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出现5个“新套路”,不少人已上当,储户们存钱时要注意

文| 洱

编辑| 昭明


在疫情的影响下,百姓的思想观念和消费习惯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疫情之前,我们肆意消费,沉浸在物欲之中,喜爱购买奢侈产品,想要通过股票投资等方式用风险换回收益,可是多年的疫情却让我们明白了稳定的可贵和存款的重要性。

疫情后,人们的消费欲望变低,企图用存款增加自己的安全感,银行作为最保险的投资方式也受到了大众的青睐。

虽然说存银行是一种安全的投资方式,但却并非万无一失,当今出现的五个新套路已经让不少人上了当。

储户们在存钱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注意以下五点,不然可能会吃大亏。

首先是存款时千万不要选择自动转存业务,自动转存指的是定期存款,一般情况下,用户的存款在银行到期之后,银行便会提醒用户办理转存手续,但如果用户在一定期限内没有到达柜台,那银行便会直接将到期的存款和先前产生的利息一同转存。

这种转存形式有利有弊,它有可能会让存款的利率降低,银行规定转存、续存的利息是按照到期当日的利率计算的,银行的利率在存储期间发生调整,不会对储蓄利率产生任何影响,这也就意味着储户失去了选择的权利,若到期当日利率较低,那账户的利息也会随之减少。

其次,银行在启动自动转存时,一般会将转存的期限设为先前的储存期限,例如我们存钱时将存期定为了三年,那转存后存款的储存期限也是三年。

这种方式虽然方便储户,有效避免了利息损失,但是也让储户失去了存期的选择权。

如果储户遇见突发状况,急需用钱,那很有可能会出现钱在银行取不出来的情况,如果提前支取,还会造成利息损失。

第三,自动转存业务会影响取款,如果储户在存款到期前死亡,那家属要带着存单到银行取款存款,家属在取走钱款时要提前与银行沟通,办理公证手续,并支付一笔额外费用。

如若家属无法提供相关证明,银行便不予取款,可能会出现家属想取走资产,但是银行办理了自动转存这样的乌龙事件。

储户们要想不落入自动转存的陷阱,务必要多加小心,铭记自己存款到期的日子,提前去柜台办理。

第二种套路是会误买其他理财产品,这几年银行的存款利率明显降低,把钱放在银行只能保证金钱的安全性,却不能从中赚取太多的利润,这个问题让不少储户头疼不已。

储户们为了赚钱,会询问银行工作人员有没有其他高利率的理财方式,这时,工作人员就会向储户提供理财方案和新的投资方向。

注意,理财投资和存储金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存钱拿利息是最稳定、最安全的存储方式,但将钱购买成理财产品则有可能因此亏损。

理财产品的本质是投资,有投资就会有风险,有风险便可能会亏钱。

银行在业绩的压力下,有可能会扮演推销员的身份,通过向储户推销风险较高的理财产品来拿提成。

储户的刻板印象认为在银行买理财产品是不会亏钱的,可事实却不然,将来这份理财产品是赚钱还是亏钱,都要由储户来承担,这也是一个潜在的风险。

第三个风险是银行的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存在差别,银行有国家保障,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因此有很多老百姓都对银行有天然的信任,认为银行所推出的产品都能按照宣传页那样达到预期,但事实上,宣传数据只能参考,不能全信。

中国银监会曾多次提醒过大众,理财产品存在一定的收益风险,预期收益只是银行根据目前的市场走向,根据经验判断得出的数据,这组数据并不等同于实际收益。

在现实的市场中,很有可能会因为各种情况导致收益增加或减少,储户的实际收益率与预期并不相同。

第四是千万不要盲目的长期定存,银行为了方便资金流动,鼓励大家长时间定期存款,储户存一年的利率和存三年、五年的利率存在巨大差别。

部分储户会在银行的鼓励下增加储存时间,但事实上,这种方式却充满着不确定性,存储的时间越长,遇到的风险就越大,如果未来几年出现了通货膨胀等问题,那存在银行的人民币就有可能贬值。

生活中出现突发情况,储户急需用钱却无法将金钱从银行取出,只能去借钱或者去贷款,这造成的损失和代价将会更高。

大家在把钱交出去的时候,一定要依据当前情况做好分析判断,尽量前置预设风险,避免出现损失。

第五个损失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你在银行的存款很有可能会变成买保险。

虽然说银行具有国家性质,有一定保障,但是银行为了提高收益,也会接一些其他的代销活动。

部分银行柜员会以代销保险产品的方式赚取较高的佣金,银行工作人员在向顾客推销投资产品的过程中,可能会夹带一些保险产品,此类保险产品的收益较高且参保时间较长,如若将钱购买此类产品,那你的存单很有可能会变成保单,无法在存储期间将资金取出。

储户们在花钱的时候一定要擦亮双眼,再三确认自己购买的产品究竟属于什么性质,不要把钱花出去了才追悔莫及。

银行中常见的五个陷阱每一个都很危险,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

如今银行的利率较低,储户为了提高利率,会转变存钱方式,进行理财投资。

我们要提高自身能力,洞察行业现状,学习理财知识,提前规避风险,唯有如此,才能将钱牢牢抓在手里,让钱生出更多的钱。

参考资料:银行理财产品 预期收益.财经日历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储户   可能会   套路   利息   利率   存款   理财产品   收益   风险   方式   银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