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过来人的忠告,中年人应该看看

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端什么碗,吃什么饭,经历什么事,什么时候和谁结婚,都是定数,别太为难自己,顺其自然就好......

这句话出自梁晓声《人世间》,可能很多人都对这部作品印象深刻,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后来被拍成电视剧的机会,无论是雷佳音扮演的周秉昆,还是宋佳扮演的周蓉,还是那些戏份不多的配角,都给无数观众带来了堪称经典的作品。

剧情的跌宕起伏,以及每一个角色所拥有的经历,让观众揪心之余,也不由得感慨于世事无常,这一切得益于作者梁晓声的精湛文笔,对人生的感悟,但这也不由得让人想到了陈胜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是一句极具反抗精神的话,千百年来,不少人因为这句话发愤图强,扭转乾坤,但也有很多人输的一塌糊涂,最终屈服于命运。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句俗语,或许很多人听说过,却始终读不懂其中含义,那便是: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

《论语·为政》中,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到了三十岁之后,要具备一定的成熟度以及责任感,能够独自一个人迎接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难题,四十岁则是要具备不被外界一切事物所迷惑的能力,五十岁知天命,顺其自然过日子......

孔子作为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经历和胸怀格局,不是每个人都能企及的,而他之所以会说说出这么一番话,必然也是在经历了坎坷挫折之后所拥有的总结。

然而这句话流传至今,却不知不觉变了味道,变成了家长、社会用来鞭笞年轻人的重要工具,以至于他们迷失了方向,为了有所成就而委屈自己,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

后人了解刘邦,多半是从文学作品或者影视剧作品中,觉得此人无比厉害,能够在乱世之中广招人才,知人善任,最终推翻秦朝暴政,逼得项羽自刎,建立汉朝。

就连毛主席都曾经评价刘邦是封建皇帝中最厉害的一个,足见其强悍的实力,但你们知道吗?刘邦仅仅比秦始皇嬴政小了三岁,而他起兵谋反那一年,已经48岁了。

40岁那年,刘邦不过是一个毫无政治前途的泗水亭亭长,那些平日里和他打交道的人根本不敢相信,日后就是这么一个人,用七年时间统一全国,扫平障碍,建立汉朝。

如果按照所谓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岁的刘邦或许早就该知天命了,但他的经历却告诉无数后人,只要你有梦想,有目标,那什么时候出发都无所谓,重要的是——出发!

再来说回现代社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奋斗这个词语似乎只能和年轻人挂钩,多少人背井离乡在外务工,有的进了互联网大厂,没命的卷,为了七点的晚餐,九点的班车,十一点的打车报销。

然而这背后呢,又有多少三十五岁到四十岁的中年人迎来意想不到的危机,被裁员,被优化,被边缘化,幸运的话拿到了N+1倍的赔偿,回到老家另谋出路,运气不好的话,基本上没法在行业里混了,转行外卖员、快递员的大有人在。

并不是说外卖员快递员这些行业怎么样,而是多少学子熬了多少夜才终于考上理想学府,留在一二线城市工作,最终却换来被社会边缘化的下场,何其可悲。

年纪越大,试错的空间就越小,因为上有六七十岁的父母需要你赡养,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们,奶粉钱、教育费用,一大家子的开销耗尽了中年人的心气,这个时候再去谈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简直是天方夜谭。

换一个角度来看刘邦,作为一个中年奋斗者,为什么能跑赢比自己年轻了24岁的年轻奋斗者项羽呢?说到底是因为刘邦的处世经验,以及知人善任方面,比项羽强太多,且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最终逆风翻盘。

那么问题来了,四十五岁的人,为什么会是出山虎呢?这句俗语放在现代社会,是否能行得通?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在四十五岁的时候,正值壮年,可以勇敢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打拼事业,从而有更高的成就。

再结合三十如狼、四十如虎这两个词语,不难看出古人常用某种现象亦或者是某种动物来形容人类的状态,老虎,作为百兽之王,每次捕猎食物的时候出手又快又准,其狠辣程度可见一斑。

