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生,一定要来歙县看一次鱼灯

这一生,一定要来歙县看一次鱼灯。在永远会包容游子的故乡里,只追逐一盏灯的明灭。千年礼仪传承的古徽州首府,以最大的热情,邀请您——亲爱的游客,来古城、古村,追逐一场鱼灯与烟花共绚烂的璀璨光芒。

寻——古村深处,点灯。

歙县有两盏鱼灯:一盏在汪满田;一盏在瞻淇,一东一南,遥遥相对间,相逢有了宿命的意味。以竹片为络,以绵纸遍糊,以手工绘色,材质考究、工序繁琐。鲤鱼头书王字,既象征鱼中之王,又代表“汪”之主姓。因同起源于以水克火、祈福消灾的初衷,鱼身绘祥云、如意与火焰。细究之下,两盏鱼灯大有径庭。

汪满田鱼灯形制精巧逼真,鱼鳞有黑、青、红三色,鱼脊背鳍高耸,鱼嘴微翘,眼黑大而明亮。鱼身长4-5米,身高近3米,内燃蜡烛百余支,需数十人抬游,嬉鱼自正月十三起,日日有不同的路线与说法,至正月十六再以当年的“鱼皮”祭拜“鱼神”。瞻淇鱼灯肥壮艳丽,大鱼分红、青两色,初二至十五舞红鱼,寓意喜庆祥和,红红火火,十六至十八舞绿鱼,代表春回大地,风调雨顺。金色眼球鼓起,方嘴阔唇,唇下饰莲花,唇上两根翘八字鱼须,鱼腹勾勒水浪,以翻飞打滚为主要表演姿态。

不同的鱼灯,相似的情思。大约是顺应了中式美学的潮流,又或许是承载了游子归乡的期许,亦或是寄托了家兴人旺的希冀。歙县的两盏鱼灯火了。

施亚磊/摄

守——布射河畔,看灯。

来自上海的游客杨晋哲说,自己是受《原神》新春短片吸引而来。沪漂11年,「游子千里,灯燃家在」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2023年杨晋哲跟完了嬉鱼全程。正月十六他随村民上山,鱼、人在山顶一字排开,烟火声声里,他俯瞰脚下的古村,“想家了,有种想流泪的感觉”。

如今,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检索“汪满田鱼灯”,近八成的文案以“年味”“回家”为关键词。是鱼灯,亦是心灯。与多数民俗表演不同,汪满田的鱼灯完全是民间自发性的活动。村内共有2400余多人,流动人口近1000人,每逢年关,不远千里,灯亮了,漂泊的人自会回家。“有行动能力的都会加入进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汪军华介绍。

汪满田遵循祖制,以宗祠为单位,共6个鱼会。各鱼会每年产生一名15至28岁左右的青少年为“鱼头”,负责资金筹集,材料采购,鱼灯扎制事宜。小“鱼头”中再选出总“鱼头”,集体的智慧在此萌芽。先人的想法很简单。但正因如此,当多数民俗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汪满田鱼灯却依旧澎湃着灼灼生机。

汪军华的儿子汪文泉是00后,已担任过三任“鱼头”。“表达不出来,只知道过年就要回来玩鱼”为什么汪满田人如此钟爱嬉鱼,汪文泉也没有答案。而村里的老人汪苏海认为“鱼灯不能不嬉,如果哪一年没有嬉鱼灯,那年村里就会有灾祸发生”。对于跨度极大的两代人来说,嬉鱼是保护族人的努力,是自然而然的信念。

守护、永驻、然后源远流长。2010年纪录片《不嬉不行》撩开了汪满田神秘的面纱,而后鱼灯以多种形式陆续出现在《诗词大会》《原神》《江南百景图》等节目和游戏中,汪满田热度居高不下。据统计,2023年,近2万名游客涌入村内,村民们制作的600余条小鱼灯被抢购一空,销售额达24万元。

