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两所学校入选全国首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看看这些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啥模样

  人工智能是一种计算机技术,其目的是模拟人类的智能。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而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也逐步走进了中小学。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国首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共有184所学校入选,广西有6所。其中,桂林有2所学校被确认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分别为桂林市清风实验学校、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什么样?桂林人工智能教育开展情况如何?学生又能从中学到什么?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采访。

  清风实验学校里,两名学生在测试创客项目。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组装智能小车。


  因地制宜开设校本课程
  15日上午,记者来到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综合楼的创客空间里,信息技术老师正在为高二的同学们上创新实验课,本次课程的内容是未来太空车的设计与制作。在老师讲解了其中原理和相关知识后,同学们纷纷开始动手制作。
  记者了解到,2018年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人工智能”作为选择性必修课模块出现,而早在2013年左右,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就已经开始探索人工智能相关教学。
  该校信息与创新组教研组长李玉华介绍,如果高中没有能让学生进行跨学科科技实践活动的课堂,就难以将各学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无法实现高阶思维的培养,甚至会让一些学生失去对科技创新进行深度研究和继续学习的兴趣。为此,学校整合信息技术课程,并融合部分学科教学内容,通过校本化和项目式教学方式进行实施。
  “我们的人工智能课程包含科技素养基础课、科技创新融合课、科技特色选修课、科技兴趣社团课四部分,基础课程属于普适性课程,所有学生都会上,有进一步科技学习需求的同学还可以参加社团课。”李玉华说,在这些课程里,学校还开发了多个特色教学项目。
  在桂林市清风实验学校,学校同样将人工智能相关知识融入了日常教学中。该校信息中心主任陈迎春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基于机器人课程、创客课程等校本化的科创融合课程,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并逐步将其进行本土化改造。
  “我们在3—8年级的学生中开设了普惠型创客课程,包含创意编程、3D设计、开源硬件等,并将课程规划为由浅到深的多层结构,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来制定上课内容。”陈迎春说,学校开发课程时还会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其中,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与创新能力。“我们也结合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开发了《高杆绣球机器人》《民歌小百灵》等多学科融合课程。”


  打造科技功能室 学生学习热情高
  记者走访时了解到,广西师大附中和清风实验学校均为桂林市第一批创客空间,这两所学校为了便于学生们进行人工智能知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打造了更多的科技功能室。
  记者在广西师大附中看到,校内设有人工智能教室、创客空间、科技展示厅、学生科技工作室、学生机器人工作室、教师科技工作室等7间科技功能室,并配备了完善的设备。课余时间里,同学们常常在这些科技功能室里开展实验。
  清风实验学校建有机器人工作室、创客空间等功能室,用于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和科创融合课程的开展。记者看到,创客空间设有教学区、造物区、电脑操作区、工具区等,并配有相应设施设备,便于同学们进行机器人搭建及编程等。
  同学们对于人工智能知识的学习热情也很高。上周三是清风实验学校科创社团选拔新社员的日子,在信息科技教室里,六七十位同学在进行虚拟机器人编程。
  “每次招新大家报名都特别踊跃,最多的一次有200多人来报,多数学生加入后就一直在社团里待到毕业。”陈迎春说,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越来越火,学生的热情也逐渐高涨。“2012年刚创社时,我们招新还要去动员学生,但现在大家都很主动,参与过科创社团的学生有上千人。”
  该校五年级学生周庭恩告诉记者:“学习编程对于我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都很有帮助。”
  初三学生蒋晨灏表示,一开始他只是有兴趣,学习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后,他感到自己的逻辑、动手、解决问题等能力都有提高,而且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帮助。
  广西师大附中的科技社是学校最大的社团之一。该校高二学生陈钇林说,他在社团常常会自行研究相关知识和技术。“小学起我就对信息技术比较感兴趣,真正接触人工智能是从上学期开始的,也尝试自己写一些简单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的部分知识点。”他表示,上大学后他打算进入相关专业继续学习深造。


  “以点带面”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进校园
  其实,除了在校内开发教学课程、加强人工智能教学内容,近几年,这两所学校也积极利用自身资源让更多师生受益。
  李玉华介绍,学校开发的数十项特色科技素养教学项目中,一部分已在多个学校和地区进行过教学实践和应用推广,得到了很多师生的喜爱。
  陈迎春也表示,该校通过各类培训班以及专题讲座,积极分享学校在科创教育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教学经验。“我们多次带领信息教师及科创社团学生到十八中、城北小学、桂岭小学等学校,进行科创活动及人工智能教育的推广普及,让更多师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记者从桂林市电教仪器站了解到,从2015年开始,桂林就在逐步做创客进校园活动,组织开展中小学创客教育试点学校专项评测,并以此为抓手,培育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文化。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15个创客空间,13个创客工作室。
  市电教仪器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年底教育部新公布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初中课程的一大主要板块就是人工智能,因此人工智能是今后教学的新方向。她告诉记者,《桂林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3—2025年)》要求,要开展人工智能普及教育,面向中小学构建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教材体系,推动人工智能进课堂,适应智能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适应未来学习和生活的数字公民。“到2025年,全市要培育10所以上人工智能试点示范学校。”
  “接下来桂林将积极打造信息时代教育新型模式,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教育进校园,助力桂林教育高质量发展。”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桂林晚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人工智能   中小学   桂林市   学校   广西   机器人   社团   模样   课程   基地   学生   全国   科技   桂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