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多百病生”!教你两个绝招,祛痰化痰,切断生痰之源

说到身体中最顽固且难以祛除的病理产物,痰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痰邪的特性在于其黏滞性,它不仅能够阻滞气机的顺畅运行,影响经脉中气血的正常流动;还可能导致各种病症缠绵不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更为复杂的是,痰邪常常与其他外邪如风、寒、火、湿、燥、热、瘀等相互勾结,共同致病,使得病情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因此,如何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有效地祛除这一“百病之源”,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田医生将为大家分享两个小妙招,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痰邪带来的困扰。

“痰邪”是什么?

痰是人体水液代谢失调所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

当体内的肺、脾、肾等主管水湿运化的脏器功能失调时,就会导致水液代谢的速度减缓。这些停滞的水液逐渐积聚,便形成了所谓的“痰饮”。其中,质地较稠厚的部分我们称之为“痰”,而相对较为清稀的则被称为“饮”。

有痰饮的患者,在舌象上通常表现为舌苔滑腻,仿佛舌上覆盖了一层水膜,有时还可能伴有齿痕。这些症状都是体内痰饮过多的外在表现。

“痰”会导致哪些疾病?

痰邪侵犯脏腑:

1、痰阻于,肺气宣降不利,则出现胸闷、咳嗽、气喘、痰多;

2、痰饮停聚在中,胃气失于和降,则特别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3、痰邪阻滞于心脉则容易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

4、痰饮停聚在肠道则容易出现拉肚子,泄泻等疾病;

痰邪侵犯其他器官:

1、痰邪结于咽喉,则容易出现咳不上来,咽不下去,喉咙中有异物感的“梅核气”病;

2、痰邪阻滞经络,则容易出现像腰酸痛、颈部酸胀、膝关节疼痛等风湿骨病;

3、痰邪结于皮肤,容易出现皮下的结节,肿物等疾病。

治痰两个绝招!

要治痰,要抓住这两个核心,也就是两句话。

第一句话叫做脾为生痰之源”;第二句话叫做:“治痰先治气,气顺痰自消”

第一招——健脾

在中医理论中,化痰的方剂中常常运用健脾化痰的药物,这是有深刻道理的。例如,平胃丸和二陈丸中都含有苍术和陈皮这类能够健脾燥湿化痰的药材。

这是因为,只有强化了脾的运化功能,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生痰湿的源头。脾主运化,若其功能强健,则水湿得以正常代谢,不会积聚成痰。反之,若脾虚失运,则水湿停滞,易生痰湿。

当患者出现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时,这往往是脾虚湿困的表现。此时,在使用化痰药的同时,搭配健脾的药物效果更佳。

比如被誉为“千古化痰第一方”的二陈汤(现有中成药二陈丸),它就可以与香砂六君丸、参苓白术丸、平胃丸等健脾的中成药搭配使用。这样,既能治标,治疗痰本身,又能治本,健脾强运,从而切断“生痰之源”,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第二招——行气

名医朱丹溪曾深刻指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这句话意味着,当我们发现自己有痰症时,如果仅仅依赖化痰、祛痰的药物,而忽视调节身体的气机,那么身体的运行仍会受阻,湿气仍会积聚成痰,导致痰症反复发作,难以根除。只有当身体的气机顺畅,痰症自然会得到缓解。

因此,祛痰的过程中,运用行气药是至关重要的。痰邪黏腻,唯有使气机流通起来,才能更好地消散停聚在脏腑经络中的痰饮

经典的中医方剂如《金匮要略》中的半夏厚朴汤,就运用了厚朴、紫苏等行气药物,以达到化痰行气的效果。

对于有痰症并伴有情绪抑郁、易怒的患者,在使用如二陈丸等祛痰药物的同时,搭配越鞠丸、柴胡舒肝丸等疏肝理气的药物,能够更有效地祛痰。这是因为疏肝理气能够调和气机,进一步增强祛痰效果。

总结来说,祛痰需从健脾和行气两方面入手。若存在脾虚问题,应先调理脾胃;若有肝气郁结,则应疏散郁结之气。做好这两点,祛痰并不难。只有综合调理,才能标本兼治,达到长期稳定的祛痰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厚朴   标本兼治   脏腑   方剂   经络   绝招   药物   患者   身体   疾病   两个   效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