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人口战争!7亿人口时“嫌多”,14亿人口时“嫌少”,为什么

人口问题向来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亘古不变的核心议题。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超级大国,中国在人口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上一直谨小慎微、精心算计。然而令人颇感费解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10亿人口的时候,中国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遏制人口增长;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人口总量已突破14亿大关,中国却反过来鼓励全民生育,放开了三胎政策。这种政策调整的"喜新厌旧"让外人看不太明白,似乎存在某种内在的矛盾和悖论。


实际上,这种政策转变背后并非自相矛盾,而是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作出的高瞻远瞩的部署。十亿人口和十四亿人口虽然只是一个数字上的差距,但却隐含了社会发展的深层逻辑。当年之所以执行计划生育,是因为那个时代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条件确实供不应求。197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289美元,远远落后于当时的世界水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人口增长过快必然会带来粮食等物资短缺的风险,所以遏制人口增长就成为必然选择。

与此同时,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公共服务能力还十分有限,如果放任人口快速增长,那势必会给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带来巨大压力。对于一个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承受不了这种风险。更重要的一点是,当时中国人口结构并未出现明显老龄化,年轻人口占比较高,所以只要维持正常的人口增长速度,就不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太大冲击。


然而,几十年之后的今天,中国的国情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彻底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大关,粮食产能和物质生活条件都已不成问题。与此同时,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承载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并不存在严重不足的困扰。可以说,从物质和公共服务两个层面来看,中国完全有能力承受人口的适度增长。

然而,与此同时人口结构的老龄化问题却越来越严重。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64亿,占比近20%,远超联合国14%的警戒线。这就意味着,未来中国将面临庞大的养老压力,劳动人口的减少必将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阻力。如果人口红利消失,中国的发展动能将不攻自破,甚至有可能陷入"老龄化陷阱"而难以自拔。


这种人口危机的来临,正是中国放开生育政策的深层原因。2021年中国放开三胎政策,就是为了鼓励年轻人多生育,从根源上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但与此同时,决策者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仅靠政策号召还远远不够,必须从改变年轻人的生育观念入手。相比上世纪80年代那个追求"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如今年轻一代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过度重视生育质量而非数量,更多年轻人选择晚育或不生育。

在这一趋势下,仅依靠政策调控是很难扭转人口下降态势的。所以,政府还必须采取一系列配套举措,从减轻生育成本、改善生育环境等多方面来为新政策赢得民心。同时,还需要在社会层面推广现代生育理念,让全社会形成一股生育友好的正能量,从而达到提高生育率的目标。


或许从短期来看,放开生育政策只能起到一些治标而非治本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它必将成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危机的重要一环。毕竟,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口这一重要资源。一旦人口红利消失,经济就会失去原动力,国家的发展势头也将大大受阻。因此,如何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平衡人口结构之间寻找最佳均衡点,是中国人口政策制定者必须时刻谨记和把握的大智慧。

从上世纪80年代的"嫌多",到如今的"嫌少",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折射出了这个大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国情需求。这是一个由"匮乏"走向"富足"再到"人口危机"的典型路径,也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普遍课题。人口政策的转折虽显露出某种矛盾和曲折,但实则是一种高瞻远瞩的务实主义,是为了在人口与国运的平衡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无疑,这将是一个需要渐进调整和持久用力的过程,需要中国在不同阶段不断完善其人口政策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人口   高瞻远瞩   红利   中国   观念   危机   年代   战争   结构   政策   年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