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南人文历史,读完这篇文章就足够了


  云南山脉逶迤,江河众多。抚仙湖、泸沽湖神秘优美,中甸草原广袤无垠,梅里雪山、玉龙雪山雄奇多姿……一切都显得奇异、悠远、硕大,似乎每一把红土都残存着难以磨灭的历史印记,孕育着先民们的生命与希望,谱写着人类与自然相依相存的壮歌。

  云南复杂的地貌环境首先来自大地的构造运动,是数亿年前翻天覆地的地壳变化、高原隆起,造就了如今自然气候宜人、自然风光美丽、自然资源丰饶的云南。

  多山与立体气候是云南的最大特点。云南的许多山间盆地以断裂成因为主,如昆明、大理的断陷盆地,保山、耿马的断裂破带发育盆地,曲靖、丘北的溶蚀作用沿断裂带发展而成的盆地等,都与断裂构造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大量的高原湖泊如滇池、洱海、澄江、抚仙湖也均为地壳构造所致,它们像一颗颗明亮的珍珠,镶嵌在红土高原上,既点缀了边陲河山,也滋润着高原人民世代生息繁衍。

  在云南的万山群岭中,滇西北的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巍巍雄踞,一山突兀,海拔6740米,而滇南河口蜿蜒的南溪河畔最低处仅为76.4米,高差竟达6660多米。全省山峦密布,层层叠叠,逶迤连绵,沟壑纵横,山区、半山区占全省总面积的94%。坝子是云南的膏腴之地,耕作水平较高,人口集中,物产丰富。相形之下,山区地域辽阔,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但地下资源宝藏丰硕。


  云南是立体地形、立体气候、立体农业的地区。内地与边疆,坝区与山区,甚至同一地区的各个县、乡,自然条件也千差万别,具有地域分异的特点。云南地势呈北高南低逐渐倾斜,山脉、河谷大都南北走向--这样的地貌条件决定了云南自然地域分异的复杂性、特殊性。同时,由于环流因子的特点与纬度较低的高原地势相结合,便造成了鲜明的热量气温与水分条件的组合特征,并影响渗透到自然环境的方方面面,导致了独具一格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四季无寒暑,有雨便成冬”的奇异气候。一种由于地形、高度不同而形成的“小气候”。

  这种地形、地貌、气候的严重差异,通过历史长期的积淀,使云南各地区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交通等诸方面都极端不平衡,特别是坝区与山区之间尤为明显。

  资源丰富是云南的又一特征。这里一向号称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在药物资源、民族文化、民族风情、制糖、茶叶、橡胶等方面也独占鳌头。云南有高等植物18000多种,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药用植物1000多种,占全国总数的25%;香料有300余种。脊椎动物、鸟类、哺乳类动物都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在世界已知的140多种矿产中,云南有112种。在全国排位前三名的有铅、锌、锗、锡、铟、铂、锆等15种之多。

  能源资源中,水能的蕴藏量最大,居全国第三位,可开发率为71%,居全国首位。金沙江、怒江(流入缅甸后称为伊洛瓦底江)、澜沧江(流入老挝、泰国后称为湄公河)三江并流,形成世界奇观;红河流入越南后,汇入湄公河成为世界五大河流之一;南盘江作为珠江的上游,是珠江的“母亲河”。至于大大小小的河流、溪涧更是数不胜数。

  云南全省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植物茂盛、森林密布,有以西双版纳、红河为代表的亚热带原始雨林,迪庆、怒江、丽江为代表的高山寒带原始森林,昆明、玉溪、楚雄为代表的温湿带高原森林。全省植物覆盖率达23%,在全国名列前茅。

云南是世界茶叶的主要产地,种植面积近245万亩。生长在镇沅哀牢山千家寨的一棵古茶树,树龄有2700年,可谓“茶树王”。

  云南是中国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26个。除汉族外,在云岭大地上还有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朗、普米、怒、阿昌、基诺、水、德昂、蒙古、布依、独龙等少数民族,各自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他们或循山脉、占密林,或处坝区、顺河谷,经济生活中既自给自足,又相互依存。数千年来,在祖国的大家庭中,各民族团结和睦,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共同开发边疆,在云南这片神奇的红土地上创造着人类社会的文明。

  由于云南的地势、气候、生态环境都是立体的,必然一山一水都可以自成“桃源”,并造就了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不同的生态文化,形成与其他地区同一民族迥然不同的特点。加之大山阻隔,百川拦路,交通不便,于是产生了多元的宗教信仰、民族风情、民族服饰、文化艺术、习俗节日等民族文化,呈现出风格各异、异彩纷呈的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节日是认识少数民族风情特色的最好时机。三月街、火把节、插花节、泼水节、十月节、新米节、磨秋节一派欢腾热闹的景象,少数民族儿女一个个盛装而出,洋溢着火一般的情怀, 展露出红土高原阳光下一张张淳朴的笑脸。

