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在中国有钱难花?关键在打通支付服务堵点

文|刘艳辉

刷卡场景稀缺、扫码绑卡烦琐、现金找零遇阻……近日,“外国人在中国有钱难花”相关话题引发社会普遍关注。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达到86%,居全球第一,可以说是值得引以为傲的名片。然而,随着疫情防控期间移动支付的飞速发展,疫情后中外人员往来便利化举措的落地,“支付难”问题进一步凸显。数据显示,去年全国边检机关共查验入境人员2.1亿人次,已恢复至2019年的62.9%。跨境人员流动的日趋活跃,使得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中存在的卡点堵点更加迫切。

支付是经济活动的基础。“有钱难花”不仅影响境外来华人士的消费体验,某种程度上也是关乎消费潜力释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问题。无论说是支付领域的数字鸿沟也好,或是“金融排斥”也罢,让支付行业生态走向开放多元迫在眉睫。值得注意的是,在进一步提升境外来华人士支付便利化的同时,还要把老年人、农村居民等群体的多样化习惯纳入决策视野,为他们提供精准化、具有包容性的支付服务,例如将线上线下、传统和数字支付结合,适度保留一定的网点、现金存取设施等等。长期来看,有助于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扩容提质,助推形成新的内需增长点。

事实上,从上到下相关部署和行动已经展开。继去年底中国人民银行表示“正按照‘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解决方案,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之后,2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并强调要聚焦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不便问题,加强协同配合,加大必要的资源投入,多措并举打通服务堵点,推动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多种支付方式并行发展、相互补充。种种顶层设计和系统性安排,传递出了完善包容性支付体系的强烈信号,备受各方期待。

从持续优化现金使用环境,到支持港澳人士办理银行卡开户,再到创新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针对港澳居民的系列创新措施,让“湾区人”都能享受到同等优质的、安全的、便利化的支付服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相信随着《意见》的正式发布以及各方的共同努力,相关工作一定能取得积极成效,让中外人员交流交往更加便利,让数字支付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开放共享。

【作者】 刘艳辉

南方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包容性   疫情   银行卡   中国   外籍   老年人   外国人   现金   便利   有钱   人士   关键   人员   数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