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百万诱惑拉拢两个中国天才,今一个成麻省教授,一个回国创业

同生在1984年,同是2003年高考进入香港大学深造,还都在各自的领域都做到了世界第一,不得不说,何恺明和陈嘉澍的人生有着太多巧合之处。

2017年,陈嘉澍带领团队设计出国内首款77G赫兹的CMOS雷达芯片,以其高性价比,让中国迅速成为该领域的全球第一。

2022年,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公布,何恺明凭一己之力打败数百万名科学家,在AI领域为中国夺得世界第一。

同样优秀到让人望尘莫及,但是面对美国抛出的橄榄枝,他们却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不一样的出身,一样的传奇

1984年,何恺明降生在广州的一个中层收入家庭,父母都是企业中的领导,这使他从小就享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资源。

虽然父母很忙,但对何恺明的教育很看重。而何恺明从小就是个天才,科科第一,就是性格比较内容,没什么朋友。

正因如此,小时候的何恺明很喜欢画画,把自己的心事投在画笔上。不过到了中学之后,何恺明迷上了物理,直接一头扎进了实验室。

2003年,何恺明以高考满分900的成绩拿下广州全省状元,顺利进入清华深造。但很多人不知道,在此之前,他就已经收到了清华的保送录取,只不过这位学霸选择了放弃。

之所以放弃保送,是因为他想要进难度系数更大的基础科学班,也称“清华尖子班”

同样的2003年,陈嘉澍也在高考时拿到了极高的分数,他本想去香港大学,因为那里能帮他更好地研究电子工程。

可是高昂的学费让他望而却步,陈嘉澍家里条件比不上何恺明,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最终选择了复旦大学。

陈嘉澍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在外打工,他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是典型的留守儿童。小时候的陈嘉澍并不爱学习,反而喜欢把弄电器,等到长大懂事才开始认真读书。

相比何恺明肆无忌惮的活法,陈嘉澍显得更加谨慎,因为他的背后没有太多的资源能给他铺路。他走的每一步都要设计好。

只是陈嘉澍没有想到,小时候拆开又装上的一个个小电器,竟成了自己未来事业腾飞的启蒙。

上了大学之后,陈嘉澍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看书自学,一个学期内就掌握了无线电工程的全部学科知识。

他的勤奋和热爱学习的态度让他在学校中脱颖而出,不仅被评为先进个人,还多次登上了荣誉榜,拿到了全额奖学金。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就在他读大学的第二个学期,香港大学宣布将在大陆扩大招生,这正中陈嘉澍的下怀。

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考试的陈嘉澍,凭借自己的实力,不仅顺利通过了选拔,还获得了奖学金。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他踏上了前往香港深造的路。

就这样,两个家世不同,但同样优秀的少年都开始了自己的逐梦之旅。


不同时间,缘约香港

何恺明在还未正式毕业之时,便已在清华大学的尖子生中脱颖而出,引起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注意,并由此获得了直接聘请的机会。

微软亚洲研究院不仅是微软在海外最重要的研究机构,也被公认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摇篮,享有“中国互联网的黄埔军校”之称,其全球影响力不言而喻。

这里聚集了众多顶尖的科技人才,何恺明作为一名尚未完成学业的学生,能够被直接邀请加入,不仅体现了他非凡的能力,也预示着他未来在科技领域的巨大潜力。

明明工作对于很多人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了,何恺明不仅完成地很好,还在空闲之余在香港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而他的导师正是中国AI创始人汤晓鸥。

这一次,他选择的专业依然是全新的领域:计算机图像。究其原因,因为他喜欢,他小时候喜欢用笔画画,现在就想用电脑设计。

尽管新的领域很难探索,何恺明依然不舍昼夜地去摸索、去研究,论文中的每一个字他都细细推敲。

而在陈嘉澍进入香港大学三年后,何恺明也成功从清华本科来到了香港。不过,他们并没有在香港相遇,因为此时的陈嘉澍出国留学了。

2006年,陈嘉澍凭借最好的成绩拿到了去美国交换的资格。在外留学的日子,陈嘉澍不喜欢与人攀谈,就喜欢一个人闷着头搞实验。

努力加上天分,陈嘉澍获得了“富布莱特科学奖学金”,足足有200万人民币这个奖项全世界只有27个,而陈嘉澍是唯一的中国人,当时国内媒体曾专门报道过。

与此同时,何恺明在学界上也开始了争霸之路。

2009年,何恺明这位超级学霸终于在进入香港大学3年后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慢工出细活,何恺明一出手就是拿下CVPR年度最佳论文奖,他也是中国拿到这个奖的第一人。