  云南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庄蹻就由楚国来到云南晋宁,建立了滇国;秦开五尺道,在川滇接壤部分地区设置郡县;西汉时期,统治者威服滇国,设益州郡,辖24个县;东汉时增设永昌郡,辖管滇西,三国时期,诸葛亮南渡泸水,七擒孟获,平定南中,辖建宁、云南、兴古、朱提、永昌等七郡,唐武德至贞观年间,设南宁州、黎州、褒州、

曲州、野共州等104个羁糜州,为了便于统治西南地区,唐王朝支持南诏国于开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统一了西洱河区域六诏,之后又于天宝三年(公元754年)控制全滇;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段思平建大理国;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立南行中书省,置37路、2府、3属府、54个属州、47个属县及甸、寨、军民等府自此,云南成为全国11个行省之一,省府从大理迁移到昆明,明清两朝基本沿袭元朝建制。

  辛亥革命以后,1913年设滇中道、蒙自道、腾越道、普洱道;1928年废道,依然由省直辖各县,设治局;1987年云南划为17个地、州、市,其中含8个民族自治州,7个地区行政公署,2个直辖市,共127个县级行政单位。

  千百年来,云南文化呈现着多元综合与自成格局两个方面。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云南内接中原、西南、中南广大地区,长期与汉文化、藏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夜郎文化等互相影响,融合渗透;又外邻越南、缅甸、老挝、泰国,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的主要地段,因而云南将自己的稻作文化、茶马文化、青铜文化传向四方,也容纳了来自四面八方、国内国外的各种思想、文化乃至各族移民,形成了融合外来文化的综合文化。

  时至今日,内地千百年前具有但已消失了的服饰、音乐、习俗等,在当今云南的部分少数民族中还能找到蛛丝马迹。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东巴音乐”,又称“纳西古乐”或“洞经音乐”,它实际是元朝初期蒙古大军进入云南时带来的唐代宫廷音乐。“洞经音乐”在中原现已几乎绝迹了,然而,在云南丽江以及其他一些边疆县仍流传、繁衍,并得以发扬光大。

  云南文化又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内地文化相互碰撞的多元文化的结晶。庄蹻是第一个由内地来云南开发边疆的伟大历史人物。他将中原地区楚国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带到了落后的滇池地区,加速了该地区的社会发展。西汉时期,秦相吕不韦家族被流放到云南,在现施甸一带设置“不韦县”,又将秦汉文化带进了云南。

  东汉后期,蜀相诸葛亮平定南中(今云南大部地区),更是将蜀汉文化在云南普及开来。唐“天宝战争”,十万唐军大败于南诏,除战死者外,全部做了南诏的俘虏,他们留在云南,同时也将先进的汉唐文化发扬光大。

  在此期间,吐蕃(今西藏)传来的藏文化和藏传佛教,以及汉传佛教(禅宗)、道教、儒教等也在云南扎下了根子。之后,元大军带来了蒙古草原文化,明清垦荒移民和流放的犯人以及宦官带来了明清文化。此外,与云南毗邻的古印度文化、东南亚文化也对云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近代的云南名人蔡锷就是湖南人,袁嘉谷、陈荣昌祖上是江浙一带的人。追溯历史,云南汉族的祖先们大都是元、明、清时期从中原一带来滇的垦荒移民、商贾官宦,或被流放的“囚徒”,他们与各少数民族人民长期和谐共处,共同开发云南边疆。

  在滇越铁路修通以前,这里大山连绵,沟壑纵横,数千年的封闭状态,导致经济、文化均比较落后,县城与县城,村落与村落之间的交通往来,主要靠“秦五尺道”、“茶马古道”、“蜀身毒道”、“永昌古道”、“中越古道”及无数条山茅野路。茶马古道等虽对云南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云南的农产品、手工业品交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整个经济中并未起到大的决定性作用。严重的交通阻隔与原始落后的马帮运输成为云南社会生产力低下与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主要原因。

  这就是滇越铁路列车开通前云南的落后、封闭状况。这种状态直到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即20世纪初期,云南出现了现代化交通,随之引进了西方现代工业文明,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自然经济才逐渐瓦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云南   永昌   山脉   红土   边疆   少数民族   高原   气候   人文   地区   文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