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后再看范伟,才明白他和赵本山散伙,根本不是因为那7000元!

前言

一位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的演艺人生,终究不是几句话能说清的。

我们不妨来慢慢道来。

看似平静的海面下,潜藏着无数暗流与旋涡。


范伟的人生道路并不如想象中那般一帆风顺,他也曾历尽艰辛才走到今日。

或许当年的离散,并不仅仅是为了那7000元。

走进演艺界的第一步

1962年,范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沈阳双职工家庭。


父母工作稳定,生活富裕,范伟从小就没受过什么苦。

他性格开朗活泼,很喜欢逗人笑,与生俱来的演戏天赋就此初现。

16岁那年,范伟鼓起勇气向父母提出想学戏的愿望。


幸运的是,他的父母并不像大多数传统家长那样强调“读万卷书”,而是全力支持儿子的梦想。

在他们的帮助下,范伟顺利拜入沈阳知名相声演员陈连仲门下,正式进入演艺圈开始了漫长的修炼之路。

刚进门来的时候,师父就严格要求每天必须练声三个小时。


单调乏味的基础练习让随行的少年范伟烦躁不堪,三天两头想要叛逃。

然而师父的鞭子永远比他跑得快,无奈之下,他只能带着鼻青脸肿继续练习。

如此反复数次之后,范伟渐渐意识到梦想永远不会唾手可得,必须要付出艰辛努力才能实现。


于是他逐渐收起了孩子气,英勇就义一般坚持下来。

终于,在春节联欢晚会上露面的机会到了,师父决定让他献一段技艺。

台下黑压压坐满了人,光线打在脸上刺眼得紧。


习惯性想要逃跑的冲动再次袭来,范伟深吸一口气甩甩头,高声说起了段子。

开场几句他依然紧张得手足无措,然而聆听他演出的观众群却迅速被逗乐,掌声和笑声此起彼伏。

自信心瞬间回笼,范伟终于豁然开朗,一鼓作气说完了整段演出。

台下响起的掌声热烈而持久,由衷传达的喜悦溢于言表。

这一刻,范伟知道演员是他此生唯一的追求。

从舞台上走下来,他竟然难掩激动落泪。

原来,台上万众瞩目的感觉如此美好,这就是他魂牵梦萦了多年的,属于艺人的荣光时刻。

演技日臻成熟

在成功过第一关之后,范伟对演出的热情愈发高涨。

他开始近乎痴迷地重复磨练自己的台词与段子,不懈地将各类笑点与转折融汇贯通。

忘我投入的日子里,妻子与孩子都不曾打扰他休息。

终于,《一个厂长的日记》等一系列段子在东北本地小有名气,沈阳曲艺团的门前甚至聚集起了等待签名的歌迷。

然而演艺圈的残酷与现实也同时降临。


随着沈阳重工业的日渐衰退,生活水平普遍下降,很多剧团也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关闭了。

范伟不得不四处奔波,在各地游走演出以维持生计。

好不容易熬到1986年,范伟终于通过层层选拔进入中国人民广播电台,这无疑是演艺生涯上的一个大跃进。

名利双收的同时,他也明白距离自己的梦想,依旧遥不可及。

至此,范伟已经在艺术道路上摸爬滚打了整整17年。

正当他以为演技已臻化境、渐入佳境的时候,一位姓赵的同行忽然从天而降,超过他的人气与知名度,一时间竟让范伟自惭形秽起来。

那人,就是后来喜剧界里家喻户晓的赵本山。

意外邂逅喜剧之王

“要想在娱乐圈红起来,跟着赵本山是你最佳选择。”戏迷们如此劝导范伟。

的确,赵本山可谓喜剧界的扛鼎人物,从1982年因《摔三弦》一炮走红开始,他的知名度与票房就屡创新高,深受观众喜爱。


每每登上春晚舞台,往往能将评委与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然而我们必须知道,赵本山并非生来就是喜剧之王。

