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汾阳酒都

慕名来到汾阳、也就是想看看这酒都文化和诗酒的学问。唐代的杜牧的那首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诗,含有浓浓的酒文化。诗之所以成为唐代的压卷之作,并不是他的韵角合乎平仄,而是他的酒香留下历史的香味。出太原城,沿青银高速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汾阳,车还没有下高速就看到四个酒都的标志,也就是四个大的酒瓶矗立在酒城。竹叶青、汾酒、老白汾、以及汾阳王、也许独到的标志就是杏花村。走近汾阳的一瞬间,也就是下高速口就看见一座古城。古城在山西有好多,大同古城,忻州古城,平遥古城以及太原古县城,然而这儿却是冠一中国汾酒城。五个字苍健有力,也许就渗透着浓浓的的酒文化,一条杜牧路,把你一下子引到唐代,公元八百零三年,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诞生,因晚年居住在长安樊川城南,故人称他杜樊川。一生诗文诸多,著有《樊川文集》,莫想到他的那首清明,一千多年前就成了汾酒的代言人,享誉唐代文坛。他那一问一答可真是奇妙,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走近酒都,空气中弥漫着酒都的醇香。高粱的味道,酒糟的麯香。不懂的酒文化到这也会懂了,不善饮酒,到这闻闻也会醉了。何况那儿的酒文化不用渲染,到处是浓烈的诗酒韵味。也许酒文化的含量太高,含义太深,太微妙,一般人读不懂,难怪进入杏花村的文化景区,门票是必须的,但导游费是必不可少的,即使你年过六十可以享受免票的待遇,但三十九元的讲解员小费必须有,否则你会被拒之酒都门外。不知道那些小女孩有多么高深的学问,能否把诗词的平仄讲的那么透彻,根深蒂固。不敢这样问,也许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只能在那酒文化的长廊看看那些诗文。

这些石线的雕刻艺术是酒都绝美的风景,古风犹存,线条疏密勾勒的文情是那么细腻。唐人杜牧的清明,毛泽东的手书,也许诗的豪放,笔力的雄浑与酒文化融为一体。我在那儿站了很久很久,怀里抱着一岁多的小孙女,我是想让她也感受到那石上的清凉,字里行间的温馨。这儿真可谓是酒乡呀,酒香不怕巷子深。儿子开着车在那南北的巷子里匀速的行走着,是想让我慢慢感受着酒都的酒色财气。这儿真的可谓是酒都文采荟萃,那个文峰塔被誉为文笔,是中国古塔最有名气的古塔。文峰塔,俗称建昌塔,明代末年开始建塔,直到清代初年才完工,十三层楼阁式,八十四米九三,位居全国古塔前列。也难怪塔前竖那一块鹅卵石,被誉为天下第一塔,真不虚此行矣。

汾阳有许多条街以及路,也不知南北为路,东西为街,只看见一个标志杜牧路,我想着应该是唐代的诗人小李杜曾来过汾阳街头。杜牧路位于汾阳酒都大道的交汇处,整个汾阳名为酒都一点不夸张。中国汾酒城中国酒魂在这儿,大气巍峨的汾酒城竟然是围城而建的一大片唐风古宋时的建筑物。据说相当于十个故宫那么大,没来过汾阳酒都的人不会相信这儿竟然是十万吨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不去藏酒馆,满大街酒香扑鼻,正像红楼梦里的描写,泉香酒烈、醉扶归。登城楼俯瞰,汾阳酒都,此目何极。这儿的街也许都蕴含着诗情,酒都大道东西贯通,南北的小巷分别誉为杜牧路、傅山路,牧童路,这儿不用遥指。一条子夏路也许洋溢着古代的文明,子夏路向北既子夏山,相传孔子的高徒、魏文侯的老师子夏晚年退隐于此。路以子夏命之,山以之夏名之,宋汾州通判赵瞻曾诗以誉之。诗云:

山因贤师成令名、人心仰止悬青冥,

文侯北面款山扃、石室至今犹南倾。

这就是我向往的酒都文化,酒都文明,平时并不十分奢酒,而在这却想满饮一杯,尝尝那杜牧街,子夏路的醇厚。风中的味道弥漫在酒都上空,这儿自唐宋以来,也就因杏花村而名闻遐迩,难怪杜牧会那样借问。

西河郡就是现在的汾阳,卜子曾在这儿设立学堂,只是可惜物换星移,那些案几、小兀已不复存在了,一条杜牧街也许没有留下什么,到处是酒业的兴隆。我在寻觅杜牧的《边上闻笳》的诗情,那怕它被默写在那个回廊的墙壁上不用镌刻。那墨迹也会映衬着来自唐宋以来的文情。诗是诗人的行踪,他那样执着汾河的水村山郭。他是那样在问:

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

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

这是其一。他的第二首写的是那儿的地域。

海路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

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

这第二首有点悲凉之雾,我还想看看第三首。

胡雏吹笛上高台,寒雁惊飞去不回。

尽日春风吹不散,只应吩咐客愁来。

三首绝句,描述了边塞的愁苦,也许诗人的情怀不仅仅是子夏的一山一水。杜牧的江南春儿时就熟读过,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的绝句脍炙人口,童年爱其豪爽的气质,折戟沉沙,语句惊人。今日来杜牧路就是想看看这儿那诗的古韵温馨,这儿的古建筑宛若唐宋,然酒味太浓烈。来杏花村汾酒的展厅,只看见那个古井亭,辘轳空大,古井栏杆的上空是蓝天白云,井边花草掩映。大厅里的牧童骑在牛背上,手里拿着笛子,满是诗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可这样的圣境却被拒之门外,不是因为年龄,而是为了解说员的委婉,娓娓动听,酒的文化似乎就是那样传播的,不然平民百姓不会懂得汾阳酒都的清明。一张三十九元的入场券,让我却步,由衷的感叹此行。 望着那位牧童,心里怏怏不已,想着怎样给牧童述说,杏花村也只有这一眼古井的清明。也许这儿辜负了中国酒魂、清香天下第一的盛名,留下的是子母的权衡。

汾阳酒都那么大,之夏山那么高,石宇千载,卜之夏在那儿设立讲坛。子夏是孔子的高徒,是论语的主编者之一,东汉名臣徐防曾言:臣闻六经、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之夏。因而来这儿赏酒问鼎子夏,走在这条路上不由得会让人深思。历史上的卜子不容忽视。我想起在我的家乡有个书院村,那儿曾也是卜之夏讲学的地方,被称之为芮邑八景之一的【卜之讲坛】。只可惜那天没有很好的走一走那子夏路,也去往子夏山上,看看那远古的时代春风。那儿留有清代诗人王毓秀的七律【卜山叠翠】,诗曰:

层峦一片绿云浓,子夏祠堂在北墉。

东接晓光凝翡翠,西街晚照长芙蓉。

漫看虢虢苍溪水,乍见竦竦碧献松。

我欲采芝旬日住,恨无角里可相从。

子夏山有隐去泉眼,没不恒流,因以名山。卜子退老西河,既此山,石门宕雪既此一景。子夏寓居西河三十余年,创立西河学派,成为三晋的儒学宗师。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也曾途径子夏山,水经注:水出谒泉山之上顶,俗云:雨衍时,是谒是祷,是山得其名,非所详也。如今的子夏山,历经千秋,依然层岩叠嶂,巍峨高峻,如黛如画,颇有意藴。石室门上镌刻着八个字,【勤能补拙、以俭助贫】,横额【中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子夏山尽显一山一水一圣人的汾阳人杰地灵,古老的山脉象征汾阳文化内涵的地表,天气清朗的日子,站在汾阳的阁楼上,极目远眺,子夏山蔚然屹立,山如石雁,颇有韵味。这也许就是汾阳古老的文明,酒都也许是文人荟萃的地方,杜牧路、子夏路、牧童路,醉仙路皆因以寄托游子的深情。子夏山明清时代属于汾阳管辖,民国时期以山之阳为汾阳,山之阴归文水县,远看山石形成似一只大雁,因而又有石雁山之说。他为什么要在西河设馆,因为他的哲学观认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的论述。在汾阳酒都,我没有看到酒朋诗侣,却看到先贤卜之的千年遗风。子夏山、汾河水,古城、文峰、铁雁,暮鼓晨钟里,府学河汾铭义,这是汾阳百年老校的校歌,只言片语,道出了子夏在人们心里贤哲之名。

