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教育 - 从小教育孔融让梨般的温良恭俭让,还是争取个人利益?


百度百科-孔融让梨-白话译文:

李贤注解的《后汉书·孔融传》中的《融家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让的前提是东西是自己的,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才叫让。

孔融没有让只是取,那为啥流传下来的故事不叫孔融取梨,而叫孔融让梨呢?难道古人不知道让和取的区别吗?

孔融取梨是说事,孔融让梨是讲理。

中国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寓言都是在讲道理的。道者,宇宙万物运行规律是为道;理者,人类社会运行规则是为理。

在中国,说一个人不讲理,等同于在骂他没家教,连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

子女教育中的言传身教,传教的是什么?传教的就是理,社会运行的规则,为人处世的规则,自我成长的规则。

孔融让梨的重点不在让字,重点在于孔融很小就懂得按需获取这样的道理,为大人所称道,所以古人留下孔融让梨的故事,把按需获取这个道理流传给后人。

如果小孩甚至大人不懂按需获取的道理会怎样呢?就会争,就会抢,就会斗,家庭内部整天争抢打斗,这是一个家庭应该有的状态吗?显然不是。

家和万事兴,如何才能家合?显然要按道理处世才能家合,这才是孔融让梨的真义所在。

题主说的争取个人利益如何理解呢?

争是时刻存在的,武力对抗是斗争,体育比赛是竞争。

未成年人最大的争是学习,学习是在规则下的竞争,不存在争取,主要是努力。

题主的争取,应该是指没有规则或规则不明的情况下,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

比如,幼儿园两个小孩抢夺一个玩具。

按道理应该是先到先得。问题1:很难搞清楚谁先拿到的,问题2:幼儿不懂道理。这也是幼儿园的价值体现:提供这样的场所和机会,幼儿发生矛盾,在矛盾的处理过程中讲明白道理并解决矛盾,更重要的是传授解决矛盾的方法和思路。正确的解决方法应该是:由老师把先到先得的道理说一遍,如果能分出来谁先拿到的,按道理办就行;如果分不出来谁先拿到的,石头剪刀布,胜者拿,没有规矩创造规矩,不是非得搞清楚到底谁先拿的。

比如,小区里,A小孩在玩玩具,B小孩上去抢。

这个是非对错很明显,但经常发生。如果你是A的父母怎么教?如果你是B的父母怎么教?

A的父母:平时可以教给孩子碰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重在事前教导。如果对方比较高大,明显抢不过,这时要大喊:有人抢玩具了,吸引周边的大人过来制止被抢。如果感觉能赢,则自己维护自己的玩具,如果抢输了,再找大人要回自己的玩具;如果抢赢了,本来就应该这样子。审时度势,好汉不吃眼前亏,努力奋斗,这些道理从娃娃起就已经在发挥作用了。

B的父母:发生这种情况,已经是自己的失职了,需要即刻挽救。首先要制止自己的孩子,抢人东西是不对的,需要给对方道歉,取得别人的谅解。回家后关起门要好好把利害分析给他听:成年人抢劫是重罪,会被关到监狱里惩罚,不能有抢人东西的想法,更不能有抢人东西的行为。小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要跟别人借或者拿自己的玩具跟别人换,别人同意才可以,要通过合适的方法去争取。别人不同意就不能玩那个玩具,不是想玩就一定能玩的。

总的来讲,孔融让梨是对内,争取利益是对外,两者不冲突,不是非此即彼的排斥关系。

对内修身懂得世间道理,对外奋斗争得生存空间。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原文链接:http://toutiao.njbyrj.com

查看原文:「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后汉书   温良恭俭让   个人利益   子女教育   大人   道理   矛盾   小孩   父母   规则   玩具   东西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