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用700亿,给阿里上了生动的一课!大润发、盒马走向死胡同

2016年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提出“新零售”的概念。

彼时,线上电商增速放缓,线下零售业缺乏活力,阿里开始新零售方面的布局,一面是入股百强超市大润发,启动传统实体零售业务的改革,一面是创立盒马,打造新零售时代的新业态。

为了占据先发优势,阿里可谓是斥巨资,在控股高鑫零售的三年里投资超过500亿港元,同为新零售试验田的银泰百货花费不到200亿港元,盒马更是最初只拿到了1.5亿美金的融资。

阿里用超过700亿资金,8年的时间,证明了“新零售”是个伪命题。2023年,阿里启动“1+6+N”的世纪大拆分,根据市场规模、商业模型以及产品竞争力梳理出了业务优先级,定义核心和非核心资产。对于非核心业务,阿里将尽快盈利或通过其他多种资本化方式,实现这些资产的价值,也就是出售。而大润发、盒马、银泰等资产,毫无疑问被归类在N当中。

多年来被寄予厚望,也是倾注了最多资金的大润发,可谓是集合的线下商超转型的缩影,在这背后是大型商超在动荡年代的下划线。

大润发的新零售改革

大润发的新零售改革,经历了三次生命路径,走向了三个死胡同。

大润发的第一次改革:线下商超的送货上门

2010年传统商超就已经出现颓势,大润发立足于低线城市,并未受到太大的冲击。在阿里的充值下,大润发树立了宏伟的愿望:把线上零售抢走的份额,用线下超市抢回来。

具体的方式就是,实现线下大卖场的线上销售、配送。在阿里的帮助下,大润发推出了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大润发优鲜”和面向批发市场的“e路发”。

阿里不仅倾注了流量支持,将大润发接入了饿了么、天猫超市、淘鲜达等流量入口,还手把手交大润发抄盒马的作业,让它能够用新零售的方式,做到兼顾线上与线下,能够运营门店也能及时配送。至于运力,直接借用饿了么的配送员。大润发简直了叠满了buff。

但结果是,线上增速填不了线下的窟窿,朝着新方向狂奔走向了另一种消亡。

大润发的第二次改革:抄袭盒马,推出中润发、小润发

大润发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大而全”,但在线上的低价狂轰,线下专营店的双重夹击下,大润发盈利越来越难。彼时大润发掌门人认为,大润发的多品类造成了供应链的难题,小型化、社区化将会是解决方案。

当时的美好的愿望是,只要解决了大润发“大型超市”的重资产成本和供应链,就能够配合线上配送,打好组合拳,于是成立了对标盒马生鲜的“中润发”,面向生活小区的“小润发”。

但事实是,即便是改变了门店的大小,他们所面临的线下商超的生存困境依旧是相同的,中润发和小润发的主要品类是生鲜,小润发更是占据了七成以上。生鲜品类毛利率低,损耗高,供应链难度高,运输成本高,已经有无数的互联网巨头折煞在生鲜电商的路上。

更何况还要提供配送,每单的利润能否覆盖配送成本都是问题。虽然后续出现的社区团购解决部分生鲜电商的难题,但社区团购战场尸横遍野,烧钱换市场的行为根本无法形成粘性,最后消费者还是选择家附近的菜市场,新鲜便宜又方便。

2022年,大润发出现中期亏损,并在未来两年亏损持续扩大。

大润发的第三次改革:抄山姆作业,做会员店

商超都想像山姆一样躺着赚钱,殊不知山姆是躺在沃尔玛110年深耕供应链的功劳簿上。

2023年大润发开始做会员店,入会门槛也是对标山姆的普通会员260元/年,黑金会员680/年,当时大润发曾经喊出三年不盈利的口号,并且表示“会员来讲,我们只赚会员费,整个商品和运营成本是打平的”。

但想要从消费者口袋里掏出会员费,必须要让消费者觉得花出来的会员费,能够从购物里省下来,因此会员制超市需要做到低价高质。

山姆的背后是沃尔玛,它稳坐全球第一大连锁商超数十年,供应链能够实现全球采购,能够号令供应商“二选一”,甚至能将一些商品的价格压的比电商还低。“低价高质”正是沃尔玛的拿手绝活。

