女性也难以在工作和生育之间寻求平衡,不得不推迟或放弃生育。

可以说,现代生活环境和社会压力,无疑加剧了生育的难度,使生育意愿和生育能力遭受双重挤压。

要扭转这一状况,关键在于改善生活环境,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为人们创造宽松的生育条件。

但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形成合力,才能真正破解这个社会发展的顽疾。

参考文献

澎湃新闻 生育面面观 产科医生的愁与盼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7349396983935780&wfr=spider&for=pc

新浪财经 全国多地产科迎关停潮医生转岗做行政 有医院分娩量降至高峰期的1/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7416243282633026&wfr=spider&for=pc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产科   上海   生育率   产假   学科   晚上   压力   医生   孩子   家庭   医院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