不同的选择背后

此后的十年间,何恺明的人生更是开启高开暴走模式,手握多个国际大奖,论文谷歌引用量更是高达52万。

2022年,他在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中,以AI方面卓越成就打败全世界250000名AI科学家拿下世界冠军。

人们都说,这样的人才国家应该重点保护,可是,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何恺明竟被美国收入囊中。

2024年,他接受了麻省理工的邀请,成为教员。著名AI科学家金范称:“以往我们都说欢迎加入麻省理工,今天我们要说恭喜麻省理工拥有何恺明。”

另一边,陈嘉澍从06年就开始生活在美国,可是面对美国的盛情邀请,他做出了与何恺明截然不同的选择。

陈嘉澍这样优秀的人才,美国自然是想占为己有。临近毕业之际,无数美国知名企业邀请他入职,福利待遇一个比一个好。

可陈嘉澍都不理会,拿到毕业证的第一时间,他就买了机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着实打了美国一个措手不及。

面对高薪,陈嘉澍的选择是:回国创业。

回国之后,陈嘉澍没有一刻闲着,立马找到一帮也是刚从国外回来的人才,其中不少人是从硅谷风尘仆仆直接奔回来的朋友。

他们几人在上海搞起了自己的小天地——加特兰微电子科技公司。

虽说陈嘉澍在国外凭本事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可国内对毫米波雷达芯片基本是一窍不通,白纸一张,卡脖子在不停地束缚着我们。

老美和德国把核心技术死死抓在手里,想学?没门!陈嘉澍他们光靠热情是不够的,想追上,少不了得砸时间和银子。

陈嘉澍心里不服气,凭什么核心技术就非得让美国德国独享?他领着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日夜兼程,终于在技术上大有突破。

他们不仅搞出了全球首款CMOS工艺的77GHZ毫米波雷达射频芯片,还搞起了量产,不只打破了老外的技术封锁,还推动了整个行业的革新。

如今,陈嘉澍不仅创造了世界第一,还多次参加学术性演讲,将自己的所学所思分享给更多的人,希望更多青年才俊选择回国效力。

陈嘉澍不是一个人回来的,他是带着一群人回来的,他是带着学到的技术回来的,这样的出国留学和学成归来才更有意义。他的选择背后,是一颗拳拳的爱国真心。

然而,去美留学的多是留下的何恺明,而离开的陈嘉澍少见。为什么国家费尽心思培养的人才,却选择去往美国发光发热?

当今社会,AI是绝对的新兴产业,可是根据全球顶级AI人才调查:57%的精英首选在美国就业,而中国是输出最多的。

随着ChatGPT和sora这类人工智能工具的迅速走红,它们的母公司OpenAI的研究团队开始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根据领英上的公开信息,OpenAI的核心研发团队共有13位成员,而其中就包括4位来自中国的专家,这意味着近30%的团队成员是中国人。

他们皆是出自清华北大、中科大等国内最顶尖的学校,有的甚至都是博士研究生,可他们都选择就业于美国的大型科技公司。

全世界AI精英中国占三成,可这三成中有相当一部分现在正在为美国效力,大量的人才流失将严重制约我国发展的脚步。

当前中国依然在很多高精尖领域面临“卡脖子”问题,尤其美国对中国的制约更盛。

无论是选择回国效力,还是在外奔赴更好的前程,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可如果祖国真的到了无比需要他们的时候,这些在外的游子们又有多少会站在祖国这边选择回来呢?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美国   麻省理工   中国   麻省   清华   微软   在外   天才   教授   团队   领域   两个   人才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