在盈利的前提下,实现低价高质,这是满级难题。更何况不同于山姆服务一线多孩家庭,大润发主要面向二三线群体,他们对价格敏感度更高,如果你不能比旁边的超市便宜、品控做的更好,消费者不会轻易付费。

为什么其他商超抄不了山姆的作业?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上清华北大。

亲儿子盒马,折戟生鲜

盒马,是首个用互联网思维做的新零售企业。

盒马的崩塌,也可以用三个步骤完成。

一、押注生鲜,大肆扩张

盒马要用互联网思维做零售,互联网人最擅长的就是做用户体验。

盒马瞄准中产阶级,将用户体验拉满。起点也选择了难度最高的生鲜,意图将消费升级的理念贯彻始终,如果依靠规模扩张不断压缩成本,实现“低价高质”。

2016年,第一家盒马门店在上海金桥开业,帝王蟹作为卖点,在互联网上大爆。盒马将选品集中在中高端,提供标准化生鲜,选址均在一线城市核心商圈,成本居高不下。

大店+直营模式,让每个店的成本高达3000万元,加上30分钟送达的高服务标准,盒马将难度提高到了地狱级。高客单价的海鲜虽然能够提升调性,但复购率不高。消费者愿意花大价钱买房,但不是每天都能吃上帝王蟹。

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盒马入不敷出。处在新零售风口时,巨头愿意承担亏损,模式是合理的,等行业进入理性阶段,盈利问题凸显,盒马迎来了“烂草莓奖”。

二、改变业态,不断填坑

面对盒马鲜生的盈利难题,CEO侯毅开始了“填坑之战”,几乎把时下热门的零售风口都做了一遍。比如F2便利店、盒马菜市、盒马mini、盒马小站、盒马集市、盒马奥莱,这些业态规模更小,投资更少,复制起来难度更低。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跑到盈利阶段的几乎没有。盒马瞄准生鲜业态,要做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生意,就注定面对居高不下的供应链成本。

加上盒马为了保证种类的齐全,SKU远高于同行,导致直营模式下运营成本极高,生鲜的毛利很难覆盖盒马的高标准。即便是做社区团购,盒马也做的是直营模式,并且专门开店卖活水产。让这门薄利的生意,更加如履薄冰。

三、收缩战线,却没一个可行

当盒马被阿里要求自负盈亏,庞大的业态瞬时成为了负累,盒马收缩产线,主攻盒马鲜生、盒马邻里、X会员店这三类。

简单来说,基本盘有盒马鲜生,向上有X会员店,向下有盒马邻里。

但是三种业态的发展,都未能达到预期,盒马鲜生推出“移山价”,但供应链无法和山姆竞争。X会员店更是无法和山姆扳手腕,“低价高质”终归是强者的游戏。盒马鲜生频频传出关店、裁员、缩减SKU的消息。

向下的盒马邻里,SKU超过同行十倍,直营独自承担“租金、人力、原材料”这三座大山,在连年的亏损中退守上海。随后继续下沉的盒马奥莱,承担着盒马体系尾货商品的处理责任,主打便宜,但面对丰富的社区生鲜市场,把价格打穿地心的拼多多,它能否实现增收增利还是个问题。

盒马学习开市客做自建品牌,但源头体系的建设和农业知识的补充,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学习。留给盒马的时间不多了。

总结

阿里用8年时间,超过600亿港元资金押注“新零售”。

盒马、大润发、银泰如今面对或将出售的局面,意味着新零售原本就是伪命题。

巨头们前呼后拥,不过是因为线上流量见顶,贪图线下零售这块市场,想要把衣食住行都重新用互联网的方式做一遍。但零售是特殊的,它的本质是经营效率,是供应链、选择、价格、品质的平衡。

“30分钟送达”如今已经成为标配,互联网巨头们想要在服务拉开差距已然不现实。反观现在的新零售局面,大家都在盈利的线上的挣扎。毕竟但履约成本覆盖不了利润,所有新消费的梦境,都将被现实戳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阿里   山姆   作业   生鲜   低价   死胡同   品类   生动   走向   消费者   成本   超市   会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