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10%以上,影响1.4万人,特斯拉到底怎么了?

4月15日,特斯拉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在给员工的邮件中宣布,公司将在全球裁员10%以上,影响员工超过1.4万人。或受此消息影响,特斯拉市值当日蒸发超2200亿元。

图片来源:社交媒体平台X

同日,特斯拉的动力总成及能源业务高级副总裁,核心高管德鲁·巴格利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文称,他已在14日作出离开特斯拉的决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裁员不止10%,个别部门优化达50%左右,部分员工甚至在周一上班时才发现丢了工作。

16日晚,马斯克表示,特斯拉需要每隔五年左右进行一次“彻底的组织改革”,间接回应了全球大裁员的消息;上海超级工厂的部分员工称也已经收到了官方的邮件。

裁员、股价大跌、高管离职,特斯拉这是怎么了?


全球交付量下滑是导火索?

事实上,自2017年特斯拉裁员2%以来,此次裁员已是第五次大规模裁员,在今年的全球汽车交付量上已初现端倪。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全球生产了43.3万辆电动汽车,交付量约38.68万辆,同比下降了8.5%,远低于分析师先前预期的44.9万辆,创下特斯拉从2022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低单季交付量,市值在2021年达到顶峰以后,如今已下跌逾一半。

图片来源:华尔街见闻

另据中国乘用车协会发布的汽车批发出货量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产量约为22万辆,占据其全球产量的51%左右。

本次特斯拉电动汽车交付量的下降,或许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且由于上海超级工厂几乎占据其一般产能,此次裁员潮势必会波及。

图片来源:企知道官网

企知道免费查企业平台显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由特斯拉汽车香港全资控股,法定代表人是王昊,主要从事电动汽车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有Model S、Model X、Model3等车型。


国产造车品牌百家争鸣,特斯拉不再狂飙?

提到特斯拉,就不得不提最近风头正盛的小米汽车了。本月月初,小米SU7大定就已超10万,锁单量已超4万辆,正式带动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卷”。

图片来源:小米汽车官微

过去,车企新势力的三驾马车是蔚来、小鹏和理想,曾创造中国品牌向上攻入中高端豪华车市场的“奇迹”。而去年年底,华为正式发布鸿蒙智行,全力赋能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做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技术底座;今年3月底,小米汽车入局,做中国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米时捷”,将高端汽车价格打了下来。

当然,让余承东直呼“行业太卷”,又岂止是新势力。作为传统车企的比亚迪,近年来也成为了新能源汽车领导者,开年就打出了“王炸”操作,秦PLUS/驱逐舰等车型价格直接降到7.98万左右,“电比油低”的口号也带动了长安、五菱宏光等传统车企的“降价”风潮。

图片来源:比亚迪最新公告

在如此卷的情况下,新能源赛道的洗牌大战也愈演愈烈,高合汽车、威马汽车、爱驰汽车和恒驰汽车等造车新势力已被市场无情淘汰。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汽车产销量突破600万辆,创2019年以来一季度产销量的新高。其中,比亚迪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约61.23万辆,销量约62.63万辆,同比增加13.44%。

可以看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第一季度的销量上,已然超过了特斯拉,加上其他国产品牌的发力,特斯拉的市场,俨然岌岌可危。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全靠补贴?

作为电动汽车领域的先锋企业,特斯拉自2012年进入中国,2019年上海超级工厂正式竣工,2020年开启国产Model 3的售卖,瞬间引起了纯电动汽车行业的轰动。不过,它也像只鲶鱼一样,加速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企知道显示,目前中国已聚集1200多家纯电动汽车相关企业,包含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其中广东省的产业相关企业最多,达到160多家。

在过去十年,中国纯电动汽车行业的企业在2022年以前一直保持增长趋势,2022年以后开始逐渐放缓,增量企业则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也是因为,一来,我国针对公共领域车辆推进全面电动化,加速公共领域车辆的电动化转型,例如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城市物流配送车等;二来,我国也不押宝“纯电动汽车”单一类型,可替代传统燃油的新型动力系统均可被采用,包括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三是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充电是其中一个最大痛点,所以不仅需要车企,更需要电池、充电桩、换电站以及车联网等配套设施建设。

在涉及范围更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行业存量企业和增量企业,在2022年以前均保持增长趋势,到了2022年以后才开始放缓。

当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特别是国产品牌的百家争鸣,挤压了外资特斯拉的生存空间,也引来了一众非议。

欧盟等国认为,全球电动车市场充斥着平价的中国汽车,价格之所以低是因为获得了巨额的国家补贴,并开启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本月,美国和欧洲还声称中国电动汽车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问题。

那么,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迅速崛起,真的是因为补贴吗?

企知道资料显示,从国家到区级层面,纯电动汽车相关产业的扶持性政策出台数量,在2020年至2022年间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但从2022年已经开始放缓,即使在更大范围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政策数量也是从2022年开始放缓的。

其实从2014年开始,我国就开始执行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通过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帮助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扩大市场,相关补贴政策一直持续到2022年年底。目前,我国在政策方面已不再以补贴消费端为主,而是转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等产业生态和配套公共设施相关政策的出台。

显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崛起,国家的补贴政策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产业政策的目标,从来就不是打造有效市场,而是要打造经济体内企业的竞争优势,仅凭补贴是远远不足以支撑一个产业走向成功的。因此无论是纯电动汽车相关产业,还是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国产造车品牌在2024年呈现出百家争鸣之势,更多还是倚重在技术研发上的不断创新以及中国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优势。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2.0万辆,其中纯电动占新能源出口的82.3%。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2024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好戏连台,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混战进入下半场,更多国产汽车品牌也开始走出国门,引领全球汽车潮流。

但对于特斯拉而言,此前马斯克就曾表示,特斯拉在2024年的增速可能会低于2023年,Wedbush分析师Dan Ives还评价特斯拉今年第一季度的产销更是“一场无法解释的灾难”。不过,纵观中国造车品牌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发力,特斯拉多年在纯电动汽车上的创新明显不足,此次困境似乎也是早已注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特斯拉   新能源   上海   中国   汽车行业   电动汽车   产业   全球   汽车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