汾阳酒都久负盛名,可我却这样来去匆匆,也许不知道杜牧路上是什么情景。只是看到一篇文字描述杏花村的特色小镇,题目是《小荷已露尖尖角》。是那样的描写:秋末的薄雾早已笼上了酒都,整个杏花村仙境十足。杜牧路的法国梧桐洒了一地金黄,这是记者在杏花村特色小镇采访的文稿,也许她完全被杏花村特色小镇的美景所迷,美酒所醉。她把小镇描述的出神入化,一座古镇、十里酒城,百里杏花、千年文明,万里飘香。她婉转的写自己的心情,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那是冬天,向炉取暖,温一壶美酒,观清风霁月,看雪满杏。便是诗仙李白,面对集美丽宜居特色为一体的小镇,也会捻须微笑。看到这儿我已情不自禁,这是杜牧路吗,倘若诗人宛在,也会抚怀吟啸他的清明时节。

为文到此,似一壶老酒满饮,胸中对酒都文化的内涵,也有了深情的钦佩。公元一一九三年前,杜牧从太原返回长安,途径汾阳酒都,在那儿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最后两句感人肺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两句古诗为汾酒做了近一千二百年的免费广告。汾酒集团为了感恩杜牧的诗情,特意把酒都大道靠近厂区的一段路命名为杜牧路。也就在那一年,汾酒集团听说诗人杜牧安葬在西安市长安区司马村的先茔,而今荒草萋萋。汾酒集团以公益为出发点,对杜牧的坟茔做了修葺、保护,以弘扬杜牧文化的内涵。他们本着《仰不愧于杜牧之灵、俯不怍于感恩之心》,这样也许是对斯人的极高的敬佩。汾酒集团的真诚内在,就是请给我一点信任。

谈到信任我依然觉得这儿似乎有点闭塞,物换星移斗转,汾酒已经走向世界前列。诺大的展览馆应该向世人敞开,不管是学者或者商人都会有人的自尊心。被拒之杏花村博物馆门外,心里虽有点不舒服,但我还是觉得不虚此行。我终于看到中国汾酒城的辉煌,感受到杏花村古井栏杆的温馨,感受到汾阳酒都的文化气息。也终于明白汾阳酒都大道为啥不是正南正北的方向,子夏山的横亘由东北向西南延伸造就汾阳的人文历史。

下午五点离开杏花村高速口,虽然只在那儿驻足了两多小时,更没有目睹汾阳酒都的九街十八巷。然而那酒都大道的巷子里,酒香弥漫,正应了那句名言,酒香不怕巷子深。也许我会又一次来这儿观赏,我会特意去探望那些小巷子。杜牧、傅山、牧童、醉仙,太白、也许那儿的巷子里尽飘着酒香。

写完此篇文字,已是凌晨三点,昨天的情景记忆在心,历历在目。虽然时间很短暂,但我却又一次品偿到红楼梦里的诗酒茶香,那是曹雪芹笔下的【杏帘在望】。那是林黛玉的又一趣闻,林黛玉随口一吟一首五律浑然一体。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本想以酒都为题,然而却写成了诗情,似乎有点离题。但我还是由衷的觉得欣慰,因为我在这儿看到了杜牧,没有细雨的清明,只有蓝天白云的汾阳城。

悠然随笔 汾阳至太原的青银高速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3

标签:汾阳   杏花村   牧童   太原   诗情   唐代   清明   诗人   酒文化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