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理气我不用紫苏,3个原因很现实,另选一个草药或许更好


春季养生的重点,除了疏肝理气,还要解表、理气、化湿,因为春季万物生长,好的坏的东西都出来了,春日适合踏青游玩散心,但也会遭遇风寒、过敏、感冒、瘟疫等问题。

清明过后,谷雨将至,气温冷热不定,容易着凉,而且降雨较多,湿气偏重,稍不注意就会生病。

在南方,风寒感冒初期,很多老人会到房前屋后扯几根紫苏,煮水泡茶喝,很快就会暖和起来,打几个喷嚏,发一身汗就好得差不多了。


紫苏,大名鼎鼎的“纯阳草”,中南地区和岭南地区的“中草药之宝”,其味辛,性温,入脾经、肺经,是著名的解表散寒行气药、和胃宽中安胎药。

紫苏可贵之处是全株可入药,其叶称“苏叶”,散寒解表和胃;其茎称“苏梗”,顺气拔痰安胎;其籽称“苏子”,平喘止咳安神。

在很多人印象中,夏天用紫苏较好,其实紫苏一年四季可用,春季解表升阳,夏季化湿祛暑,秋季理气宽中,冬季祛寒下气

关键是,紫苏还可食用,提味、去腥、开胃、化积,吃鱼虾螺和鸡牛猪等肉类,少了紫苏,就如同少了“灵魂”。


紫苏凭借其紫色,入血分,凭借其鲜香,入气分,即气血两路兼通,成为感冒药、行气药、解毒药、暖胃药、咳喘药、消食药,功效比较多,在半夏厚朴汤、香苏散等名方中有使用。

那为什么如此优秀和宽泛的药食两用药材,在春季的解表理气中没有入医生的“用药计划”?原因有3个:

1、紫苏不适宜气虚和阴实的人群使用,在临床上,这两部分人数可能占到病患的三四成,在用药的广度上受影响。

2、紫苏对付春季多发的“温病”,即发热化燥伤阴之症不太合适,用了会伤正耗阳,反而会延长病程。

3、最主要的是,中医手中有对付解表理气的更好方案,可以取代紫苏,禁忌症比较少。

中医手头这个药,名气没有紫苏大,很多人没听说过,但功效和紫苏差不多,在某些方面表现更突出。


这个草药叫“假蒌”,又叫假蒟(音同举)、山蒌、蛤蒌、臭蒌、捞叶、不拔子等名称,从名字可知,它很冷门,而且很土气,实际上,它是一种很有名气的地方性草药,和紫苏使用范围差不多。

假蒌是胡椒科胡椒属的草本植物,匍匐在地上,长度可达10米以上,在农村里竹林边上多见,一般有毛竹的地方就有假蒌,由此可以推断,假蒌是南方独有植物,北方没有,多见于两广、海南、贵州、福建等地。

中医认为,假蒌性温、味苦,无毒,有特异香气,入心、肺、脾、大肠经,可解表散寒、理气止痛、化瘀消肿、除湿驱虫。其性温可理气,其味苦可下气,用途广泛。

假蒌由于一直生长在南方偏远之地,没有入中医传世典籍,最早记载其药食用途的是岭南草药著作《生草药性备要》。由于功效出色,在《本草求原》、《岭南采药录》等中草药著作中有专门论述。


假蒌和紫苏一样,全株可入药,可鲜用可晒干,可内服可外敷,内服用量在9—15克。

其全草入药,味苦性温,温中散寒,祛风除湿,理气消肿。

其叶入药,味辛、苦,性温,可做香料调料,能镇咳平喘,解表理气,治胃弱不化、腹寒冷痛。

其根入药,味辛、苦,性微温,可除滞化痰,消水肿止痢下,治风湿。

其茎和穗入药,味甘、性平,可除风湿,用于外敷可治跌打损伤,果穗能做汤料。


假蒌在南方使用历史超千年,它的功效主要有5条:

一是解表药,在中药里属于清热药,清热化痰,解表理气,宽胸润燥。

二是除湿药,岭南地区多瘴气,湿热重,用假蒌煮水可解决问题,或用于风湿治疗。

三是滋阴药,假蒌味苦下气,如同滋阴,对妇科问题有一定疗效。

四是杀虫药,这是现代药理研究的新发现,主要是茎、叶提取物,对农作物害虫和病菌有明显功效。

五是降糖药,这也是现代发现的,经常食用假蒌的地方,糖尿病患者比例偏低,已引起科研人员关注。


其实,假蒌除了入药,它在很多吃货的眼里,是以“提味、增鲜、去腥、加分”的身份出现的,用途不比紫苏少,多见于包粽子、炒田螺和渔获、与各种肉类一起炒食、炒鸡蛋、炖豆腐、做鲜汤等等,成为很多南方地区特色美食。

总之,春季解表理气,除了紫苏,使用假蒌可能更好,使用范围更为宽泛,限制人群也少很多。但仍要注意孕产妇不能使用,入药需遵医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紫苏   草药   安胎   滋阴   宽泛   岭南   功效   春季   中医   现实   原因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