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下降、致癌!你炒菜时的这个动作,正在威胁全家健康

炒菜是家家户户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错误的烹饪方式

竟可能致癌、伤心脏、毁大脑!

如何选对烹饪方式与食用油?

哪些油不推荐你吃?

快和小圈一探究竟吧

01

烹饪中的隐藏“杀手”——油温太高

很多人炒菜的时候,喜欢等到油热了、冒烟了再放菜,觉得这样炒出来的菜味道好,但其实这样的做法,会对人体产生很多危害。

1.产生致癌物质:

淀粉类食物遇到高温,容易产生丙烯酰胺,属于2A类可致癌物。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遇到高温,容易产生杂环胺类化合物,属于强致癌物,可以在体内积累,逐渐降低免疫功能,有几率诱发身体各部位肿瘤。

脂肪类食物遇到高温,容易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

2.产生反式脂肪酸:

不少人都知道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有害,但往往只盯着精加工食品,忽视了烹饪过程中也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在烹饪时,食用油加热的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越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一般情况下,油冒烟时,油温多在200 以上,在这样的高温下,即使只是短时加热,也可能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心脏病风险增加

反式脂肪酸能提高“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加动脉硬化和血栓风险。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增加2%的反式脂肪酸摄入,患心脏病风险增加25%。

对大脑功能不利

反式脂肪酸,还可能会增加大脑动脉硬化和大脑功能衰退的风险。摄入反式脂肪酸量大的老人,更容易患阿尔茨海默病,儿童则可能增加学习障碍 。

对婴幼儿发育不利

母体通过胎盘或母乳将反式脂肪酸传输给婴儿,可能对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除了要控制炒菜时的油温

我们还需要关注烹饪方式的选择

那么,如何才能选对烹饪方式呢?

一起来看

02

选对烹饪方式很重要

烹饪食物时,最好选择蒸、煮、拌的方式进行烹饪,但炒、炸的烹饪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式,也可以减少部分危害:

炒菜

热锅冷油、大火快炒,不要等到油冒烟再放菜,家中最好有一个能测油温的金属温度计;炒之前还可以先将食物焯水到半熟,减少高温烹饪时间。

煎炸食物:

可以先将食物煮熟,缩短炸的时间,并且每次都应该用新鲜的油。

03

挑油有道,营养加分

食用油里99%以上的成分都是脂肪,脂肪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脂肪酸上。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后者又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从营养学上讲,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多的油相对更健康。

不同种类的食用油适用于不同的烹饪方法,比如凉拌、煎炸或避免高温爆炒。当油温控制在140 以下时,基本上各种油都是安全的,更高的温度则因油而异。

04

这3种油真的要少吃

1.开封时间过长的油:

开封时间过长的食用油会与空气发生氧化,加速食用油变质,所以每次用完油都要盖好。并且食用油开封后,最好在3个月内吃完。

2.反复煎炸的油:

反复煎炸的油容易产生致癌物,如苯并芘、丙烯酰胺、杂环胺等,对健康不利。

3.一些小作坊的“自榨油”:

自榨油有黄曲霉毒素含量超标的风险。一方面,这些自榨油的原材料有可能是已经发霉、变质的;另一方面,小作坊生产环境较差,机器也比较脏,生产出来的自榨油没有经过精炼,无法彻底除掉杂质和有害物质。

健康小贴士

1. 炒菜时不要等到油冒烟再放菜,此时的油温过高,会产生各类致癌物及反式脂肪酸。

2. 烹饪食物时,最好选择蒸、煮、拌的方式进行烹饪,炒、炸时也要掌握正确的方式。

3. 根据不同的烹饪需求,选择适合的食用油。

4. 这3种油真的要少吃:开封时间过长的油、反复煎炸的油、一些小作坊的“自榨油”。

(CCTV生活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丙烯酰胺   炒菜   不饱和   反式   致癌物   脂肪酸   食用油   免疫力   全家   高温   食物   动作   方式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