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套”住了哪些人?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李细雨

你每天的手机使用时间是多少?近日,市民张女士打开自己的屏幕使用时间,惊讶地发现平均每天手机使用时间超过7个小时,其中80%的时间花在短视频、社交媒体、新闻资讯上,每天解锁手机近百次。“不知不觉间,我就开始刷手机了。”

被手机困住的人群

无意识的刷手机行为,已经成为了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经意间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和注意力。“我一睁眼就刷微博,洗漱时刷朋友圈,看短视频放松心情,下班后再刷一遍朋友圈,看了‘热搜’再睡觉。”一位受访者坦言,这是他每天刷手机的惯性流程。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50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1%的受访者会漫无目的地刷手机,而37.3%的受访者“经常”会这样。其中,最多的时间花费在短视频分享平台(73.6%)、即时通信应用(55.6%)、社交媒体(46.8%)上。主要表现为无节制刷短视频、过度关注“热搜”、过量浏览娱乐信息等,这些是普遍的媒介不良使用习惯。

智能手机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世界,但同时也可能让他们陷入“网络陷阱”,难以自拔。许多老人为了获得单商平台免费的水果和鸡蛋,“穿梭”于各种应用:在芭芭农场给果树浇水,到拼多多为菜园施肥,上美团和淘宝的小程序喂养小鸡……如此一番忙碌,不经意间已耗时30分钟。微短剧的流行引发了对“老年人沉迷短剧被诱导高消费”“老人刷短剧几分钟充值1400元”等话题的关注。多样的短剧收费方式,让不熟悉网络环境的老年人易遭遇短剧付费的陷阱。

“一些微短剧在明码标价方面,并没有做到足够清晰明确,尤其是商家将‘自动续费’设置成系统默认选项,限制了消费者选择。”淄博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即便有提示,字体也很小,老年人稍不注意就会忽略,直接掉进付费陷阱。

网络热词张口就来、短视频和网络游戏无缝衔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儿童接触网络的环境越来越便利,社交媒体、短视频和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面对少年儿童上网时间越来越长的问题,专家给出了这样的建议:让孩子少玩手机,家长应树立榜样,减少自身对手机的依赖,并严格控制孩子,尤其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屏幕产品的时间。学校应明确禁止学生将手机等电子设备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实行统一保管制度。

公安提醒:提防手机使用陷阱,识破常见套路与诈骗,掌握维权途径

市民在使用手机时,可能会遭遇哪些常见诈骗套路?一旦受骗,哪些权益可能受损?如何有效维权?老人、儿童应防范哪些特定陷阱?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淄博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的民警。

“市民需警惕以下电信网络诈骗:手机完成任务轻松赚钱(刷单返利诈骗)、投资股票软件获得高额回报(虚假投资理财诈骗)、客服主动退款(虚假客服诈骗)等高发类诈骗手段。牢记‘三不一多’原则,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漏,转账汇款多核实。”淄博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告诉记者。

老年人防骗意识较弱,易因“蝇头小利”扫描陌生二维码、下载诈骗软件,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陷入“返现”等电诈陷阱。

“老年人刷短视频时,需注意避免‘自动续费不提醒’和‘退款难’等消费陷阱。在此提醒老年人不要在手机支付软件绑定大额资金的银行卡,并取消小额免密支付功能。如遇不明扣款,请核实后联系客服退费或投诉至12315。若发现被骗,立即拨打110报警。”淄博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给出了这样的提醒。另外,反诈中心还希望本报呼吁加强对少年儿童上网的管理和引导,儿童使用手机时,应在成人监督下进行。儿童手机应避免绑定工资卡等银行卡,成人应妥善保管支付密码,防止孩子进行不理性消费。少年儿童要少玩游戏多运动,免费信息勿轻信。个人信息要保密,共享屏幕勿开启。如果大人发现异常扣款,请确认扣款原因后联系客服协商退费或者拨打12315进行投诉。如发现被骗请及时拨打110报警。

“漫无目的”“上瘾” 刷手机背后的原因

“很久没看过一本书了”“一浮躁就想刷手机”“大部分娱乐方式是在线上”……不良的媒介使用习惯正悄然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

在快节奏的社会和信息爆炸的环境下,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日益增强,以保持联系和获取信息,这种现象被称为“信息饥饿感”。算法机制的作用下,各平台争相利用大数据算法,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使人陷入不断刷屏的循环。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田梅青从心理学角度剖析了手机“成瘾”的心理原因:“社交媒体依赖性驱使人们不断刷新和浏览,以维持社交关系、获得认同和归属感。手机‘成瘾’通常与寻求情感满足和缓解焦虑有关,手机成为获取即时奖励和满足感(如点赞、评论等)的重要途径。缺乏这种即时反馈可能导致不适和空虚。”在他看来,手机成瘾的原因涉及多个心理学因素,包括社交媒体的依赖性、情感满足与焦虑、娱乐需求、逃避现实以及习惯和条件反射等。因此,解决手机成瘾需多管齐下,包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他兴趣爱好、建立良好社交关系等,同时个人需自觉限制手机使用时间。

针对不良媒介使用习惯,田梅青提出专业建议:“有意设定时间和目标管理,规定每日手机使用时间,制定学习工作计划,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如调整屏幕亮度,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利用app进行屏幕使用时间管理;增加社交互动和户外活动,如面对面交流、参与集体活动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淄博市   客服   受访者   手机   短剧   老年人   社交   陷阱   时间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