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未来世界最稀缺的是什么人才?

最近关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各项进展的讨论,也让我们不少教育人有着深深的危机感。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目前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兢兢业业、认真努力所做的教育,所教的课程,每天的课堂,与人工智能的飞速突破与发展,落差越来越大。师生的知识技能、素养结构与快速迭代的数字化未来对人才的需要,对人类未来的生存状态,会越来越不相适应。有时候,我们在反思中,觉得我们现有的教育,在不少方面,不仅是在做无用功,浪费师生的时间与生命,甚至还阻碍了学生应有的、应对未来必须要有的健康的、全方位的身心发展过程。我们在现有的框架下,越是努力、做得越规范精细高效,可能是离未来越远。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未来世界,是一个虚拟与现实、现在与将来、个体与社会、时间与空间、实体与想象、数字与创意、逻辑与审美、理性与感知高度互渗相融的世界。未来我们所需的工作与生活的知识技能素养,人类必备的生存工具,与目前我们的现状,有着颠覆性的“范式”不同与差异。

人,不再是社会进化的工具,而是应成为一个能超越日常生活工作传统束缚、由现有的自在被动到未来能自洽自为自主的独立本体。数字化智能化的世界,实际上是要突破人类现有的实用工具理性的束缚、极大地解放生产力和解放困于现有生产模式中己深度工具性异化的个体。虚拟与元宇宙中的场景并不是虚幻的想象,而是智能化世界中人的又一“真实”的生存时空。想象审美不再是一种感受体验,而能化为人机互动、物我相融的可触摸的现实存在。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人的生存状态的改变,才是人类不断进化的源动力。

我们的时空观念、逻辑理性、认知方式、心理情感、伦理原则、人际交往、文化载体、社会治理,都会有革命性的“范式转变”(Paradigm Shift)。这个转变犹如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前现代到现代这样的一个天翻地覆的转变。只要看一下百年前中国教育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学校教育的转变,就能知道,这是个系统性的整体变化,教育模式结构性的转化。育人目标、教学组织方式、课程体系知识内容,都要变。

首先要变的是我们的培养目标人始终是教育的起点和终点,未来教育的核心是人学!未来社会中人会占据越来越中心的地位,人工智能虽然会取代人的很多功能,但未来世界更需要有大写的人,不然,这个智能化数字化的世界可以不断地消解人,将人置于从属的地位,这将会是个很可怕可悲的状态。所以,如何在教育转型中,更关注人的发展、人的主体性的确立,人的生活意义、生存目的、生命价值,人与科技、自然、社会的交融共生,人格的完善、人性的求真向善寻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认同,好的有深度的人文教育,变得愈加重要。智能化数字化的世界越要凸现人的核心地位与本体价值!

二是人的智慧发展,如何从分科式的知识积累和实用工具技能到真正的智慧式、人机互动式的学习,如何从低价的死记硬背到高价的分析综合、批判性的认知思维和核心素养,如何学会发现问题、形成观念、跨界整合、动手实践、创新创造,形成从学到创的开放性的有机闭环,将人工智能、算法算力与人的原创力相结合,为万物生长、人机共生、绿色和谐的生态世界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生机动力。

三是注重原创未来世界最稀缺的是能与人工智能相辅相成的原创型人才(Original)。他们在人工智能生成的世界里,不断有新的想法、创意和理念。他们既是智能化世界的原住民,又极具个性化的特质,常常打破智能化的模式局限,能引领认知与审美的迭代变化。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神童天才,他们是一个个被解放了的,极具个性化、差异化的“精灵”,是千姿百态的多元化教育和世界应有的人才。

也许,这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不断反思、探索、试错、调整、实践……

其实,面对人工智能的创新冲击,麻木不动就会有压力山大的挑战,努力应对、与时俱进,就是发展转型的最好机遇!

虽然教育常有“滞后性”,但教育人一定要有“春江未暖鸭先知”的意识,努力赶上这个一日千里、充满着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步伐!

本文作者系上海市西外外国语学校总校长 林敏

图片来源 | 拍信创意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未来   世界   创意   人工智能   人机   素养   人类   努力   模式   社会   人才   林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