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我们的教育为什么需要倾听

《评估指南》出台以来,“一对一倾听”成了幼教的热门话题,这与第28个考查要点相关,文件提到“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在贯彻落实《评估指南》精神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围绕“一对一倾听”遇到了挑战、产生了困惑,我分享一些本园的经验,希望可以为幼教同人提供帮助。

一日生活皆可听

“一对一倾听”应该听什么?很多教师在这个问题上走入了误区:一是时间误区,只在自主游戏时间倾听;二是主体误区,只注重某个主体倾听,比如教师;三是内容误区,只倾听游戏后幼儿的分享表达。实际上,倾听是一种积极地和幼儿互动的状态,是一日活动中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事,是自然而非刻板的行为。教师应放慢脚步,倾听幼儿的需要,了解他们的想法,给予他们支持,从而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每个幼儿的真实世界。

我们鼓励幼儿参与园所的各项决策,包括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替换、餐食的选择、家长会的策划等。教师只有真正听到幼儿的声音,并落实到一日生活中,才能使幼儿感觉到被尊重、被理解,同时推动幼儿潜能得到激发与释放。

比如,在一次午睡前的散步环节,走到小水池旁时,一个幼儿说:“水里怎么没有船呢?”教师敏锐地捕捉到了游戏生发的契机。在当天的自主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向幼儿分享了造船的想法,幼儿欢呼雀跃并积极投入游戏,有的尝试用水瓶拼接,有的尝试用积木搭建……很快,各种各样的船被建造了出来。可随着船下水,问题也出现了,有的船无法浮起来,有的船难以移动……教师引导幼儿基于问题展开讨论,并倾听记录,然后针对性地给予支持。经过努力修改,在第二次下水时,船的运行情况比第一次好了很多。但因幼儿经验限制,船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于是,教师再次倾听幼儿,并进行一对一指导。最后,幼儿的想法都得到了实现。通过“造船记”这个案例,我们能够进一步认识到,教师通过倾听可以发现幼儿的兴趣,如果给予引领、追随,就可以促进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帮助教师摆脱倾听“无力感”

在“一对一倾听”推行之初,教师面对一个班级的30个幼儿,“难”“没有时间”是我收到的较多反馈。为保障倾听的质量,我尝试帮助教师摆脱“无力感”。

第一,给予教师自主权。我们充分尊重教师,不高控教师的时间,而是实施弹性作息,让教师有时间、有精力,满怀热情地做好倾听。

第二,实行分组倾听。“一对一倾听”,前一个“一”是教师、保育员、行政人员、家长等角色,后一个“一”是被倾听者即幼儿。幼儿园的倾听者是多元的,我们将班级的教师和保育员分为几组,并指定每组着重倾听班级的一部分幼儿,这不仅可以减轻每名教师的倾听压力,还能确保每名幼儿都能被倾听。

第三,巧用信息化技术。我们利用数字化程序,将幼儿的语音、图画、照片等内容上传,形成二维码。依托数智赋能,精准记录,将幼儿的表达过程定格,让全体倾听者或想要了解幼儿游戏的人员,都能看见、听见。这也有助于家长参与到“倾听儿童”的队伍中,组建倾听共同体,建立科学的现代儿童观。

第四,引领教师提高倾听能力。一是培训支持。教师的内心驱动比任务驱动更重要,通过理论培训,引领教师意识到倾听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是教研支持。作为长沙市园本教研示范园,我园通过教研活动共商共研,为教师倾听提供更多策略。三是工具支持。面对大量的倾听内容,工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提供手机、打印机等,方便教师记录幼儿的语言、行为、图画等。

“一对一倾听”看似简单,但做好并不容易。它需要教师走出实践误区,倾听幼儿的真实想法,进而发现他们的生长点,并在教育中给予回应与支持。


— END —


来源 | 本文刊于《教育家》2024年1月刊第3期,原文标题《倾听的目的是倾听和呼应生命》

作者 张静(湖南大学幼儿园园长)

统筹 | 周彩丽

《教育家》杂志投稿邮箱:gmjyjzz@126.com

新媒体投稿邮箱:jyjzzxmt@126.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保育员   教育家   误区   班级   想法   幼儿   真实   教师   时间   游戏   张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