至于狼,自古以来就是凶猛和贪婪的代表词,无论是体力还是综合实力,都不容忽视,如此一来,古人能说出四十五出山虎这句话就很好理解了,当一个人的阅历、大局观以及情商智商历练到一定地步后,想不成功都很难。

自古以来,大器晚成的人物并不在少数,刘邦、司马懿、姜太公、郭子仪等等,他们用亲身经历告诉后人,只要你想有所成就,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这个时候或许很多人就要说了,古人想要有所成就,只需要看准一个方向不断努力即可,是时代造就了英雄,现如今科技发达、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新旧交替极快,上有老下有人的中年人别提成功了,就连自保都很难,何谈奋斗呢?

想来这个答案或许能从哇哈哈集团创始人、现任董事长宗庆后的经历中窥探一二。

了解其背景的人应该都知道,宗庆后并不是出生于普通人家,恰恰相反,他的祖父曾经在军阀张作霖手下担任财政部长一职,家世之显赫,让人很是羡慕。

可问题也出在这里,因为宗庆后的父亲曾经在国民党政府就职,建国后他们一家的境遇变得极为尴尬,面对命运如此捉弄,宗庆后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默默在舟山农场、绍兴茶场从事繁琐的体力劳动,这一待就是十五年之久......

后来,宗庆后终于抓住了日思夜想的回城机会,并且凭借优异表现成为校办企业经销部的经理,工资可观,前途可期,任谁都没想过他会有逆风翻盘的机会,可宗庆后却做到了。

就在所有人认为宗庆后会止步于此,在经理的位置上好好干下去的时候,他又做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决定,那就是辞去稳定工作,挨家挨户借钱凑够了十四万元,打算开启自己的创业之旅。

1987年,我国经济受到多个利好因素的影响,农村工业发展趋势明显,加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让拥有敏锐商业嗅觉的宗庆后看到了一丝希望,同年,他承包了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主要负责代销冰棍、汽水以及作业本等物品。

为了节省人力财力,经常能看到宗庆后自己骑着三轮车辗转在各个地方送货,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他从未停止过卖货送货的脚步,身边人都不敢相信这竟然是一个四十多岁中年人干出来的事。

在人们的印象中,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就应该安安稳稳的工作,拿着死工资守着老婆孩子,可宗庆后不这么想,他带着一腔孤勇踏上创业的道路后,几经挫折,却没有放弃,也正因为这份难能可贵的坚持,使得他赚到了创业以来第一桶金。

十几万的利润一下子给了宗庆后无穷的勇气和自信,而当他了解到当时中国食品市场有待开发的时候,毫不犹豫招揽上百名员工,在众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成立了杭州哇哈哈营养食品厂,这才有了后来的AD钙奶、爽歪歪以及营养快线等饮品。

站在旁观人的角度去看,在这一场浩浩荡荡的创业旅途中宗庆后没有遇到任何困难挫折吗?当然不可能,但42岁重新出发的他,凭借年轻人没有的阅历、经验以及敏锐的商业目光,最终在2010年跻身胡润全球百富榜内地榜首,这样的成就的确让人钦佩!

只要你肯努力,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如今来看,许多人的亲身经历都验证了这句话,无论是宗庆后,还是其他人,这样一来,我们再重新读一遍“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是不是就很好理解了?

现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每一天睁开眼都会有新的科技、成就登上新闻头条,让普通人看的云里雾里,中年人埋头赶路,养家糊口,似乎全然忘记了年轻时候的意气风发。

47岁的唐朝名将郭子仪,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收服长安?

48岁的苏洵,为何能科举中第,官居秘书省校书郎?

53岁的曹操,为什么已过天命之年仍然想着一统天下?

或许只有读懂了其中的坚持,以及对目标的热爱,才会读懂每一个人的心境,大器晚成也好,出山虎也罢,人活这一世,如果不拼搏努力一把,岂不是白来一场?

屏幕前的你们,对于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这句俗语有何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俗语   中年人   项羽   奋斗者   孔子   大器晚成   不惑   汉朝   刘邦   过来人   忠告   成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