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剂只需“代茶温服”就能消痰养气的小方子

文源:罗大伦频道

现在嗓子不舒服,说话带着痰鸣音,偶尔咳嗽,喉中有痰咔不净似乎已经成了感冒之后的标配过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痰壅气滞,无力排痰”的这个问题。

治痰

感冒,在中医来说是“外邪”侵袭,在现代医学来说是“细菌、病毒、微生物”作乱,而“痰”在中医里是属于“正邪交争后的病理产物”,在现代医学看来更像是“包裹着异物、微生物、各种炎症细胞等成分”的黏液。

我们身体里共生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肠道微生物、皮肤微生物、口腔微生物和生殖器官微生物等,这些微生物可以帮助我们维持身体健康,也有着防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能力。

然而,随着“抵御新冠”战役的全面打响,各种针对“微生物的药物”全面投入使用,身体自有的生态体系早已溃不成军,自保能力下降,反之,“孤立无援的身体”本已虚弱疲惫,而外界又是强敌环伺,昨天的“雨水湿气”还没清理干净,今天又被“花粉黄沙”偷袭,……

映射到现实状态中,那就是“今天牙肿还没消”“明天喉咙又开始冒火”“一把抗生素下肚,可能症状得到了短暂的缓解”,而与之相伴的很可能是“脾胃的损伤,运化能力的下降,以及正气不足所致的下一波外感病证接踵而至”。

“痰”也正是在这一波接一波的病症中慢慢积累下来。

其实,“痰”就像“窗户上积累的灰”,天气好的时候清风就能吹散,天气差的时候自己动手擦一擦也能干净。以前那些年我们也感冒,但却不像现在这样迁延。而今“天气雨时多,晴时少”“我们自己又虚弱无力”“就连擦拭的抹布似乎都已不再干净”,也就出现了大家描述的这种“气息不足,痰壅气滞,咳痰无力”的状态。

针对这种情况,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个可以“日常代茶饮用,辅助调理”的小方子,相信它能让痰饮产生的少一点,运化的快一点,让我们可以少受些痰壅气滞之苦。

三子养亲汤

“养亲汤”目标群体就是“老年之人”,此方适合于中气不足,运化失常,水谷不得运化而生之痰,相当于感冒后的慢性咳嗽咳痰或慢性支气管炎等问题。

此类人群特征较易分辨:舌体偏胖,舌苔白,自觉口中有粘腻感,爱清嗓,偶尔小咳,痰多色白,有时会兼见胸膈满闷,或胃胀痞满,吃的少不消化,常便秘等。

紫苏子(主气喘咳嗽)白芥子(主痰)萝卜子(主食痞兼痰)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过。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

——《韩氏医通》

三子养亲汤出自明代《韩氏医通》,是为老年人气实痰盛或误食寒凉之物,寒痰挟食,以致“喘、咳、气逆”而设之方,故以“养亲”为名。

既然咳嗽,痰喘,当然得“化痰排浊”,而区别在于化痰的思路。

常规来说,寒痰不化时,我们就会从“半夏”入手,比如健脾化痰的二陈汤、温胆汤,理气化痰的半夏厚朴汤,治痰湿上犯的半夏白术天麻汤,而痰从热化之后,可供选择的方法就更多了,诸如川贝、瓜蒌、竹茹、竹沥、桑白皮、枇杷叶等等,足可以打出一套组合拳。

但是,“排痰”就像“大山里面搬石头”,是消耗力气的工作,这些“化痰”的药物或辛温或苦寒,正是“耗气”之品,对体质壮实之人来说,一句“中病即止,无需久服”就足够了,但对于年老体弱,本就中气不足之人,则需要再谨慎一些。

掂量再三,韩懋想到了解决办法。

1、“化痰之中还需融入消食、降气”之法

朱丹溪有言:“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随气而顺矣。”痰液雍滞难消,一方面是脾胃运化能力下降,积湿成痰;另一面则是气虚气滞,无力排痰,而解决这两个问题只需一味“莱菔子”。

《医林篆要》:“生用,吐风痰,宽胸隔,托疮疹;熟用,下气消痰,功坚积,疗后重。”

莱菔子是萝卜的种子,此物性平,味甘,具有辛味,尤善行气消胀,可助脾胃消食化积。植物的种子多具有沉降之性,诸如杏仁、葶苈子都是如此,莱菔子可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比如食积咳嗽或偶尔暴饮暴食,胃部饱胀满闷不舒服,就可以单取“炒莱菔子研末”代茶饮,这就是一个消食,消油腻的好办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老人的寒痰也不是一日能够形成的,所以,消食消痰之外,当需配伍一味“具有走窜之力,能够搜索顽痰”之品,它就是白芥子。

白芥子就是“芥末”的种子,而今我们常见它作冬病夏治“三伏贴”里的温肺化痰剂,其实,此药入汤剂也是一味“开胃气,搜皮里膜外之痰”的能手。

最后就是紫苏子,苏叶宣发,善解表散寒,苏子沉降,善疏导气机,《药品化义》更言其“专主郁痰”,咳逆则气升,喘急则肺胀,紫苏子主打下气定喘。

三药相合,消积益气,温通肺气,沉降理气,恢复气机运行的同时又解决了痰壅气滞的问题,这也就是“消痰不耗气”的解决之法吧。

2、服用方法简便灵活

三子养亲汤的用法也值得多说两句,此方可代茶饮,也可以直接煎汤温服,因方子含有“白芥子”,久煎会损失药性,所以水开后,轻煎5~6分钟即可。若选择日常代茶饮时,则需将三子“微炒”,或直接在药店购买炒莱菔子,炒白芥子,炒紫苏子,但考虑部分地区,可能很难直接买到,所以建议自己回家炒一下。

用法说明:

煎汤饮: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三药轻煎,约水开后5~6分钟即可,一剂药物煎取一碗水,一次温饮。

代茶饮: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依上三药比例,微炒,研碎,放入无纺布袋中,代茶饮,不隔夜。

炮制学上有一个说法叫做“逢子必炒”,针对的就是这种此类有硬壳的种子入药时所言。《医宗粹言》:“决明子、萝卜子、芥子、苏子……凡药中用子者,俱要炒过研碎入煎,方得味出,若不碎,如米之在谷,虽煮之终日,米岂能出哉。”

而这一理论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验证,叫作“杀酶保苷”,如生莱菔子研末温水调服,种子中“酶类物”可促使硫代葡萄糖苷酶解产生异硫氰酸酯,从而产生对胃的刺激或致呕之效,其实,这是“莱菔子生用,除风痰”的具体体现,而炒后的莱菔子“酶类物质”会被消除,也就没有“呕吐”之弊了。

白芥子的药用成分主要是“白芥子苷”,本身无刺激性,但经“芥子酶”可以生成“芥子油”,具有辛辣味和刺激性,白芥子炒制主要是破坏芥子酶,而不影响“白芥子苷”,从而起到“杀酶保苷”之效。

最后此方药性偏温,适用于寒痰气滞之证。若肺经有热、阴虚火旺所致的咳嗽、咳黄痰或感冒初起咳嗽时,就不适合选择此方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莱菔   咳痰   苏子   半夏   紫苏   芥子   方子   脾胃   微生物   种子   无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