施亚磊/摄

传——敦睦堂里,做灯。

74岁的汪观海绑扎骨架,34岁的汪卓荤白描定位,返乡大学生郑懿袁和汪璐悦绘画填色,当天像她们这样的年轻人共有5人,年龄最小的15岁,均是自发而来。大鱼从老中青三代人的手中逐一游过,仍保有热爱的余温。据汪观海介绍,年前他们需要完成十余条大鱼的制作,以满足春节灯会、外出商演和预购订单的需求。

汪卓荤从7岁开始做鱼。在村里他手艺好、经验足、效率高。“对我来说,鱼灯绝不只是一项手艺,而是一种感情。”结束祠堂的工作,他还要回家赶制福建的订单,“100条小鱼和1条6米的大鱼,时间紧,父母和儿子都在帮着做。”汪卓荤的儿子今年7岁,和他当年一样,也开始学着做鱼灯。

据悉,瞻淇村辖6个村民组,共有735户2380人,农闲时家家户户都会赶制鱼灯售卖。四成左右的村民专职从事鱼灯制作。

祠堂转左出,西行50米,是汪近午的祖宅。这里如今被他布置成一处小小的“展厅”,处处陈设着由他亲手制作的大小鱼灯,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询价。汪近午生于20世纪50年代,“我从小就喜欢鱼灯,长大就学着自己做。”15岁开始做灯,算来已有50余年。2024年1月,汪近午入列瞻淇鱼灯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唯一一位瞻淇鱼灯市级传承人。目前,瞻淇村共有市县两级非遗传承人8人。

“鱼灯最终要走出固定的地域和形态,走到人们身边。”瞻淇村90后传承人汪宇昉这样理解。近两年,他创办个人公司“望鱼坊”(音同其名),对瞻淇鱼灯进行再创作,制作了鱼灯冰箱贴、鱼灯气球等周边产品。

延续、传承、然后生生不息。目前,瞻淇村已形成一支 32人的嬉鱼灯技艺专业队伍,赴苏州、杭州、温州等地商演,每场可收入约3万元。2023年通过售卖小鱼灯及鱼灯表演,瞻淇村集体经济收入超40万元。瞻淇人家徽菜馆、瞻淇鱼灯民宿日营业额过万元。

吴永泉/摄

创——徽州古城,追灯。

“希望大家都来歙县领略非遗鱼灯的魅力。”近日,歙县非遗馆鱼灯制作老师潘敏应邀踏上G7709次列车,向乘客展示歙县鱼灯。五年前,潘敏第一次观看了嬉鱼表演,因为喜欢,从此在推广鱼灯的路上一往无前,直播、学艺、再教学。2023年,歙县非遗开馆,潘敏成为鱼灯制作老师,专职鱼灯研学。

非遗文化如何摆脱“藏在深闺无人识”的隐秘色彩,歙县始终在探索活态路径。2023年初,“徽文化大地艺术季”活动启动,4月,首届鱼灯文化节举办,锦小鲤IP、鱼灯舞、鱼服秀、鱼灯制作技艺创新大赛和鱼灯故事微视频大赛等子活动,致力于提高市民游客的参与感。此后,鱼灯成为歙县的代表IP。徽州递铺、大鱼神灯文创店从无到有,三十余款鱼灯文创任君挑选,在路灯、广告、演艺等多种载体中植入鱼灯元素,抿一口鱼趣咖啡,宿一晚鱼味心居,行一程翩翩渔船,大鱼徽州已有迹可循。

保护不是终极目的,利用才能生命长青。汪满田研发玻璃化小夜灯、鱼灯帆布包、鱼灯小镜子等文创产品,将村内建于70年代的大会堂翻修为“鱼灯工坊”,建成后的工坊集文化交流、工艺展示、研学制作、业务洽谈、休闲体验为一体。瞻淇村与歙县行知学校共建鱼灯社团,与安医大人文医学学院共建非遗传承基地,“美人鱼”(即青梅,人文景观和鱼灯)整合农文旅资源,齐头并进整体推进产业发展。

迎着渐沉的暮色登上阳和门,鱼趣馆·老爷咖啡偏安一隅,风里已有了春的味道,对歙县的鱼灯产业来说,亦如是。(顾雪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歙县   徽州   灯市   村内   鱼头   大鱼   游子   村里   小鱼   游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