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参观渣滓洞,读《红岩》


在重庆的时候 ,我 去参观了位于歌乐山的 渣滓洞和白公馆

提起渣滓洞和白公馆 我们国人可能无人不晓,从小时候 的课文里,还有抗战电影里,小萝卜头、江姐等人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这两个地方 相距不远 ,被人们称作歌乐山 “两口活棺材”。


真正去了以后,还是被当年囚禁在里面的革命先烈经历 的抗争 和 困难 所震动,他们所做的斗争、所遭遇的折磨以及最后大多数死于解放前的扫射 和 纵火行凶,令人看后心头压抑。

香山别墅即白公馆

这里有好几个小萝卜头的雕像。小萝卜头刚出生几个月就随父母入狱,长期营养不良不见天日,却是当时重要的秘密通信员,8岁随父母英勇就义。

小萝卜头坐像

1946年9月6日晚上11点多钟,刚抵达歌乐山松林坡戴公祠的杨虎城将军及儿子、女儿和宋绮云夫妇及儿子小萝卜头,在这里先后遭到特务们的利刀屠杀。

小萝卜头站像

参观的 过程 是 沉痛 的 ,最后 在歌乐山纪念馆我看到了《红岩》,回家我就拜读了这本书。


《红岩》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两位 曾于1948年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就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等处。其中,杨益言于1949年4月被亲友多方营救出狱。罗广斌关押在白公馆,在1949年11月27日最后关头策反了看守杨钦典,率 18人一同逃出。渣滓洞当天经过扫射、补枪和焚烧,仅15人从破墙中逃出。


1949年 11月27日,距离重庆解放仅剩3天,国民党仓皇失措 ,看押 的 特务 急着 出逃而拼命屠杀囚犯,渣滓洞 化作 一片火海 ,有记载 总共285人遇难,仅有白公馆19人和渣滓洞15人得以脱险。

罗广斌

罗广斌脱身后 与 杨益言 等 逐步 还原 渣滓洞 和 白公馆 的 经历 ,还引导大家回到白公馆旧址,挖出了他们藏在地下 的 自己 做的五星红旗,因为没见过五星红旗的样子,凭着 在报纸上读到五星红旗的描述,他们用红色被面和黄色草纸做的一面特殊的 五星红旗。

我们也有一面五星红旗

罗广斌和杨益言写的《红岩》,高度还原了渣滓洞革命斗争的情形,看这本书再想到当日参观渣滓洞的情形,又联想起小时候看电影江姐被竹签穿手、小萝卜头一家三口英勇就义等镜头,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仿佛就在眼前。


书中的江姐、双枪老太婆等人物形象都是有实际人物原型的。


在云南师大 里 的 西南联大 纪念碑上,烈士英名录第三行左起第二位为刘国鋕烈士,是西南联大经济学系学生。他 出身 名门 富裕 家庭 ,被捕 后 曾是 特务 的重点 策反 对象 ,希望 这样一个 富家 子弟 的 大学生 能够 背叛 求荣 ,然而即使 他的 哥哥 散尽家财 求他 退党以 得到 释放 ,他也 坚决拒绝 ,最后 慷慨就义 。刘国鋕就是 《红岩 》里 刘思扬 的原型 。

第三行左起第二位为刘国鋕烈士

还有书中的华子良,原型叫韩子栋,他是一位优秀的地下党员,被捕后积极设法逃脱,通过装疯卖傻,受尽苦难,但也逐步让敌人放松警惕。他本想带着狱友一同越狱,发现不可能实现,于是与狱友达成共识各自想法自救。在一次随特务下山买菜的机会中,他趁着特务打牌抽身离去,成功逃出魔窟。韩子栋是当时唯一的越狱成功之人。

《红岩》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几十年来影响几代人。遗憾的是,罗广斌和杨益言在“文革”爆发后受到残酷迫害,其中作者之一罗广斌于1967年2月含冤去世。“文革”结束后小说重新出版发行。

红岩魂广场

如今走在歌乐山上,这里不仅成为人们缅怀烈士的重要 阵地 ,还 呈现 出新的活力 ,四川 外国语 大学 和 西南 政法大学 就在 歌乐山 纪念馆 附近 。看 莘莘学子 一片 朝气 蓬勃的景象 ,更让人 感恩现今的幸福生活。

#以书之名#

西南政法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红岩   小萝卜头   重庆   狱友   联大   特务   纪念馆   原型   烈士   英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