小时候失去母亲,和父亲生活的他过得相当困苦,甚至一度想要轻生。


直到有次看了杂技演出,他才发现了让大家开怀大笑的潜力。

从那时起,赵本山就立志要成为让最多人快乐的演员。

也许,两人性格形成的环境迥异,却有着相似的梦想,这也成就了日后双方跌宕起伏的合作。


1995年,在经历两年的筹备之后,范伟终于如愿以偿进入春晚,与赵本山搭档演出小品《牛大叔提干》。

尽管并未问鼎金奖,但这仍是他演艺生涯的里程碑。

赵本山的人气为范伟打开了通往更大舞台的大门,两人的合作也乘胜追击,接连拿下多个奖项。


对很多观众而言,他们已经是春晚小品的标志性组合。

只可惜,好景不长。

2005年,一场关乎分成的争吵无情地将两人推向分裂。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离别的根源远比金钱更加复杂。

我们来深入剖析当年的种种迹象。

或许真相并非初看那么极端。

争端背后隐藏的真相

2005年,赵本山带着高秀梅和范伟巡演四川期间,主办方以每场1000元的价格预支了7万元巡演费。

然而赵本山最终只给了两位助演各7000元现金,引起了他们的不满。


“噢,原来一场只值1000块钱啊。”高秀敏留下讥讽话语后愤然离去。

而对此习以为常的范伟,并没有过多计较。

他深知,自己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在娱乐圈站稳脚跟。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这已经不是范伟人生中第一次遭遇不公。

自少年步入艺术殿堂开始,他就历经过种种磨难坎坷。

然而拼尽全力也只能苦苦支撑的境况,已经让他见怪不怪。

唯有不懈怠地练习与演出,才是脱颖而出的唯一法门。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否认团队合作中利益分配的重要性。

对于赵本山这样的明星而言,助演们的付出与奉献是他登上巅峰的阶梯。

如果不能给予相应的回报,团队前景定然难以为继。

也许当时的赵本山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而对于梦想仍在路上的范伟,更为迫切的需要就在春晚这样的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彰显个人魅力。


尽管《功夫》小品为他再次赢得喝彩,但自己犯错导致赵本山念错台词的窘境,无疑成为离开的导火索。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恰是压死范伟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了更高更远的追求,范伟遂任凭7000元的遗憾,毅然决然选择离开,转而踏上了电影事业的新征程。


他要证明自己的实力,不再只是一个喜剧演员的标签。

风雨兼程,终于大放异彩

离开舒适圈的道路注定坎坷,范伟也深知难以一蹴而就。

转型后的最初几年,他饰演的多是些配角和喜剧人物。


好在丰富的舞台经验为他打下坚实基础,范伟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不断钻研,努力消化各种角色。

渐渐地,从《芳香之旅》到《最爱》,再到《不成问题的问题》,范伟开始在电影领域大放异彩。

他饰演的不再只有搞笑演员这个标签,反派Boss、中年职场人,连温情父亲的角色都能驾轻就熟。

台下的掌声被各类电影节的奖项取而代之,而颁奖台上万众瞩目的庄严与隆重,正是他多年前便梦寐以求的荣耀。

如今的范伟,不仅收获了“影帝”的美誉,也在越来越多观众心中占据一席之地。

我们可以理解,对一个演员而言,谁不渴望自己的作品为人铭记。


他用双手绘就的人生,终于在时间的洗礼下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结语

我们不难看出,影响一个艺人抉择的因素远比表面所见更加复杂。

对范伟而言,春晚舞台上的小插曲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为一个殚精竭虑追求进步的演员,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他的抉择。

一场离别,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航。

在影帝的光环下,范伟仍然脚踏实地。


相信以他对演技的执着追求,必将不断呈献更多惊艳作品。

那些凭添马像断言的人们,还请三思。

因为审视一个演员的成长,不是几句话可以概括的。


而我们,也终究无法代替当事人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段子   师父   演技   台下   喜剧   年后   观众   演员   演出   梦想   人生   赵本山   范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