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家团队胸部肿瘤研究取得新进展,多项研究将亮相国际肿瘤顶级学术盛会

临床研究是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可以推动新药、新技术和新疗法的研究和应用,使患者得到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记者从4月13日在广州召开的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第十届会员大会暨胸部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研讨会上获悉,该研究会成立10年来,已陆续推动一百多个临床研究立项,近两年更是硕果累累,多个优秀临床研究成果获奖。

就在今年5月即将举行的全球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临床肿瘤学盛事——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上,该研究会的专家团队将有6项研究成果获得展示,其中两项研究成果将在肺癌主会场进行口头报告,这些研究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对临床实践影响重大,将推动着胸部肿瘤的诊断、治疗。

医生做研究要来自临床,最终服务患者

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王思愚教授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介绍,研究会的初衷就是为胸部肿瘤的防治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交流平台,并设置奖项、奖金,鼓励医生们投入到临床研究中去。“我们每次研讨会有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疑难复杂病例的讨论,大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后针对临床难题中发现问题开展临床研究,产生的研究成果又可以解决问题、回馈临床,最终让患者受益。”王思愚特别强调,医生做研究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发表文章,应该是来自临床,最终回到临床。

据了解,该研究会成立10年来,已正式注册的临床研究百余个,其中跨越时间最长的研究历时10年,也就是将在今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作口头报告的研究之一。该研究是由王思愚教授团队牵头,共有来自广州、深圳、天津、中山4地5个医疗机构参与的多中心研究,研究对象包括300多名已接受手术治疗的II期至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研究评估这部分患者服用不同时间长度的靶向药对他们5年生存率的影响,该研究成果的发布有望改写这部分患者的诊疗指南。

王思愚介绍,近10年来,肺癌诊疗的发展日新月异。肺癌患者,特别是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生活质量有了飞跃式进步,而患者的经济负担却呈指数级下降。他还记得10年前接诊了一位晚期肺癌患者,当时市面上只有一种靶向药,这位患者还只能去香港买,每次的药费是4.8万元;现在,由于已有多种靶向药进入医保,这名患者每次的药费仅需2000元。“在过去,晚期肺癌的生存时间是以‘月’为单位计算,当靶向药物、免疫药物问世且选择越来越多后,通过多种手段结合的综合治疗,晚期肺癌5年生存率达到30%,也就是说有部分晚期肺癌患者是可以治愈的,这完全打破了既往对晚期肺癌的认识。”

未来,肺癌的临床研究将会有哪些“热点”?王思愚介绍,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如果病灶太大不能直接手术,通常需要接受新辅助治疗(在过去以化疗为主)待肿瘤缩小后再进行手术,现在有30%的患者接受以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为主新辅助治疗后,实现了病理完全缓解,也就是说他们不再需要手术了,如何将这部分患者准确识别出来,让他们“少挨一刀”将是未来肺癌研究的重点之一。在肺癌外科领域,在手术保证切“干净”肿瘤的前提下,如何尽可能少切,帮助患者“保肺”——保住肺组织、保护肺功能,以让患者术后多年仍能拥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放疗不再“单飞”,把晚期肺癌当作慢病管理起来

放疗是胸部肿瘤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由于年龄、身体的原因不能耐受手术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来说,放疗则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这部分患者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近10年来,放疗对胸部肿瘤的治疗经历了不断“迭代”的过程。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副主任刘慧教授介绍,十多年前,放疗的治疗时间长,治疗过程痛苦,特别是引起的并发症常常会让患者望而生畏,当时放疗也往往被用于晚期肺癌的姑息治疗。10年前,放疗立体精准定向技术引入中国,治疗的精准性大幅提升,副作用则明显下降,放疗的疗效实现了一次飞跃。

随后,靶向药物、免疫药物更广泛被用于临床,“靶向药+放疗”“免疫药+放疗”——他们带着放疗“一起飞”的效果明显优于放疗“单飞”效果,局部晚期的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到50%。就在今年,刘慧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证实,“免疫治疗+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两年无疾病生存率为60%,与“免疫+手术”的效果已非常接近。

在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的支持下,近10年来,放疗领域的临床研究超过30多项。就在即将召开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上,刘慧教授团队的一项放疗相关研究将作口头汇报。

“这10年里,我们一开始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放疗技术本身,后来则是放疗与其他学科的联合应用,现在的研究则开始探索放疗患者的健康管理,帮他们提升生存质量。”刘慧解释,正是得益于疗效的提高,放疗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则有条件,也有必要把他们当作慢性病人管理起来。

刘慧举例说,他们通过监测发现肺癌患者的心肺功能普遍偏差,这或许就是他们患病的因素之一,而肺癌相关的治疗有可能会进一步对肺功能造成损伤。他们为患者制定了包括运动、药物、营养在内的心肺管理方案,并监督、鼓励患者实施。患者的心肺功能改善后,其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同时由于体质土壤被“翻新”,这对于肺癌病情的控制也大有裨益。目前,他们已经启动一项新的研究,评估患者主动参与疾病管理与被动参与对疗效的影响,希望通过这个研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到治疗方案的决策,与健康管理的执行中来。

填补食管鳞癌研究空白,向精准治疗迈进一大步

食管癌是胸部肿瘤的亚专科。我国的食管癌患者约占全世界的50%,欧美国家的食管癌以腺癌为主,我国的食管癌患者中有90%为鳞癌,其中60%—70%的患者诊断时就已经到了局部晚期。

近10年来,食管鳞癌诊疗发展迅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程超教授介绍,包括多学科诊疗的发展以及食管癌综合治疗团队的成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各中心食管鳞癌的治疗效果,局部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从国际平均20%—30%水平甚至可以提高到50%—60%。

免疫药物的问世为食管癌的治疗带来了曙光。“2018年,我们团队开始了食管鳞癌围手术期‘免疫+化疗’治疗的研究,当时欧美已经有了免疫药物治疗食管腺癌方面的研究,但食管鳞癌的免疫治疗在全世界仍存在较大的空白,我们的研究起步比较早的,研究结果也令人惊喜。”

程超介绍,从目前多个诊疗中心的研究看,食管鳞癌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免疫+化疗”,肿瘤完全消失率(清除率)达到了25%,而原来的单纯化疗或化放疗方案清除率仅有5%。这意味着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传统的单纯化疗或化放疗方案有望被改写。

在今年的研讨会上,程超教授团队带来了利用分子标志物筛查新辅助免疫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食管鳞癌患者的最新研究,可以把不需要手术也能长期生存的患者筛选出来,向食管鳞癌实现精准治疗又迈了一大步。他们的另一项研究则是,利用移动健康术后干预指引帮助患者做好术后运动康复以及营养管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文 | 记者 陈辉图 | 由受访者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肿瘤   胸部   靶向   食管癌   食管   肺癌   广东   晚期   研究会   盛会   免疫   患者   团队   学术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