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已经“饱”了,却还是忍不住想吃,容易饿到底是不是病?

以上这些场景,你是不是很熟悉?

如果你也是“易饿体质”,

请在留言区举个手,

让有约君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人~

我们都知道,

胡吃海喝有害健康,

七分饱才是养生之举,

但……就是容易饿,该怎么办?

这是否意味着身体有什么毛病?

是时候说清这个问题了!

(图/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明明“饱”了还想吃?

你可能误解了“饱腹感”

先来对照一下,

你平时吃饭会吃到几分饱?

可见,要吃到“十分饱”是很有难度的,“八九分饱”是更多人的吃饭常态。

但有的人即使感觉胃已经满了,仍然想吃,这是不是身体出了问题?

划重点!有一个概念你得清楚:

饱腹感 饱足感!

虽然胃是人体感知“饱”最直接的器官,但真正掌控食欲并操控嘴巴的,是大脑。

一般情况下,饥饿感源自血糖的下降,进食后,随着血糖值上升并趋于稳定,大脑会提示你“吃饱了”。

但是,大脑说“饱”,未必等于“胃已经满了”。实际上,此时胃可能仍有一定进食空间。

也就是说,你可能被“骗饱”了。

比如,很多人吃粽子、糯米鸡时,胃容易感到压力,吃一个就会有饱感,但没过多久就感觉到饿——这是因为糯米食品进入肠道后就消化得很快。

还有粥、汤羹等含大量水分的食物,它们会迅速占据胃部容积,一旦它们进入肠道,饥饿感就迅速袭来。

以上这些情况,我们可以理解为食物的饱足感。

那什么才是饱腹感?

简单来说,在进食后一段时间,甚至在下一顿饭之前仍然不感到饥饿,才叫食物的饱腹感。

支招:

多吃饱腹感强的食物

在进餐时尽量细嚼慢咽,多吃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如鱼、虾、鸡肉、瘦红肉。

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杂粮、蔬菜水果、菌菇等。

一到夜晚就犯“宵夜瘾”?

大多是正常生理现象

如果你一日三餐的饭量正常、营养也还算均衡,但一到晚上就按捺不住吃宵夜的心,这要不要紧?

实际上,晚上觉得饿,很多时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只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警惕。

晚上容易饿,原因主要有:

(1)饥饿素在作怪。

人体内位于下丘脑的中枢神经调节机制,在接收身体信号后,会释放出一种专门负责调节食欲的激素——饥饿素。

发表于《肥胖症》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人在夜晚8点时,饥饿素分泌相对多,此时的饥饿感比其他时间都要强烈。而食欲低谷期出现在早晨8点——难怪有些人起床后没有胃口吃早餐。

(2)睡觉时间晚,胃已经排空。

正常情况下,混合食物的排空时间为4~6小时;流食、半流食则更快,在1小时内就会排空。试想,如果你在晚上6点吃晚饭,到晚上10点时开始感到饥饿,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3)少数人是夜食综合征。

少数人会在夜间有难以控制的进食冲动,这是一种进食障碍,名为“夜食综合征”,常见于肥胖和糖尿病患者。得了夜食症的人,通常表现为早午餐没有食欲,但在晚餐到临睡前这段时间食欲旺盛,甚至会半夜饿醒,不吃就无法睡着。在精神压力过大的时候,症状会加重。

支招:

多吃饱腹感强的食物

除了做到三餐按时吃饭,膳食平衡外,建议在晚上10~11点入睡,以尽可能减少夜间进食的冲动。

对于晚饭吃得较早,或是不得不熬夜的人群来说,可以少量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但要注意不要临睡前才吃,应尽量提前进食时间,与睡觉间隔2小时以上。

精神压力是诱发夜食症的主因,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来说,不仅要看消化科,必要时也要看心理科,关注心理因素。

不是很饿但就是“馋”?

可能与情绪相关

还有一些人,突然很想吃东西,却不是因为饥饿感,而是单纯“馋”,尤其渴望吃甜食。这可能是在提醒你,要留意一下自己有没有情绪问题。

脑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人在面对压力时,大脑的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身体会进入心跳加快、新陈代谢亢进的“战斗模式”;而吃东西会刺激大脑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将人体切换到“修养模式”,让人感到心态平和。

同时,人在进食后血糖水平升高,情绪更加稳定和愉悦。如果这顿食物很美味,还会促进多巴胺释放,让人体会到一种被食物“治愈”的快乐。

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受情绪驱动的进食,有可能发展成报复性进食,不但让人长胖、肠胃受损,还会让人陷入不良情绪的循环,甚至发展成暴食症。

怎么判断自己是真的饿了,

还是情绪冲动想吃?

如果满足以下多种情况,

就要关注一下自己的情绪健康了:

(图/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另外,人在加餐特别喜欢吃甜食也是有依据的。早在20世纪中期就有法国生理学家发现,当人在同一种食物吃得比较多时,从中获得的快乐就会减少,这被称为感官特异性饱腹感。

比如我们吃饭的时候,大脑对饭菜逐渐厌倦,产生饱感,如果此时换一道甜品,这种新的风味会刷新食欲,胃依然能为甜品腾出空间。但要注意,糖没有强饱腹感,会让人吃了还想吃。

支招:

多种方式改善情绪

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要学会调节情绪,释放压力,多与亲朋好友沟通,通过听音乐、写日记等方式来排解。

此外要调整生活习惯,按时吃饭,专注品尝食物本身,有仪式感地吃饭,减掉餐后甜品;不要在家里囤垃圾食品;多运动,少熬夜,早睡早起。

当出现情绪性暴饮暴食,要找到源头,从解决诱因做起,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注意!

这些疾病也会让你饿得快

排除了上述种种因素,依然觉得自己容易饿,控制不住想吃?这时候要怀疑可能真的是疾病作怪。有相关症状的人,要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及时就医。

①肥胖

研究发现,肥胖人士越胖越想吃,可能是大脑在“作怪”。2023年发表于《自然·代谢》期刊的一项研究发现:肥胖志愿者在摄入糖和脂肪后,大脑中负责饥饿调节的几个区域,活动水平在摄入前和摄入后并没有检测到差异,他们进一步进食的欲望并未降低。而正常体重者,在摄入同样的糖和脂肪后,大脑中这些负责饥饿调节的区域活动随之减少。

更扎心的是,肥胖志愿者在减肥后,他们的大脑在进食后的表现仍然跟减肥前差不多。这也从另一角度反映为什么很多人减肥后容易反弹。

②糖尿病

大部分高血糖人群存在胰岛素抵抗,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葡萄糖后,不能及时被吸收利用,细胞就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应,就会产生饥饿感。

③甲亢

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机体代谢就会变快,吃进去的食物被快速消耗,就会出现饿得快、吃得多的现象。

④胃肠功能异常

比如胃酸分泌过多会加快消化速度;肠道吸收能力差的人,营养物质无法很好地被吸收利用,机体也会发出饥饿的信号。

⑤肝功能异常

肝功能异常如脂肪肝患者,肝脏储存、分解肝糖原功能下降,难以及时支援降低的血糖,也会容易饥饿。

综合自人民网、每日商报、央广网健康、科普中国、养生中国

图/视觉中国、网络资料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饥饿感   食欲   肥胖   饥饿   中国   大脑   情绪   食物   晚上   压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