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桐油灯 加油黔西南

在去年秋天的万峰林半程马拉松赛场上,当万千跑者挥洒汗水、奋力冲刺时,著名体育主持人韩乔生在直播中惊叹:“主持过无数赛事,直到来到兴义我才知道,我们常在赛场上听到的‘加油’一词,竟然源于这片神奇的黔西南大地。”

安龙县招堤国家湿地公园景色。 刘朝富 摄

兴义,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处处可见“加油奔跑、兴义真好”的标语。简单的“加油”二字,在这里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它不仅仅是一种呐喊,一种鼓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文化的传承。

兴义八中。 胡云江 摄

回溯中国的历史长河,晚清名臣张之洞之父张锳在贵州兴义府任职时,曾有一个温馨的惯例:每当夜深人静,他便会派人挑着桐油穿街过巷,为那些挑灯夜读的学子添加灯油,鼓励他们用功读书,早日取得功名。这一举动,不仅温暖了无数学子的心,更在黔西南的大地上播种下重教兴学的种子,孕育出一种独特的“加油”文化。

兴义府试院正面。 胡云江 摄

这种文化,如同兴义笔山书院那般历久弥新。自清乾隆年间由地方人士集资兴建以来,笔山书院历经200余年风雨,为国家培养了无数文化、科技、艺术和军事人才。黄俊、肖君盛等杰出人物,就是从这里走出奔赴延安,投身抗战,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天的兴义师范学院,作为笔山书院的传承者,依然秉持着这种精神,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兴义市笔山书院内景。 胡云江 摄

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源于黔西南的“加油”文化已经远远超越了它最初的含义。不再仅仅是“添加灯油”的简单动作,而代表了一种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如同黔西南的大山一样坚实,如同万峰林的峰峦一样挺拔,激励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自强不息,奋发向前。

游客参观张之洞雕像。 胡云江 摄

正是这种精神,推动着黔西南州在经济、旅游、外贸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23年,黔西南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52.24亿元,同比增长3.1%。旅游业全面复苏,接待国内游客数量4248.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12.14亿元。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49.3%,增速位居全省之首,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40.2%,增速位列全省第三。这些亮眼的数字,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见证,更是“加油”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的新光彩。

游客在安龙县招堤国家湿地公园乘船游玩。 刘朝富 摄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加油”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精神符号。它告诉世人: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只要心中有光、脚下有路,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黔西南人民将继续秉承这种精神,迈向新征程,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唐波

编辑 彭芝莉

二审 宋洁

三审 陈俎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黔西南   兴义市   兴义   安龙县   灯油   桐油   峰林   书院   精神   国家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